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峰,姜宛君,杨 森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北京100021)
2018年,随着我国改革和转型升级继续深化,塑料加工业呈现出积极调整状态,向中高端迈进步伐加快,国际化进程加快,新经济特征呈现。随着塑料应用领域继续扩展,塑料消费量持续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加强塑料再生利用是解决塑料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生物降解材料及产品替代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趋势也很明朗, 塑料与环境关系亟需改善。
塑料加工业是以塑料成型加工为核心,是集合成树脂、辅助材料及助剂、改性高分子材料、塑料机械及模具等产业链为一体的新兴制造业,既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基础产业,也是为经济社会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服务的民生产业。
目前,中国塑料工业加工业正在转型升级向强国迈进并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已从传统民用消费品产业成长为创新型、高科技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从产业规模、技术水平、智能化先进制造、生态化发展均获得巨大进步,出口多年保持顺差,在我国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建筑、包装、电子电气、信息网络、生物医疗、环境保护等多个重要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在深度和广度上还将得到继续深化,高端化加快,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
塑料是构成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基础材料之一,是支撑现代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型材料之一。由于其可通过设计大分子结构与形态变化呈现出的优异性能,在汽车、高铁、船舶、航空航天、信息、电子、光学、医疗、新能源等高端应用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具有广阔前景,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材料和产品。
塑料新材料是目前最为活跃、最具发展前景的新材料之一,无论从塑料加工业的创新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高端应用和高分子材料创新研究成果均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将有力支持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成为支撑先进制造的技术基础。尤其在国家倡导文明生态社会构建中,具有绿色、低碳、循环、节材、节能、节水、先进高效的塑料新材料更加受到瞩目,是典型的二十一世纪材料。
目前,中国塑料加工业约有十万多家企业,从业人数约400万人,塑料制品生产总值有2万多亿元。我国是塑料生产、消费、回收大国,年消费塑料超过1亿吨,约占全球消费的四分之一,位居世界首位,人均消费约82 kg,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塑料加工行业汇总统计企业塑料制品产量60 421.5 kt,同比增长1.1 %;规模以上企业15 571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 061.75亿元,同比增长5.04 %;实现利润950.40亿元,同比增长3.28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26 %,同比降低0.09 %;工业增加值增速3.7 %,同比降低2.4个百分点。可见2018年塑料加工业增长总体平稳,增速放缓。详见表1、表2。
表1 2018年部分汇总统计企业塑料制品产量与增长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表2 2018年规上企业塑料制品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润率及其增长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据海关数据,如表3所示,2018年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额为694.2亿美元,同比增长10.67 %。进口额198.6亿美元,同比增长6.92 %,仍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在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经常性技术壁垒环伺情况下取得这样业绩实属不易。可见,中国低成本高水平塑料制造能力和供给能力优势突出,质优价廉塑料制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也看出我国出口塑料制品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刚需消费品,具有利润低销量大特点和稳定市场份额。
表3 2018年1-12月塑料制品海关进出口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海关。
