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诚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语言会变得多余。面对草木的时候,你不需要演讲和夸夸其谈。惊蛰到来,牛牵引着犁铧走向遍布阿拉伯婆婆纳和节节草的野地,那里正盛开着一个喧闹的春天。在犁尖插进微热的土地,把新鲜的泥巴翻转过来之前,二者不需要什么山盟海誓,或蜜语甜言。它们一见钟情,水到渠成。
穿蓑衣戴斗笠的农人来到田间,细雨微风之中,他扶锄而立,他将要开始播种,他要把丝瓜种子、黄瓜种子、南瓜种子和毛豆玉米都播撒进清明的土地。此时此刻,他内心涌动着一些激情,但很明显,他无须发表一场施政演说。土地和草木不需要口号、承诺,以及对称与排比句。他就那么站了一会儿,在手掌上吐了一口唾沫,两掌搓一搓,然后用力挥动尖嘴锄,就把种子们一一点进了泥巴之间。微细的雨滴继而铺陈下来,润湿大地。很快,嫩黄色的细芽将穿透种壳,在土地上彰显力量。如果你蹲下身来,与嫩芽们对视,你用目光抚摸它的茎叶,看清它茎秆上细细的白色的绒毛,这就够了,这样的目光的抚摸,将会让它们更加茁壮地成长。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一个人的语速会变得缓慢。一生操持农事之人,语言能力退化,渐渐拙于人事。你怎么对待庄稼,庄稼定会怎么回报给你。你投之以汗水,它报之以硕果。农人与庄稼之间不会发生争执,他们只肯握手言和,不会面红耳赤。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会慢慢变成一个行动缓慢之人。在大地上,草木都依照四时节气过日子。春日里开花,夏天舒枝长叶,到了秋天结出累累果实,冬天开始落叶,脱去一身繁华。父亲在田间种水稻,他告诉我,水稻的生长过程也是严格遵循四时节气。往年粮食不够吃,人们种两季;现在农人背井离乡,进城打工,田地大多荒芜,依然在种的,也只是种一季了。我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下田。谷雨之后,立夏之前,父亲将要浸种,三日后谷子出芽,五日后谷种播到秧田,三十日后秧苗青青,可以移栽,至多不超过四十日;插秧之后,五至七日,秧苗可以返青,之后将欣盛生长。之后,水稻们拔节,开花,灌浆,结实,直至立秋,谷子成熟,向着大地弯下腰身,等待一场盛大的收割。
中国人的智慧里,有光阴与节气。节气这件事存在的意义,正是让人不要走得太快,走得太急。很多事你急也急不来。现在的人,大多心急,可是只要返回一百年兩百年看一看,返回一千年两千年看一看,你就知道,并没有什么可急的。着急赶路的人,不也照样只活几十岁,时间并没有因为你的着急而停滞下来。相反的,你走得越急,时间的齿轮也转得越快,一忽儿就过去,你抓也抓不住它。古往今来的人,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是跟草木在一起过日子。立春的时候赶牛下地,打它两鞭子,吃两个春团;到了惊蛰,听到几声响雷,去林竹园掘几株笋,用咸肉煮着吃;清明的时候,思念下远去的亲人,看梨花在屋角绽放;小满的时候谷物在田地里抽穗拔节,到了芒种,那就挥汗如雨,把大半年的辛劳都扛在肩上。
草木在大地上,大地是静的,草木是动的;草木生长,随风摇摆,而大地静止,亘古沉默。这一动与一静,构成大地上的景致。人也是大地上的草木。人有脚,可以至四方。草木无脚,我们以为它无法远距离行走,但只要时机成熟,它其实会比有脚的野兽走得更远。借助风、鸟,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它们可以到达更辽阔的疆域,深远超过人的想象。一粒种子,可以走到三千年以后,给它雨水、空气、阳光,它就可以穿破种壳,长出一株嫩芽。好了,现在你已经知道,草木其实比人有更多的自信。这样说吧,人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他走到阳光下,就拥有了一脸的自信与淡然。
(林冬冬摘自《草木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