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城市品牌传播的路径探索

2019-06-25 19:26蒋凌昊卢燕丹唐顺姣李庆春
对外传播 2019年5期
关键词:崇左边民崇左市

蒋凌昊 卢燕丹 唐顺姣 李庆春

崇左市地处广西西南部,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533公里,有国家一类口岸4个、二类口岸3个、边民互市点13个,是广西陆地边境线最长的地级市,也是我国边境口岸最多的地级市。近年来,崇左市立足于边境地区实际,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加强对外传播工作的“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实施边境对外传播品牌提升工程。

一、整合文化传播媒介,构建四大品牌

(一)内外资源整合——开展“媒体对外传播”

1.与国内媒体开展战略合作。崇左市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香港商报》等媒体(驻桂)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开展对外传播,发挥新闻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作用,提升了崇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积极探索与境外媒体合作模式。利用崇左与东盟国家毗邻的优势,积极推动崇左市媒体与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新闻媒体建立友好关系,实现崇左市媒体与东盟媒体合作交流,利用境外媒体资源开展对外传播。如2016年崇左市与中新社广西分社共同策划组织“海外媒体聚焦崇左”活动,邀请东南亚国家及日本、澳大利亚等13家媒体到崇左市、龙州县、凭祥市等地,就崇左市融入“一带一路”和“双核驱动”战略、南崇经济带建设、中泰(崇左)产业园、花山申遗等内容进行实地采访,扩大崇左市对外影响。

3.加强边境地区广播电视传播能力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与投入,加强无线发射基站建设,推进崇左广播、电视边境“进村入户”,实现村屯全覆盖,开拓对越南边境地区、东盟国家的广播电视业务,实现广播电视对东盟国家特别是越南毗邻边境地区宣传的常态化。

(二)瞄准文化交流时机——开展“节庆传播”

1.支持鼓励民间节庆互动活动。积极拓展民间交流渠道,支持鼓励边境县(市)、乡镇、村屯举办重大节假日节庆活动,利用国庆节、庙会、春节、中秋节、三月三等节庆活动,与越方开展舞龙舞狮、气排球比赛、篮球比赛、百家宴、文艺晚会等形式多样的民间交往活动。如凭祥市每年春节正月初九举办的凭祥庙会和越南同登市正月初十举办的同登庙会,成为中越边境上最大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

2.积极开展官方节庆互动活动。利用双方国国庆节、庙会、春节、中秋节、三月三等节庆,互相邀请对方参加节庆活动,主要开展书法摄影展览、商品交易会、文化旅游节、两国国庆节互庆活动等,每年交流活动达30次以上,增进交流,增进了解,增进感情,增强文化认同感。如大新县硕龙镇与越南仅有一河之隔,中越两国边民有着深厚的友谊。近年来该镇以传统节日为载体,通过政府指导、民间组织、群众参与,每年春节、3?15建街节等传统节日,举行舞龙舞狮、气排球比赛、篮球比赛、斗鸡、百家宴、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邀请越南朋友共同参加庆祝活动,增进中越两国边民友好情谊,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两国边民在传统的文化交流中增进感情,促进友谊,也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

3.联合举办节会。中越双方联合办中越青年大联欢,组织中越双方青年参加,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继承中越传统友谊,为发展中越两国传统友谊、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凭祥市经常举办各种跨国赛事,文艺方面有中越山歌王大赛、中越“迎新春?促和谐”文艺大展演,大型元宵灯谜游园,“三月三”山歌传唱会,中越歌曲(同唱友谊歌)演唱大赛(凭祥赛区)、喜迎春节联谊、中越(凭祥)文艺风情表演、中越电影节等活动。邀请专家将脍炙人口的《越南—中国》改编成广场舞,并编排了充满中越风情的舞蹈动作,在凭祥及周边越南市县进行宣传推广,丰富中越边民文化交流载体。体育方面有中越跨境自行车、乒乓球、足球、象棋等友谊赛。通过举办活动赛事,促进中越双方边民在体育、民俗文化方面的交流,在切磋技艺的同时加深感情,交流友谊。

(三)丰富艺术交流——开展“文艺对外传播”

