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新进行到底

2019-06-26 07:04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技国家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这场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会上,一批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一批重大科技成就如怒放繁花,引人注目。他们,共同彰显着中国新时代的强大创造力。

璀璨繁星耀中华,科学创新造未来。

2019年新年伊始,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会——國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如期而至。

在现场热烈的气氛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刘永坦、钱七虎两位院士颁发了奖励证书。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出285个项目(人选)。

金光熠熠的红皮证书,是荣誉,也是鞭策,印证着中国科技一年来的成绩:基础研究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世界“领跑”, 产业升级改善民生,企业创新活力迸发涌流……中国科技创新的速度与高度不断刷新着国际同行的认识。

透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蜕变的种子不断孕育,创新的磅礴动能正在持续迸发。站在新征程上,中国早已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科技硕果灿然生辉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铸造国之重器的两位“大工匠”: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刘永坦和团队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钱七虎和团队为人员、武器穿上“防弹衣”,为首脑指挥中枢、战略武器安上了“金钟罩”。

刘永坦负责研究的新体制雷达不仅“看”得更远,还能有效排除杂波干扰,发现超低空目标,在航天、航海、渔业等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钱七虎倾注毕生精力,解决了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和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的一系列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建立起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为我国国防安全铸就固若金汤的“地下钢铁长城”。

本次大会还颁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其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领衔的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 67 项,一等奖4项(通用项目 2 项,专用项目 2 项),二等奖 63 项(通用项目 47 项,专用项目 16 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何继善创立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 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梅宏等人完成的“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共同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一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 173 项,其中特等奖 2 项(专用项目),一等奖 23 项(通用项目 11 项,专用项目 9 项,创新团队 3 项),二等奖 148 项(通用项目 123 项,专用项目 25 项)。

此外,授予5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分别是简·迪安·米勒(美国)、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英国/美国)、 朱溢眉(美国)、彼得·乔治·布鲁尔(美国)和孙立成(瑞典)。

从国家科技大奖看创新走向

一项项受表彰的科技成果镌刻了一年来创新中国的脚印,这是一份令人赞叹的成绩单:基础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改善民生的成果竞相涌现,充分体现了科技界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关注和回应;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显著加强……各种科技成果正在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创新动能,同时也为下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

强根基,基础成果不断涌现

一直以来,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国际物理学界的前沿热点,许多科学家相信,相关研究将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它的国际首次实验发现,诞生在中国。

相关论文于2013年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后,被国际凝聚态物理学界公认为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评价: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薛其坤领衔的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因此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继铁基超导、多光子纠缠、中微子振荡后,我国物理学再次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曾9度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到2018年度已连续6年产生获奖者。这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我国基础研究近年来接连取得公认的重大进展。

此外,材料科学、化学等我国“国际领跑”学科也亮点纷呈。如在石墨烯表界面效应研究上的突破,为解决能源转化与存储、污染物高效治理等提供了新思路;对碳纳米材料分子层面能量转移规律的认识,为高性能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非晶合金强韧化原理和调控机制的研究,为高性能非晶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精密机械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国家自然科学奖的119份海外函审意见中,94%的海外专家认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科学价值。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先提振基础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从衡量基础研究的重要指标——国际科技论文来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基础研究总体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薛其坤说,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依旧存在明显差距,广大科技工作者还要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在薛其坤看来,日益强大的国力、良好完善的科技政策、科学系统的科技规划、催人奋进的创新氛围,是实验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基础和保障,“我们的成果与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密不可分”。

抓关键,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获奖项目还显示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在交通、电力、机械、先进制造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领域,我国科技工作者相继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抓到自己手中。

在交通领域,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获得丰硕成果。

由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改变了我国缺少重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被动局面,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70%,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清华大学牢牢抓住汽车智能化这一重大变革方向,研发的“基于共用架构的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对实现汽车无人驾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在高安全性长寿命充电电池关键技术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造上取得创新进展,为我国汽车工业向纯电驱动转型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电力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复杂电网自律-协同自动电压控制关键技术、系统研制与工程应用”,项目得到大规模应用,社会效益显著。

此外,自主研制的麒麟操作系统、轨道交通用磁牵引系统,大尺寸高性能激光偏振薄膜元件、汽轮机减震阻尼叶片等成果,打破了国外垄断,改变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的湖南大学电能变换与控制创新团队就始终秉承“装备改变品质、品质影响世界”的科研追求,形成团队文化、管理和考核机制,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国防建设需求,不断凝聚人才开展科技攻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领军人物罗安自豪地列出了团队自主创新的成绩单:紧密围绕我国大功率电能变换与控制领域的三大科学技术难题,突破了六大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了国际领先的三个标志性成果,实现了核心技术和装备的重大突破与跨越式发展。成果已应用于首钢、武钢、宝钢等国内外200多家企业与国防单位,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150亿元。