目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趋势,未来中国经济结构将会重构。“十三五”塑料加工业步入成长期的成熟阶段,轻量化、高性能化、生态化进程将加快,智能化先进制造、高效稳定精密加工将成为常态,新型制造业将与新商业模式融合进化成新经济模式的雏形,行业整合与创新升级将加快。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4 %,好于预期,经济企稳,传统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同时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石油价格将在45~60美元波动,上涨预期不足。
目前国家政策环境在逐步调整和改善,大幅降税强劲动力激活市场,新经济政策推动塑料制品消费升级,拉动塑料制品需求增长,技术创新提升和制度创新管理将大大激发市场活力,新材料发展规划实施也将推进塑料新材料更为广阔的应用,带来高端化市场拓展的机遇。在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提振下,走出去战略实施将促进塑料相关产业酝酿蓬勃扩展的市场空间。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塑料消费市场,年消费塑料超过1亿吨。中国拥有最完整的塑料加工业上下游产业链,还是拥有高分子工程师最多的国家。塑料新材料在我国现代制造业中的战略地位越加凸显,在多个重要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塑料先进成型制造技术大有作为,将推进塑料加工业高端化进程。
2.3.2 挑战因素分析
目前,国际上麻烦不断,不确定因素、多重风险叠加引发国际关系脆弱,全球经济形势阴晴不定。经常性的贸易摩擦不减反增,以及技术壁垒叠加等外部综合因素对塑料制品出口影响甚大。中美贸易摩擦将随着中美经济结构性不平衡引发对抗而长期存在。
从国内来说,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与市场消费新模式融合进程加快,增长的手段和途径面临重大挑战。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商业模式形成的高效稳定的塑料加工能力将有条件进入制造业第一梯队;智能精密制造、高效稳定加工、针对客户设计的订单定制模式将成为塑料加工业下步的方向。
在新经济时期,塑料加工业要在中低速增长的常态下实现高端化,任务艰巨,面临严峻挑战。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表现在创新机制亟需改革,创新环境亟需改善,领军人才不多,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率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技术创新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二是塑料加工业资源整合难度加大,竞争力弱的企业被淘汰的风险加大。因此在“十三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难度将明显加大。
合成树脂的消费变化直接影响其下游塑料加工业的发展与趋势判断。塑料表观消费量的分析可以对塑料加工业未来规划、形势分析与政策制定有所裨益,支持塑料加工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对未来发展思路提供指导。
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如表4所示,2018年五大通用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为89 577 kt,同比增长10.08 %。聚乙烯表观消费量30 727 kt,同比增长10.01 %;聚丙烯表观消费量28 384 kt,同比增长13.85 %;聚氯乙烯表观消费量18 904 kt,同比增长6.19 %;聚苯乙烯表观消费量6 340 kt,同比增长7.49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表观消费量5 223 kt,同比增长8.59 %,与产量增长不同呈现景气增长。
表4 塑料消费及增长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8年五大通用树脂表观消费量为89 577 kt,工程塑料用量约6 000 kt,塑料助剂用量约6 000 kt。按塑料制品废弃比例等行业实际情况可以测算出当年回收再生的塑料约为17 000 kt,2018年进口的废塑料约51.6 kt,那么上述合计数118 628.6 kt即为2018年塑料的表观消费量,详见表5。
(1)我们在测算塑料表观消费量、再生塑料相关数据时候是以五大通用树脂表观消费量为依据,因为我们认为塑料废弃物里面95 %以上为五大通用合成树脂制造的塑料,而五大通用合成树脂占合成树脂总量的80 %。
(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部分汇总统计企业的塑料制品产量为60 421.5 kt,同比增长1.1 %。而2015、2016、2017年该口径数据分别为75 608.2、77 171.9、75 155.4 kt,同比增长分别为0.95 %、2.66 %、3.44 %。可以看出,这几年塑料制品产量同口径数值变化较大,而增长变化不大。
表5 2017—2018年塑料表观消费量和再生塑料有关数据分析测算表
(3)2017年出口交货值为2 320.14亿元,塑料制品出口量为18 194 kt;2018年塑料制品出口交货值为2 309.35亿元,按2017年数据推算,2018年塑料制品出口量约为18 000 kt。进口量测算同此。
(4)2018我国塑料表观消费量、国内用量、塑料废弃量、回收再生量、再生利用率,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塑料制品业数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五大通用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数据,以及行业多年的经验进行分析测算而来,有待进一步验证。
