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峰
摘 要:当前,我国公路网基本完善,早期修建的大量公路已步入大中修阶段。沥青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城市道路最常用的路面结构形式,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长期作用下,路面病害问题不断加剧。为满足节能、环保的发展要求,对废弃材料再生利用成为了绿色发展理念实践的重要方法。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本文在充分掌握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材料路用性能的基础上,依托某公路工程,对其试验段铺筑、施工质量效果检测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试验段铺筑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9-0126-02
1 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
为更好地掌握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本文三种不同RAP掺配率进行分析,即RAP旧料掺配率为70%、75%、80%。主要对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进行检测,具体如下:
1.1 高温稳定性
在室内进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检测时,可选择车辙试验、剪切试验或马歇尔试验等多种方式,本文仅对车辙试验进行分析。通过动稳定度DS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的评定。试验车辙板尺寸以规定尺寸为准,即300×300×50~100mm,试验温度为标准温度60℃,0.7MPa标准轮压,每分钟速率控制在42次。经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三种旧料掺配率均符合技术要求,且远大于技术要求值。随着掺配率的增加,动稳定度DS次数也会随之增加,则表明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抗车辙能力在随之增加,且越来越强。
1.2 低温抗裂性
因本地区昼夜温差大,若遇气温骤降,极易产生路面收缩开裂问题。为此,必须了解其低温抗裂性能。本文选择小梁弯曲试验进行检测,温度控制在-10℃左右,按照每分钟50mm加载速率分别对抗弯拉强度、弯曲破坏应变进行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针对抗弯拉强度,RAP掺配率增加,则抗弯拉强度值却在下降;针对弯曲破坏应变,RAP掺配率增加,则弯曲破坏应变却在减小,当RAP掺配率为80%时,其弯曲破坏应变为2206,已无法满足规定值2300以上的要求。则表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的掺加,均会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起到改善作用。然而当旧料掺配率过高时,则会不利于低温抗裂性,则表明必须合理控制旧料掺配率。
2 工程概況
某公路工程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雨量少,昼夜温差较大,拟修筑沿河道路。本路段面、基层结构分别为沥青混凝土结构、半刚性基层结构。设计为双向六车道,南北半幅全长34.3km,施工面积达到60万m2,北半幅长度为19.3km,24m宽。南半幅长度为15km,同样为24m宽。经实地调查可见,本路段病害较为严重,具体如下:
(1)南半幅段,行车道、边道路况不佳,存在严重的路面沥青老化现象,且麻面问题较大。总长度为2km,面积5万m2。且存在大量横向裂缝情况,长度在3.2km左右,面积7.68万m2。如图1所示。(2)北半幅段,本路段所有车道均存在严重车辙病害情况,深度在8~25mm之间。
经调查分析可知,本路段病害原因如下:
1)纵、横缝原因。第一,疲劳破坏。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路面承载力减小,从而破坏路面整体结构,或因结构层间粘结不足,产生从上至下的裂缝;第二,温度裂缝。沥青混合料在温度骤降情况下,极易出现脆性增强,硬度加大现象,从而产生收缩变形。相比面层材料抗拉强度,当其收缩拉应力在其之上时,极易出现路面损坏现象,从而产生裂缝,并向下持续扩展。2)局部连续坑槽。第一,当面层材料抗剥离性能不足或路面孔隙率太大的情况下,可产生坑槽病害;第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或通车使用过程中,因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长期作用,修补坑槽处,将成为路面薄弱之处。
3 维修方案选择分析