系民生,科技孕育美好新生活

在受到奖励的成果中,除了展现国家实力的科技成果,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亩三分地”里,也是技术含量满满。

黄瓜怎么没有黄瓜味?番茄的味道为什么越来越淡了?这些常见的老百姓对蔬菜品质的抱怨,已有科学家们关心解决。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完成的“黄瓜基因组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研究”荣获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完成人之一、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黄三文介绍,团队以黄瓜为研究对象,通过破译黄瓜基因密码为突破口,将基础研究和育种实践紧密结合,成功解决了华南黄瓜品种变苦而丧失商品价值的生产难题,累计推广种植约100万亩。项目的成功也带动了其他蔬菜(包括白菜和番茄等)的基因组研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俊平和团队多年来针对月季、菊花和百合3种主要花卉,创建了种植布局优化、良种筛选繁育、高质高效栽培、采后贮运保鲜等全产业链技术体系,让更多鲜花走进千家万户。

卫生健康领域同样硕果累累。“脑起博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新一代脑起搏器在29个省市推广使用,成为帕金森病首选的非药物治疗方案;全球首款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已成功检测超294万人份,通过提前干预降低了耳聋出生缺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何建行介绍,凭借自主研发的肺癌微创治疗体系,医院建立了国内首个获得英国皇家外科学院认证的规范化培训平台,覆盖全球,对国内外医生开展手术培训。“通过我们的技术,可以使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当天恢复,大部分患者3天恢复。”何建行说,“比感冒恢复得还快!”这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这些年来,我国科技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研条件有了极大改善,民生科技领域的研究者们也开始陆续挑战国际高度。”高俊平说,未来要进一步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新动能,企业担纲技术创新主角

面向经济主战场,越来越多企业的身影出现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舞台,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加强。

由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水力式升船机关键技术及应用”,是依托国家863计划等20余项科技项目、历时十余年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的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种利用水能作为提升动力和安全保障措施的全新升船机,在船厢入水及漏水情况下能依靠平衡重淹没深度的自动变化实现自我平衡,显著提升了升船机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项目完成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表示,水力式升船机已在岩滩改扩建等多座工程论证中得到应用,还可为境外船舶提供便捷快速的通航服务,极大地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向前发展。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更能找出工程应用及生产生活中的痛点需求,从而指导科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电网大范围山火灾害带电防治关键技术”项目完成人之一、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主任陆佳政如是说。

陆佳政介绍,山火灾害遍及全球,是近十年电网安全运行最严重的危害之一。然而山火大范围短时集中爆发,大幅降低空气绝缘,会造成大量线路跳闸停电和烧损现象。该项目创造性地提出山火“定量预测-风险救援-水雾绝缘带电高扬程灭火”的不停电防治独特思路,发明全新的电网山火灾害带电防治技术,已在27个省市的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企业参与的项目占获奖项目总数的75%,其中32%是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科技和经济更加深度融合,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动能。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激励下,民营企业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研发人员占比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

2018年度,民营高科技企业表现尤为突出。信息行业龙头华为技術有限公司完成的“新一代刀片式基站解决方案研制与大规模应用”项目,自主研制了基带、中频、处理器芯片,在超过170个国家商用部署,3年累计销售收入达2788亿元。该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提高奖金释放浓浓暖意

除了获奖的科学家及其获奖成果之外,这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也吸引了不少关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奖金额度大大提高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设立之初的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奖金额度也同步提高50%;二是奖金分配结构调整了,奖金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

从1999年至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已经近20年。当时规定,500万元奖金“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450万元用作科研经费”。对于这个标准,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20年间,国民收入水平急剧提升,一些行业一些群体的收入让人仰视。而且,随着科技地位的加强,我国科研人员获得科研经费的渠道已大幅拓宽。放眼全世界,将奖金全部授予获奖人个人,也是国际知名科技奖励的普遍做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作用得到持续加强。在科技创新上,核心技术尤其重要。核心技术的核心是人,如果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技、尊重科学家的氛围,那就很难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

由此出发,更能够理解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感慨科学家的收入不如明星。这未必是戴着有色眼镜审视娱乐明星,更重要的还是希望给科技工作者有尊严的收入,让他们能安心地在科研山峰上攀登。特别是那些默默耕耘在科技一线,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应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享受到荣光。

事实上,很多科学家未必在乎这些身外之物。比如这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钱七虎院士,很少考虑个人得失。据了解,他宣布所有他参加的项目,他一律署以技术顾问的身份,不当项目组长,所有报奖他一律不排名。这样的科学家让人敬佩。

国家科学技术奖发生的一切,都会在全社会发生涟漪效应。围绕打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国家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科学技术奖奖金调整是其中一项。这次调整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不光获奖的科学家,所有科研工作者都会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暖意,会激励科研工作者以更大的热情投身科技创新,勇攀高峰。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科技国家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