包装用塑料占塑料制品业最大的份额,包装用塑料产值约6 300多亿元,约占包装领域40 %的份额,约为塑料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3。据不完全估算,塑料薄膜2 428亿元,用量约27 800 kt;塑料编织1 757亿元,用量约16 000 kt;塑料包装箱及容器1 571亿元,用量约8 000 kt;包装用泡沫塑料约有400亿元,3 000 kt用量;包装用人造革合成革约60亿元,用量约200 kt;包装用塑料板片材约100亿元,用量约800 kt,详细数据见表6。塑料在包装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6 2018年塑料包装材料主要产品用量产值分析表
近期,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泛滥的危害被热炒成全球性的热点,尤其是对野生动物的危害受到公众、媒体、科学和政治普遍的关注,报道篇幅和频率有增无减,社会舆论和政策环境对一次性塑料制品发展呈限制约束性的态势,从而引发多国政策采取限制性措施的出台高潮。特别是欧盟通过一项法案规定了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欧盟国家使用10个抛弃式一次性塑料制品,对其他国家未来政策走向和社会导向影响很大。
众所周知,塑料的发明与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延续,塑料为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环境、体育、医疗、食品安全、抗震防灾进步和发展做出诸多伟大贡献,在很多情况下因为使用了塑料而减轻了环境污染,避免了环境灾难。塑料再生利用始终是解决使用后塑料对环境科学合理处置的首选途径。中国塑料再生利用行业三十年来秉持分类收集、合理再生、物尽其用、改性增值的理念,积累了塑料再生处理及其高值化利用的丰富经验,规模和水平领先全球,为改善环境做出突出贡献。废弃塑料改性增值、塑木材料及产品不断扩大的应用就是鲜活的案例。今后我们更加注重国内的废塑料回收再利用,市场也将催生新的回收再生模式,更加规范、更加绿色环保、生态化和谐发展成为未来选择,塑料与环境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
2018年我国五大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增长仍然高达10.08 %。由于快递、外卖、电商物流等新业态迅猛发展拉动包装用塑料需求上升,一次性包装用塑料制品与环境矛盾凸显。塑料与环境关系一直是塑料行业和塑料科技工作者非常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塑料回收再生利用始终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生物降解塑料替代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也是社会与政府的倾向性措施之一,实践证明推行押金制度是具体可行的措施,我们愿与社会各界携手做好塑料回收再生利用工作,期待塑料与环境协调发展。
迄今为止,还没有充分解决海洋垃圾、微塑料的完整方案,但是办法和途径很多,关键在于立即行动起来,任何有利于塑料回收再利用的行动都是有好处的。我们倡导减少和重复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坚持不乱扔、物尽其用、再利用和有效替代的原则,但是要走循序渐进、经济合理的路子。
塑料进入环境后会持续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塑料对环境的危害也不仅仅是海洋垃圾、微塑料的影响,而是人类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耗大量的化学品和资源引发的严重后果。如果必须使用塑料,使用后塑料应当进入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实现再利用。塑料与其他材料一样可以循环利用,但是如果没有做好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把塑料与环境对立是人类自我矛盾的体现,妖魔化塑料不能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国外同行也认为,塑料对鸟类、鱼类和海龟的危害是人类自身的问题,而不是塑料本身问题。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托玛斯·德昆西先生也对瓶子和包装的使用进行了更广泛的辩护,“塑料并不是没有优点,现代食品和饮料容器有助于减少食品变质和浪费,它们限制了疾病的传播,可以帮助拯救生命”。
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利用塑料和废塑料,而不是将它废弃或抵制!如今,我们需要把关注度放在科学上,而不是将这个诞生100多年的新材料——塑料被大肆妖魔化。我们努力向公众宣传塑料的特点和优势,纠正个别媒体片面的甚至错误的信息,宣扬塑料是改变世界的新材料的正确观点。同时也正视塑料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危害并行动起来,不能为人类自己的过错和污染行为找一个替罪羊!
首先要加强塑料包装的回收再生利用,减少和重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其次采取生物降解塑料替代部分一次性塑料包装;第三在条件成熟的场所和业态层面推行包装用塑料制品押金制度;第四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运用综合手段实现塑料包装的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推进塑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全社会的生态化文明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