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东盟国家讲好新时期的中国故事

2019-06-25 02:12王凤娟
商情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东盟国家一带一路

王凤娟

[摘要]2019年4月底,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建设依然是对外传播的重要话题。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际组织,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成员伙伴,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都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面临着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向东盟国家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传播好新时代的中国声音,用东盟听得懂的方式介绍新思想、新举措和新发展,成为外宣媒体需要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东盟国家 中国故事

2019年4月底,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建设依然是对外传播的重要话题。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际组织,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成员伙伴,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都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面临着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向东盟国家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传播好新时代的中国声音,用东盟听得懂的方式介绍新思想、新举措和新发展,成为外宣媒体需要思考的课题。

一、当前涉华舆论的特点

新时期,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引起了国际关注。东盟国家的涉华舆情既呈现出新特点,也有与西方媒体舆论的相似性。

(一)中国发展成为最突出的报道关键词

近年来,中国崛起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以崭新的形象屹立于国际舞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的发展模式都受到国际关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缅甸主流媒体两会采访团来华进行专题采访,这已经是他们连续第四次采访两会,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在联合采访中发现,缅甸记者最关注的是中国的发展计划,以及中国发展的成功范例,如天津港、中国电力、中国互联网经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等。在他们的报道中,“中国发展”成为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他们想通过中国采访的见闻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最佳路径。

博鳌亚洲论坛作为国际聚焦亚洲区域发展的品牌活动,是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各界搭建的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在2019年会中,“70年与40年的记忆: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分论坛就中国的发展进行主题讨论。菲律宾众议院议长、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表示,我们看到中国如何从赶超到引领,历史上绝无仅有这样的成功样本,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这都是四十年中国取得的成绩,中国正在迅速发展,或将成为世界上非常大的经济市场。法国前总统奥朗德也表示,我们思考欧洲和中国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我们要警惕,中国四十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发生的事情。

中国作为周边国家,它的迅速发展使得东盟国家的舆情出现了多种声音,有对中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经济迅速发展的惊叹,也有对中国发展带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带来变化的担忧,这些声音的背后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心态和各自利益的平衡。

(二)“一带一路”机遇论逐渐成为主流声音

东盟国家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国家,具有重要区位优势。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2015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的发布,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十九大期间,“一带一路”倡议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如今,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经过近6年的发展,“一带一路”作为当代中国的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在逐步落地、实施推进,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瞩目和国际媒体的报道。

近年来,对东盟国家而言“一带一路”将带来机遇还是挑战,这在它们本国内部形成不同舆论声音。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特别是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东盟国家对互联互通的概念增进了理解。虽然,东盟国家中还存在对倡议目标的猜疑,如债务危机论、政治绑架论、势力扩张论等,但对倡议实施中给本国带来的发展机遇给予了更多肯定。新加坡《联合早报》是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它于2016年3月特别推出了“一带一路”专网,三年来浏览量突破2200万次。《联合早报》2018年1月26日称,世界经济重心已出现转移,东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心和支点。尽管世界各国正面对反全球化情绪高涨等挑战,但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其实对东盟非常有利,令东盟在严峻挑战中看到不少契机。马来西亚《星报》1月30日称,亚洲的时代已经到来,世界经济的中心转移到东方,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利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这有可能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合作平台。

(三)科技创新、减贫逐步受到舆论认可

在东盟国家媒体的报道中,高科技、创新、减贫扶贫成为高频的词汇,进行了高度肯定,被称为“中国奇迹”“巨大成就”“令人瞩目”等。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创新应用为全球贡献了“中国智慧”,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都受到东盟国家的媒体关注,这些也都为新时代中国形象加分。东盟国家媒体和智库在关注中国减贫扶贫经验背后的成功秘诀。缅甸《今日民主》发表《媒体团的中国之旅》第四部分称,中国是一个科技非常发达的国家,从地下水至風电甚至草类都能转换成对民众有益的资源,成为发展国家的动力,事实上,缅甸也是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若能好好利用技术,这些资源将非常有利于国家发展。菲律宾《星报》曾报道,习近平亲力亲为抓扶贫,展现了中国对扶贫的重视和他卓越的领导力。

二、东盟国家的受众特点

(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受众对中国缺乏准确认识

东盟与中国的关系随着中国实力和国际决策的变化而变化,长期以来学界都认为东盟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保持“大国平衡”,在经济上依靠中国,在安全上依靠美国。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东盟国家看到中国提供了发展机会,既想搭中国快速发展的“顺风车”,又担心与中国在经济合作的同时会被中国的国际政治政策所“控制”。中国既想在地区国家中赢得支持和信任,又不可避免地与邻国存在领土领海争端。中国与东盟这种矛盾的心理影响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关注点和报道角度,从而影响了受众对中国的客观认识。

