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松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

2019-06-26 02:56王文军
百年潮 2019年6期
关键词:俞秀松新潮陈独秀

王文军

俞秀松

俞秀松(1899—1939),浙江诸暨人,是中国青年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一、早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创办《浙江新潮》,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俞秀松于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时是杭州学生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五四运动中,俞秀松、施存统、宣中华等人在组织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也开始创办进步刊物。1919年10月10日,由杭州一中的查猛济、阮毅成发起,邀请俞秀松、施存统、傅彬然、宣中华、沈端先(夏衍)等“一师”学生在内的20多个进步青年,在陈望道、刘大白等人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以“一师校友会”的名义,正式出版了以宣传新思想、批判旧思想为主旨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简称《双十》半月刊)。此后不久,刊物名称由《双十》改为《浙江新潮》,并改半月刊为周刊。同时,浙江新潮社成立,俞秀松被推举为负责人。

《浙江新潮》是浙江最早的一份受十月革命影响而宣传社会主义思潮的刊物。创办者有俞秀松、施存统、傅彬然、宣中华、沈端先等27人,俞秀松担任刊物主编。1919年11月1日,《浙江新潮》杂志正式创刊,并在第一期上发表了由俞秀松撰写的《发刊词》。俞秀松在《发刊词》中鲜明地提出杂志以“改造社会”为宗旨,认为改造社会的责任在于“转变农工劳动者的思想和地位”,方法就是“自觉和联合”。他还提出了创办《浙江新潮》的四大旨趣,即四大宗旨:第一种旨趣是“谋人类——指全体人类——生活的幸福和进化”;第二种旨趣是改造社会;第三种旨趣是促进劳动者自觉和联合;第四种旨趣是对于现在的学生界、劳动界加以调查、批评和指导。这表达了俞秀松等人决心改造社会的强烈意愿。俞秀松在《发刊词》中提出了一个改造社会的纲领:“要本着奋斗的精神,用调查、批评、指导的方法,促进劳动界的自觉和联合,去破坏束缚的、竞争的、掠夺的势力,建设自由、互助、劳动的社会,以谋人类生活的幸福和进步。”“一方面揭破学生界劳动界种种黑暗,一方面研究怎样改善的方法。”这些文字已经表现出俞秀松等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他们初步设计出了一套中国社会改造与解放的方案。尽管他们还没能学习和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还未能真正找到改造社会的正确途径,但是已经沿着正确的方向在努力前进了。

1919年,俞秀松(右一)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同学合影

参与过《浙江新潮》杂志编辑工作的夏衍后来曾回忆说:“《浙江新潮》的内容已经清楚地表明,这份刊物已经接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非常明白的。以第一期上发表的文章举例说,刊物转载了日本《赤》杂志上的一幅《社会新路线图》,指出了新社会改造的方向,必定将走向‘布尔什维克。”

《浙江新潮》第二期发表了由施存统撰写、经俞秀松修改的文章《非孝》,主张人类社会应当是自由的、平等的、博爱的、互助的。“孝”的道德观念与此不合,所以应该反对封建的“孝”。《非孝》一文的发表遭到一大批守旧分子的攻击。他们查封了浙江新潮社,还勒令浙江印刷公司将已经排好版的《浙江新潮》第三期全部毁掉。随后,俞秀松把《浙江新潮》第三期的稿子带到上海,在沈玄庐、邵力子等人的帮助下顺利印刷出来,并秘密带回杭州散发。

尽管《浙江新潮》遭到反动当局的扼杀,但这份刊物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了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的高度评价。他在1920年元旦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上发表的一则随感中说:“《浙江新潮》是《双十》改组的,《少年》是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少年学会出版的。”“我读了这两个周刊,我有三个感想:(一)我祷告我这班可敬的小兄弟,就是报社封了,也要从别的方面发挥《少年》《浙江新潮》的精神,永续和‘穷困及黑暗奋斗,万万不可中途挫折。(二)中学生尚有这样奋发的精神,那班大学生、那班在欧美、日本大学毕业生,对了这种少年能不羞愧吗?(三)各省都有几个女学校,何以这班姊妹们却是死气沉沉!难道女子当真不及男子,永远应该站在被征服的地位吗?”

虽然《浙江新潮》只出了三期就被查禁,但是由于它具有思想清新、言论犀利的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与进步读者的欢迎,在全国各地设有30多个发报处,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东至日本神户、西至成都,与《湘江评论》和《少年中国》也有联系,在当时的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中有一定的影响。

二、在上海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参与《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工作,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0年5月,陈独秀发起组织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正式参加研究会的有陈独秀、杨明斋、戴季陶、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等人。此外,杨贤江、刘大白、沈仲九等也参加过研究会的活动。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后,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義的理论,商议建党问题。他们通过组织座谈会、报告会,翻译进步书籍,撰写文章等方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俞秀松是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分子。每次开会,他都积极参加和发言,逐渐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翻译出版工作中,俞秀松是陈望道和陈独秀之间的“联络员”。1920年4月,陈望道完成了第一部完整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翻译工作。同月,陈望道应邀到星期评论社担任编辑,译稿也随之被带到上海。6月28日,俞秀松到陈望道住所取来译稿,当天就交给了陈独秀。经陈独秀、李汉俊校对后,又由俞秀松拿给陈望道审定,最后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发行。《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受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欢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五人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寓所开会,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选举陈独秀为书记。当时,建立的共产党组织定名为“社会共产党”,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产生。同年8月,陈独秀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基础,筹建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俞秀松不仅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最早的五个发起人之一,参与了党纲的起草,而且还是陈独秀的主要助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后,施存统当晚就去了日本,陈公培不久也去了法国。特别是在陈独秀离开上海之后,俞秀松作为上海早期党组织的主要骨干,承担着上海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及与其他城市早期党组织的联系工作。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五个发起人还起草了党纲。这个党纲草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有党章性质,共有条文十余条,确定中国共产党用下列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一)劳工专政(或劳农专政);(二)生产合作;其他还有党的严密的组织等内容。尽管这个党纲不是非常成熟,但它反映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理论水平,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立即成为创建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心。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一成立,就发函给全国各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在各地组织成立党的支部,并将《新青年》定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

