☺解小邪
一个在田野里疯跑的小女孩,最后成长为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的作家。童年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温暖明亮的底色。拥有孩童的赤子之心,让她创作出清风绿水般的好作品。
去年,我写完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小说发生在一个叫马儿多农场的小地方。
马儿多农场的原型就是我成长的地方——山东高密东北乡的胶河农场。农场是共和国早期的地标性农垦区域,是国营单位,当周围的七里八村只能吃玉米面的时候,农场的大人小孩已经能天天吃白面馒头了。
我成长的地方,离莫言先生的家乡高密东北乡平安庄只有几里路,在莫言先生的很多作品里能寻到农场的影子,比如白面馒头和菜园子。我就是吃着白面馒头和菜园子里自产自足的蔬菜长大的。
解小邪
记忆中胶河农场的北大桥底终年有水,夏季的水一往无前地流淌,那气势让每一个路过的人望而生畏,大人们天天嘱咐孩子不要到河边去。有一年发大水,大人们整夜不敢睡觉,轮班在河边查看,生怕决堤。暴雨停后,北大桥成了孩子们的天堂,半大小子们不顾大人们的阻拦跑到马儿多河里钓鱼捞虾,他们终日流连在水里。我虽不是男孩,却喜欢到水里玩,常常玩得乐不思蜀,害得我爸妈满街找我吃饭。
到了饭点儿找孩子,这是农场的特色。孩子们玩得太野,野到不知道饿。每到傍晚,那些姥姥或是奶奶们,准会站在大马路上喊孩子们回家吃饭。她们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和语调很不相同。有一个裹着小脚的姥姥总是踩着小碎步急匆匆地走,这一路走得有点累,待走到路口,她定定地站住,休息上那么两分钟,然后气运丹田,运了好一会儿气,才高声喊出外孙子的名字,然后是“回家吃饭了呦——”还有一个奶奶说话嘎嘣利落脆,先是喊出孩子的名字,然后是“快点回家吃饭,再不回来,我就——”,后面的话还没说出来,那孩子已经不知道打哪里钻出来站在她身后哈哈大笑了。
我很幸运能在大自然中成长,我很幸运能有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这样的童年使我成长为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我,思维不受束缚的我,内心柔软又坚定的我。大约十多年前,我就想把我成长的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写成小说,但那时我没有做好准备,我觉得我驾驭不了这部与我成长息息相关的小说。十年前,当我稍微下定决心开始动笔时,我仍旧不敢写长篇小说。最后从中篇小说开始探寻,探寻的路上,胶河农场在我的作品里有了另一个名字——马儿多农场。
当我打算正式写长篇小说时,我突然像是失忆了,我记不起我小时候的很多事,那些与我一起长大的伙伴们,他们曾经的模样也在我的记忆里模糊了。为了更好地唤醒回忆,我一次又一次回到养我的地方,与小伙伴们相聚。我喜欢听他们聊,他们扯天扯地聊小时候各种糗事各种美好,很多故事我听了很多遍,每次听都觉得新鲜,每次听都能带给我写作的动力,这让我欢喜无比。
儿时的作者(右)与姐姐在胶河农场
我的记忆彻底苏醒了。我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写完了关于胶河农场的一部长篇小说。我在写这个长篇时,有人好意相劝,现在的孩子谁还爱看以故乡和童年为题的小说啊,他们现在最爱玩游戏最爱看玄幻小说,你能不能写点他们感兴趣的,写一点容易畅销的书。可是,一个孩子没有故乡可想,没有童年可追,没有美好的回忆可寻,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也正因此,我才更要把这个小说写出来呈现给读者。
我希望我的小说能引起更多人的追忆,那是对童年的追忆,也希望广大家长能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走出大城市的手机和电脑,让他们认识粮食和蔬菜,让他们懂得爱和自由,让他们尽情地奔跑在大自然里,倾听风声水声的美妙。我也希望他们能和我一样,有一个可以追忆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