为保证路面施工质量,道路平整,基于经济性原则,决定道路维修选用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作为一种环保类技术,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可有效修复沥青面层病害。经实地勘查可知,本路段基层较为完整,无显著病害,病害多集中于面层结构,因此,选择就地热再生技术具有可行性。根据再生工艺划分,可将就地热再生施工分为3大类,即整形型、复拌型、补强型。结合本路段现场实际情况,决定路面修复选用复拌型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
4 试验段铺筑施工工艺
大面积施工前,为确保施工参数正确无误,需做试验段铺筑,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铺筑,长度300m,起讫桩号为K014+200~K014+500。其中新旧沥青混合料所占比例分别为70%、30%。
(1)施工准备。施工前,为保证施工安全,需提前做好交通管制及封闭工作。随后对原路面进行清理,要求在表面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避免对后续铺筑效果造成不利影响。(2)加热施工。按照相关规定,合理控制施工速度,严禁在施工阶段急转弯、急掉头。在就地热再生施工中,可结合当地施工环境气温,合理控制加热温度,保证加热效果。(3)耙松原路面。在充分加热路面之后,可将再生剂均匀喷洒至路面,随后选用液压气动复合式疏松耙进行施工,要求均匀摊铺面层料。(4)喷洒再生剂。按照再生试验、配合比设计要求,合理确定再生剂用量,并均匀地将再生剂向旧沥青混合料内喷洒,按照耙松深度,合理调节再生剂用量。(5)摊铺施工。摊铺施工应具有连续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摊铺机行驶速度,可控制在每分钟1.5~5m之间。此外,还要控制好摊铺温度,可控制在120~140℃之间。若突遇降雨,需及时暂停施工,待雨后,将为碾压成型的混合料彻底清理干净。(6)碾压施工。碾压时,可分直线段与弯道段两种路段,直线段碾压顺序为“两侧-中间”;弯道段碾压顺序为“内侧-外侧”。根据碾压施工要求,可分3阶段完成,且各阶段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情况,合理选择碾压设备、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最终将明显轮迹消除。若存在死角部位,无法充分压实,需选择小型设备进行处理,或结合人工方式,保证碾压到位。(7)开放交通。待完成上述施工作业后,当表面温度降至50℃以下,即可开放交通。
5 施工质量效果检测分析
为保证再生沥青路面施工后,具有良好质量。需通过试验,针对施工前后沥青路面的多项指标进行检测,本文选取3段进行施工前后对比,即K014+200~K014+300(A段)、K014+300~K014+400(B段)、K014+400~K014+500(C段),具体检测结果如下:
5.1 路面平整度检测
经检测,三段路面平整度检测结果如下:
A段:施工前平均值为6.3mm,施工后为3.2mm;B段:施工前平均值为5.9mm,施工后为3.0mm;C段:施工前平均值为6.8mm,施工后为3.4mm。
按照评定标准规定,即路面平整度≤5mm(规定值),施工后路面平整度均符合规定要求,且改善效果良好。
5.2 行车摩擦系数检测
经检测,三段路面行车摩擦系数检测结果如下:
A段:施工前摩擦系数代表值为47,施工后为62;B段:施工前摩擦系数代表值为48,施工后为67;C段:施工前摩擦系数代表值为45,施工后为63。
按照评定标准規定,即路面行车摩擦系数SFC>50(规定值),施工后路面行车摩擦系数均在60以上,可满足规定要求,且改善效果良好。
5.3 路面构造深度检测
经检测,三段路面构造深度检测结果如下:
A段:施工前STD平均值为0.43,施工后为0.72;B段:施工前STD平均值为0.45,施工后为0.67;C段:施工前STD平均值为0.38,施工后为0.74。
按照评定标准规定,即路面构造深度STD>0.5(规定值),施工后路面构造深度均得到了提升,达到了0.67~0.74之间,可满足规定要求,且具有良好抗滑性。
5.4 渗水系数检测
经检测,三段路面渗水系数检测结果如下:
A段:施工前渗水系数值为104ml/min,施工后为56 ml/min;B段:施工前渗水系数值为106ml/min,施工后为57ml/min;C段:施工前渗水系数值为101ml/min,施工后为53ml/min。
按照评定标准规定,即路面渗水系数≤300(规定值),施工前后路面行渗水系数均满足规定要求,但相比之下,施工后效果更佳,更能提升路面水稳定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网步入了“建养并重”的阶段,加重了公路养护维修任务。若大量旧路面沥青材料弃之不用,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此时,选用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可充分利用废旧沥青材料,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 白芸.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技术的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1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