虽然是周边国家,但东盟国家的普通民众对现代中国的发展存在片面和认识误区。受西方媒体影响,东盟国家民众心中的中国形象被妖魔化、概念化,形成了“野心”的刻板印象。

(二)民众对华存有复杂心态和警惕心理

中国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也受到东盟国家受众的关注,中国军事科技水平和实战能力成为东盟国家普遍担忧的问题。中国人工智能武器、高科技武器、反卫星导弹研发、及量子领域的成果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东盟国家作为中国的周边国家,认为这将成为所谓的“威胁”,引发了警惕和担忧。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项目建设能力使东盟国家产生复杂心理,既希望中国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对中国在发展中占用的土地、资源充满警惕。因此,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深化密切的同时,东盟对中国的复杂心理愈发强烈。

三、讲好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故事

(一)在传播语态上,讲好中国故事,立体展现真实的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国家软实力。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提出国际船舶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化政治理念为生动故事,展示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在报道中,如果一味突出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崛起,就会对周边国家带来压力,引发“中国威胁论”等负面影响。我们应全面看待中国的发展,中国还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国也面临发展中的难题。真实的中国既有繁华的都市,也有发展中的乡村;既有企业家、富豪,也有正在为脱贫奋斗的村民;既有超级工程,也有接地气的民生项目。只有立体展示全面的中国,才能使东盟受众看到真实的中国,既不是所谓的“威胁”,也没有所谓的“崩溃”。在《中国东盟报道》杂志中,区域栏目讲述了北京、山东、江西、广西、云南等不同区域里的发展故事,人物栏目讲述的是普通人积极向上的故事,特别是在东盟国家的中国人,或与中国相关的东盟国家的人物故事。以后,还应该继续加大对真实中国的报道广度、深度,为受众展示正在发展的中国。

(二)在传播内容上,突出重点和专题化,推出有力度、有温度的报道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瞩目的活动也将举办。同时,今年也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中国马来西亚建交45周年。在国际关注的重大活动中,要借机求显,积极推介好中国的思想、方案、主张,将宏观解读和微观观察相结合,注重前瞻性、观点性和海外关联度,推出一批有力度、有温度的精品报道。突出人物,以人物切口引出故事、观点和主张,这里既有国家领导人、知名企业家、明星等意见领袖,也要有宏大时代背景下的普通人。《中国东盟报道》杂志设置了高端访谈、人物栏目,2019年还特别设置了“我和中国的故事”栏目。要突出重要主张和成就,如“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经济等,通过事实、数据和案例等内容有理有据、抽丝剥茧地讲清楚。同时,在报道中也要注重创新,积极推动对外传播内容的丰富化和趣味化。

(三)在传播平台上,全媒体矩阵建设,提升互联网传播效果

互联网技术革命带动媒体行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终端、技术手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国际传播也因为互联网的普遍性变得没有明显界限,内宣和外宣的内容都能通过互联网获得。在此背景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东盟国家的媒体发展程度不一,部分国家直接跨过PC终端到了移动终端,受众群体从报刊读者迅速扩大到互联网移动终端,人数成倍数增长。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人民日报、新华社都成立了媒体融合的中央厨房,中国外文局也成立了融媒体中心,《中国东盟报道》作为2016年成立的媒体平台,设立了杂志、网络、微信公众号、海外社交媒体、微视频等传播介质。在全球4G广泛布局,5G很快将实现商业化运作的背景下,社交推文、图片、短视频、直播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常态。新时代的对外传播要深度布局海外社交媒体,注重受众反馈、数据处理,运用整合思维,提升传播针对性,把握好时度效,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四)在传播形式上,协同传播与精準化传播相结合

在对东盟传播的过程中,“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大会、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国内国际性重大活动要多个平台协同发声,结合各自平台的优势和关注角度集中报道,为东盟国家受众提供同一事件的集中报道。另一方面,由于杂志、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和微视频的平台聚集了不同的受众,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关注话题都各不相同,因此,也要对每个社交平台的特性和受众进行深入调研,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报道,提升传播效果。如《中国东盟报道》杂志的读者更关注政策观点、国际关系、经贸合作等深度话题,FACEBOOK的功能更侧重社交关系和轻新闻话题,Twitter更偏向于分享转发生活文化类话题。因此,媒体在各平台发布信息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和筛选,提升传播力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东盟国家一带一路
本期导读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