1.积极推动文艺对外交流。以每年重大节日、庙会以及重大外贸活动,互派文艺团体交流演出,开展中越文艺交流。如凭祥市每逢春节、中秋节等傳统节日,或举行重大经贸活动,与越南谅山省、同登市、高禄县等都互派文艺团体前往助兴。宁明县组织成立了由驻爱店(口岸)客商30人组成的业余文艺团体——同兴艺术团,利用闲时及节假日,巡回在边贸互市点、一线村屯等边境一带,开展文艺演出,丰富边民的文化生活。2016年以来,同兴艺术团共为中越边民演出70多场,受益群众2万多人,深受两国边民的好评。

2.组织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抓好文艺创作的题材规划,实施文艺精品工程项目化、品牌化、组织化运作,组织创作一批展示崇左形象的文艺精品,进一步提高崇左的文化软实力。如通过《花千骨》《农民篮球队》《蜀山战纪》《冯子材》等多部影视剧在崇左取景拍摄,展示崇左山水、人文、风情、民俗,将文化和自然资源转化为传播崇左“好故事”,提升崇左知名度,增强崇左文化软实力。邀请中央电视台《乡土》《地理中国》栏目组到崇左拍摄壮族三月三民风民俗《扶绥壮族三月三》《扶绥奇物》系列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大提升了崇左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3. 打造各类文艺创作基地。积极推进“美丽南方”影视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创作基地平台,开辟多渠道的文化交流合作途径,加大花山艺术流派的对外传播和整体推介力度,借助花山申遗成功,推动建设左江花山音画夜游和大型实景演出项目。

(四)打造国门精品——开展“出版对外传播”

1.实施“国门书店”工程建设。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支持,共同筹资1000多万元在崇左四个边境县(市)口岸建设“国门书店”工程项目,布局书店网点,加强出版物外销。

2.打造出版精品工程。整合各地各部门对外传播资源,积极把握海外受众关注的话题,契合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特点,提升出版物的针对性、有效性。制作推出一批成系列、上档次的旅游指南、服务手册、宣传折页等对外传播精品,在口岸、宾馆、车站等公共场所投放。制作“中国白头叶猴之乡”“中国木棉之乡”等主题形象片、画册、微电影、广播剧、动漫等对外传播精品,通过高端平台宣传、发放、赠送、播放等途径,扩大崇左的影响力。

3.拓宽《荷花》杂志发放渠道。利用中越双语版《荷花》杂志对外影响力,通过口岸、边贸点、涉外宾馆等定期免费发放,扩大《荷花》杂志在边境县(市)对外民间赠阅渠道,每年向越南边民发放杂志12,000册。

二、借力经济开放交流平台,构建三大品牌

(一)依托口岸功能——开展“口岸传播”

1.打造口岸传播阵地。做好“口岸+传播”,在边境口岸、高速公路、铁路、广场等设立户外固定广告牌、LED显示屏、宣传橱窗等传播媒介,用中、越、英等语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梦、中国与东盟友好关系等内容,以及城市宣传片、口岸政策信息等,展现边贸、旅游、社会事业等各方面成就,提升文化品位及影响力,树立国门形象。以友谊关、硕龙、水口、爱店4个一类口岸为重点平台,3个二类口岸为支撑点,14个边民互市点为策应群,推动形成整体统一、个性定位、相互联动的口岸大传播格局,形成边境地区对外传播工作品牌。

2.缔结中越友好村屯。开展“中越边民缔结友好村”“友好学校”“友好家庭”共结活动,促进双方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和睦共处。如龙州县金龙镇中越边境线上有两个名字相同的屯名,都叫其逐屯,它们分别属于中越两国。习惯上,越南那边的其逐屯称上其逐屯(居小溪上游),中国这边的其逐屯称下其逐屯(居小溪下游)。两屯民间相互交往历史悠久,传统友谊根基深厚。在双方的边防、外事、镇(社)政府、村委等多方的积极参与下,于2015年8月两屯签订了友好村屯协议,双方正式结成友好村屯。友好村屯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双方相互尊重,友好交往,共同维护边境的安宁;相互学习借鉴生产经验、种养技术;为双方借道交通提供便利;在重要传统节日轮流举办活动。自正式缔结友好村屯以来,双方各举办多次活动。2016年中秋,由龙州县和广西广播电台“北部湾之声”共同促成的“中越其逐屯中秋同赏月”活动在下其逐屯开展。双方边民在同台聚宴互赠中秋礼品,表达祝愿,共叙友谊,交流边贸、生产、生活的收获,感谢对方的相互支持与帮助,气氛热烈友好。“北部湾之声”在电台频道分别用中越语做了报道,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紧抓大型展会平台——开展“展会传播”