三、参加《劳动界》的编辑工作,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一起创办《上海店员周刊》,向产业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后,决定创办《劳动界》周刊。《劳动界》周刊是全国第一份专门对产业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通俗周刊。周刊的主要撰稿人为小组成员陈独秀、陈望道、李汉俊、沈玄庐、李达等人。该刊调查中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报道国内外工人运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大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劳动界》周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得最早、影响最大的工人刊物。在它的影响下,北京、广州先后创办了《劳动音》和《劳动者》周刊,由此全国形成了在工人阶级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高潮。

此后,俞秀松还和陈独秀、李汉俊等人一起创办了《上海店员周刊》。在数十万店员组成的上海工商友谊会提出帮助他们创办《上海店员周刊》的请求后,陈独秀、李汉俊选中了俞秀松。他们商议利用这个有利的机会,联络店员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提高店员群体的认识,转变其思想,使他们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1920年9月29日,俞秀松在外国语学社的客厅里与上海工商友谊会三名代表进行了接洽。俞秀松提出了创办《上海店员周刊》的宗旨:(一)以共同的理想训练德性,发展知识,促成劳动阶级的互助观念;(二)以共同的力量、着实的方法改变地位、提高生活、减轻苦恼;(三)谋相互亲睦、相互扶助的事业。

1920年,俞秀松(后排中)在上海外国语学社与罗亦农(前排左一)等人合影

经过讨论,决定刊名为《上海伙友》。因编辑工作暂时有困难,先请《新青年》编辑部代为编辑。同时,由上海工商友谊会派人到《新青年》编辑部学习编辑业务。1920年10月10日,在俞秀松的辛勤工作下,《上海伙友》第一期与广大读者见面了。陈独秀为《上海伙友》撰写了发刊词,指出:“凡被雇的月薪劳动者,都属于劳动阶级。所以商店里的伙友可以和工厂、矿山劳动者及交通劳动者成一个大团体……这是阶级专政的三大军团。”

此后,沈玄庐在《上海伙友》第四期发表了《强盗的奴隶》一文,着重揭露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启发店员、工人认识自身所处的奴隶地位,必须改造如今这个阶级制度。《上海伙友》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扶持和俞秀松的努力下,培养了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反帝反封建的编辑人员。从第八期开始,它便开始自行承担编辑工作,成为一份以团结教育店员为目的,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政治读物。

1921年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职工运动委员会,这是上海共产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的第一个专门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俞秀松和李启汉、包惠僧等人是这个委员会的负责人。

四、在新疆工作期间,俞秀松以作政治形势报告为名,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创办《反帝战线》杂志,介绍苏联情况和马列著作

俞秀松是最早在新疆系统宣传党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党人。他建立的革命业绩至今为新疆各族人民所怀念。

1935年5月,俞秀松受苏联共产党的派遣,由苏联进入新疆,先后担任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以下简称反帝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省立一中校长、《反帝战线》杂志主编等职务,负责对新疆军阀盛世才的统战工作,直到1938年6月被王明、康生等诬陷为“托派”而强行押往苏联。虽然他在新疆生活、工作仅三年多时间,却为新疆地区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新疆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俞秀松把向新疆各族人民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俞秀松任反帝会秘书长时,常以作政治形势报告为名,到处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在他的倡导下,反帝会各分会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举行一次学习,主要学习《大众哲学》《中国怎样降到半殖民地?》《思想方法论》等书籍和总会布置的文章,多次举行统一测试。总会、区会还常常组织报告会、演讲会。为了对会员和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俞秀松还创办了《反帝战线》杂志并任主编,每月一期,每期印刷一万册,介绍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经验和建设发展情况、马列主义著作等。在反帝会定期举办的会员训练班上,俞秀松常常为学员们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主义问题、联共(布)黨史等。他还办起了文化书店,从苏联和内地进步书店购进了大批马列理论经典著作、中共领导人的论著及其他各方面的进步书籍。在他兼任新疆学院院长、省立一中校长期间,他把马列理论列为这两个学校的必修课。省立一中新生入学第一课,即由他亲自讲授“树立革命人生观”。新疆学院学生入校的第一课,即学习他撰写的《辛亥革命的教训》一文。他还为新疆学院制定了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理论为内容的办学方针。当时,全国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外,能这样公开、自由学习和宣传马列理论的地方,新疆是仅有的。

1939年2月,俞秀松在新疆被捕入狱,转押去苏联,在“肃反”扩大化中被害。1962年,毛泽东签发了烈士光荣证书,以表彰俞秀松对革命的功绩。

俞秀松在不同时期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编辑 王兵)

作者: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主任科员,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俞秀松新潮陈独秀
俞秀松继子俞敏:用23年还原父亲生平
俞秀松家风有利于国、有利于民
俞秀松:觉醒时代的先锋
俞秀松: 觉醒时代的先锋
“新潮”的旧刷子
新潮婚纱秀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吃零食没有罪!新潮零食令你美丽又健康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