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娟
摘要:数学课堂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事实上数学自古给人的感觉就是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一堂课下来,教师辛苦,学生一无所获,要扭转这一局面,笔者也想了很多方法,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受“综合与实践”课程理念的影响,并运用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究,让生活走进课堂,数学变得随处可见;让学生动起来,数学变得浅显易懂;让课堂活起来,数学变得生机勃勃。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也是学生需要的课堂,更是培养兴趣,收获知识的课堂。
关键词:数学课堂;综合与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063
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十余年,深知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学生更是谈“数”色变。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要大胆走出来,打破传统,推陈出新,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这与“综合与实践”的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在努力探索,不断反思,尝试改变,日积月累有了一些经验和想法,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和成绩,在这里呈现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教学现状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決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当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不放心,过程不吸引人。学生积极性不高,或者根本提不起兴趣,在一堂数学课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枯燥无味,更有甚者,有些课堂学生只是个倾听者,并不是参与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教师身心疲惫,学生也辛苦,课堂情况自然就差。教师应该多想想办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另外就是教学过程有些急功近利,教学内容永远围绕中考的指挥棒,不敢越雷池半步。笔者认为,教学内容超出范围是一种浪费,更是课堂教学没有抓住重难点的表现。而实际上,这样做的后果是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怎么会有真知灼见,所以教书育人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慢慢来。
二、由《奔跑吧,兄弟》引发的思考
笔者在执教“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又提到了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这次笔者并没有像常规那样直接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而是先播放了一段视频——陈赫搞笑算鸡兔同笼。视频一播出,学生的注意力立马被吸引过来,40多位学生,兴致盎然,积极参与,很快解决了问题。接下来笔者又问:“包贝尔为什么第一次没算出来,而第二次就算出来了?”此时,班级像炸开了锅,异常激烈。有学生说:“包贝尔和陈赫都没有学好二元一次方程组,所以第一次没算出。”还有学生说:“Angelababy对待同伴耐心,包贝尔获得巨大信心,所以算出来了。”再有说:“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应该学陈赫。”听了学生的回答,笔者深有触动。这样的数学课堂,这样的氛围才是我们需要的,这样才让数学和课堂鲜活起来。这节课的成功源于笔者平时的观察和收集,更归功于笔者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启发。如何将综合与实践内容融入课堂,笔者做了如下实践。
三、“综合与实践”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1. 生活进课堂,过程慢慢来
“活动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这是“综合与实践”的基本理念之一。生活就是教育,是动态的,由生活而开展的教育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
案例一: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
黄金分割、黄金比例总是给人以美的享受,但黄金分割的教学就显得枯燥了。抽象的数据,繁复的推导过程,难以给人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多动脑筋,能让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有美的享受。笔者在讲授本节课内容时,也是着实动了一下脑子。先从学生感兴趣的黄金比例入手,让每位学生都量出头到肚脐眼以及肚脐眼到脚底的长度,算出比,比较一下,看看谁的更接近0.618,亮一亮看谁的身材最好。课堂气氛会一下子被带动起来,同时他们也记住了黄金比是0.618。接下来的过程就会变得水到渠成,轻而易举。接下来,再展示一系列和黄金分割、黄金比例有关的图片,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枯燥的推导过程和繁复的数据,更是体会到了数学的美妙,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生活气息,这样的课堂才是更接地气的课堂,才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课堂,也才是学生能获得更多收获的数学课堂。
案例二:不一样的数学作业
初中数学教材都有配套的作业本,作为课后作业的专属用书,作业本主要是对一节课知识点的巩固。在这个作业本中,缺少实践性作业。所以笔者就想到要设计不一样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喜欢又能巩固学生所学,真正触动他们的内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笔者的设计想法来源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
如七上第二单元《有理数的加减法》的主题是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会计算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笔者布置了一项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的课外作业。首先是确定学习课题,围绕合理计划对自己的开支展开研究。有的学生确定的课题是《怎样为自己建立一本账册》,也有的学生确定的课题是《关于初中生零用钱收支情况调查》,确定课题后,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制定计划,研讨方案的可行性,决定问卷调查的题目,确定调查对象和方式,最后把调查结果整理出来,加上自己感想和收获写成小论文。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以及有理数加减法的生活意义,更能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法则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学生迅速成长起来,对数学及生活有了不同的感悟,更加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的作业更接地气,更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枯燥无味的数学作业变得亲切起来,学生也会对数学越来越来感兴趣。
2. 学生动起来,教师慢下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是“综合和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让学生动起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留给笔者最深的印象,一个或多个活动贯穿课堂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动起来,教师的引导和设计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要开动脑筋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具体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推动“动”的效果。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参与游戏、讨论,学习用具操作、阅读等以掌握知识,通过视觉、空间知觉、听觉、触觉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
案例三:小组合作力量大
早在20世紀70年代人们就已经在研究“合作学习”,最后统一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小组成员在一起学习,既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又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的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小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
在讲授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这节课时,笔者先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
接下来出场的就应该是学生了,笔者让他们自由组合,3个,4个,2个一组都可以,探索问题。课堂完全交给了他们,他们三三两两,自己想办法,争执,验证,合作,由教师一人主导变成40多个人,10多个小组共同合作,节省了时间,集体的智慧得到了发挥,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解决。这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就会让学生脑洞大开,从正方体的展开深化到长方体的展开,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数学也变得浅显易懂。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数学的课堂教学变得尴尬起来,如何打破常规,有效引导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活动,实现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和探究的平台,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会更多的依托“综合和实践”的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丰盈数学课堂,增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学坤.怎样让小组合作更有效[J].文学教育(下),2014(1).
[2] 白新荣.数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平第五中学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