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吆喝声

2019-06-25 03:04郑宁宁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鸭毛姜糖机子

郑宁宁

熟悉异国民俗的人都清楚,朝鲜的村落当中,曾有过倾售金达莱的卖花姑娘;巴黎街头,也遮掩不了吉普赛女郎世代传承的歌喉与舞姿;英国商人则由衷地感叹,英格兰南部那座北安普敦,号称“站在男人脚上的小镇”,当地精制的鞋子足以令每位顾客舒舒服服地享受一段惬意的日子。

“家有黄金万两,不如薄艺随身。”小时候,走在农村的街道,侧起耳朵,就能听得一清二楚,大街小巷的小买卖吆喝声,让人不由想起英国鞋匠的出色手艺,以及朝鲜卖花姑娘辛劳过后的那抹笑容。光阴流淌,过去那些老旧的物件、精湛的绝活儿,逐渐被人们遗忘了。当然,一同被人们遗忘的还有那渐渐远去的村落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干一行。”街巷里那些叫卖手艺的吆喝声,仿佛又回荡在耳畔。

“收鸡毛、鸭毛喽……”这样的行业虽然普通,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养家糊口的绝活儿。想起走街串巷的卖货郎,伴随着老街上一声声响亮的吆喝。收牙膏皮,就是把其中的牙膏挤尽,剩下来的牙膏皮积攒下来。很早以前,牙膏皮是用铅制作的,回收起来也很值钱哩。还有换姜糖、麦芽糖的。我们小时候一听到吆喝,就会一个劲儿地催着老人们,把积攒下来的鸭毛和牙膏皮拽出来,全部换糖吃。当时,生活匮乏,挑拣不出什么好吃的,记忆中最难忘的就是那些五光十色的姜糖与麦芽糖。

当年,卖货郎往往是头上戴着瓜皮帽,肩上担着一对篾织箩筐,筐口有盖或者蒙上皮子。皮箩筐被卖货郎用得油光水亮,里面装有针线、扣子、肥皂、润面油等用品。谁能想到,一副担子、一串吆喝,走过了多少村落,穿越了多少岁月。

再说卖爆米花的吧。小时候,那些爆米花师傅最受小孩子惦记,他们每到一个地方,摆好家伙就開始吆喝起来。小孩子一听到这个声音,就像品尝到了蜂蜜一样,欢跳雀跃,缠着家人捧出大份小份的玉米或者大米。老式手摇爆米花机炉火熊熊,立马就要爆米花了呀。爆米花的机子是铁制的,黑漆漆、圆滚滚的,中间设有椭圆形的铁筒,只要把玉米粒放进机子中,边烤边用手摇着滚动,柴火把机身熏得墨黑的,到时候,只听得“嘭”一声响,接下来,就能倒出新鲜、膨胀的爆米花了。爆米花出炉时,旁观的人们就会小心翼翼地躲开,生怕什么东西溅到身上。孩子们格外喜欢爆米花的味道,那香喷喷的馨香弥漫了整个童年。

还得提提剃头匠吧。过去,剃头匠都是上门服务,他们背起理发箱子,围起围裙在大街上高声吆喝,然后被叫到客人家里,给老老小小一丝不苟地理发、轻手轻脚地挖耳。记忆中,逢年过节,大街小巷有好多的剃头匠一直在忙碌。后来,我们老家的县城开了两家理发店,一家在礼堂街路南,一家在老电影院对面。那时,理发店的装修一点也不豪华,店里墙壁上,挂着几只风扇,中间的炉子烧水,仅供客人们洗头发。理发师“嗡嗡”的理发声,从此代替了剃头匠满大街的吆喝声。

令人感叹的是,随着渐渐远去的吆喝声,很多老行当已悄然被时光翻卷过去了。如今,很多人依然怀念那些萦绕睡梦、渐行渐远的吆喝声,不管什么时刻,随意哪个角落,只要碰到那些祖传的地道老手艺就会觉得格外亲切。

(常朔摘自《河北日报》 图/潆夏)

猜你喜欢
鸭毛姜糖机子
西门子sansation64排螺旋ct维修保障案例分析
鸡妈妈道歉
孟母断机子虚
游泳比赛
朱买臣故事人性书写的两种偏轴——以息机子本《渔樵记》、《万壑清音·负薪记》为例
使用新农机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