1.利用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办承办的大型展会开展对外传播。利用好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及商务与投资峰会、广西(崇左)第七届园林园艺博览会等展会,通过新闻发布、媒体采访、在东盟国家重要媒体专版宣传等形式开展对外传播。

2.利用崇左市组织的各类展会开展对外传播。强化新闻“落地”意识,调动市内力量与借助外界力量相结合,做好每年崇左市陆路东盟国际商务文化节、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文化旅游节、“中越(凭祥)商品交易会”等各类展会活动的对外传播,丰富文化交流活动的对外传播内涵。如凭祥市年年举办的“中越(凭祥)商品交易会”和“中越边关(凭祥)国际文化旅游节”,为中越两国及国内的企业商家、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文艺团体搭建了国际、国内经贸、旅游、文化合作共赢与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成为凭祥市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品牌。举办首届中越(凭祥)电影文化周、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暨中越边境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展播中越优秀影片,进一步推动两国电影在影片拍摄、电影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举办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会、中外名特优水果展示、水果推介会洽谈签约会等多项活动,为2000多位中外客商提供展示优质水果产品、实现购销合作无缝对接的良好机会。举办首届中国-东盟(凭祥)跨国旅游峰会,中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四个东盟国家旅游部门官员代表,及35家旅游行业、旅游电商代表共同探讨边境城市旅游建设及跨国旅游发展的课题,进一步搭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服务平台。每届活动邀请新华社以文字、图片、音视频三种形式进行全媒体直播,通过中国新闻网等网络媒体进行海外播报,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融合生态环境优势——开展“旅游对外传播”

1.开展旅游资源宣传。以崇左市被列为首批“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为契机,对外推介中越边境的山水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边关旅游、乡村旅游,展示崇左良好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打造边关跨国红色旅游品牌、“南桂林”山水旅游品牌。

2.开展旅游线路沿线宣传。实施“五个100公里”旅游线路沿线的对外传播,在旅游线路沿线、旅游景区设立广告牌,扩大对外传播。在各大宾馆酒店、出入境辦证大厅、汽车站、火车站等重要地点,加强对外传播。

3.开展旅游推介宣传。组织市、县(市、区)开展旅游推介,充分展示开放崇左的良好形象。如凭祥市每年参加国际旅游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组织旅游企业参加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组织举办凭祥市中国-东盟跨国旅游暨跨境自驾游总部基地推介会、广西凭祥市中国-东盟跨境暨边关旅游推介会、广西凭祥口岸经济发展暨边关旅游推介会等一系列推介会,扩大开放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边境城市对外传播品牌化的困难与问题

1.中越关系的亲疏好坏波动影响对外传播。受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南海争端、边界纠纷等问题影响,中越关系存在波动,这对崇左市开展对外传播造成一定困难和挑战。例如《荷花》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管、主办的一本杂志,是中国唯一一本面向越南发行的期刊,免费发放给越南边民,但其受众接触率也受不同时间段两国关系情况影响。

2.对外传播机构和队伍建设呈现一定程度滞缓。对外传播机构人员编制偏少,人才流动性较大。对外传播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外出进修平台有待构建和增强。对外传播队伍人员整体年龄层老化,队伍出现技术知识断层,在创新工作思路、适应新形势对外传播工作的要求上存在难度。

3.对外传播设施滞后。边境口岸、边民互市点对外传播基础设施没有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基础设施不完善,传播手段落后。凭祥市、龙州县、宁明县、大新县四个边境县(市)的对越广播站自上个世纪建成以来,基本没有经费投入,有的站房已经变成危房,个别站功能缺失。

4.对外传播的品牌性仍有待增强。对外传播缺少强势品牌,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中国味、地方味、充满个性化的载体较少。对外传播的形式、渠道比较单一,缺乏一定互动性,比如举办一些图片展览、文艺演出,对外国主流社会影响有限。对外传播的内容和产品不够丰富,无法满足邻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极大需求。一些对外传播活动的内容同质化、形式一般化,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此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项目)“中国东盟一体化进程中边境城市品牌传播研究”(15XXW004)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新时代广西边境城市形象品牌传播力研究——以崇左市为例”(2018YB00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崇左边民崇左市
美丽画园
美丽崇左好家园
来到崇左唱崇左
发现山水崇左爱上甜蜜边关
国境之南行在山水间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崇左市近30年气候特征分析
边民互市 兴边富民
边民互市 兴边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