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系统模型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9-06-25 07:23林安洪
关键词:中学英语个体农村

林安洪

(上海建桥学院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

新修订出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1]同时,针对英语教学的实施,该标准提出了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模式,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改革教与学评价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等建议,[2]这对广大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如何促使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情意,实现专业发展,确保新的英语课程标准顺利落地,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行为系统模型概述

行为系统模型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Society Ecosystems Theory)的核心内容。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关注的是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关系,[3]其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的进化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的社会进化论,后经生态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专家的丰富发展,由布朗芬布伦纳在借鉴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在其著作《人类发展的生态学》中系统阐述了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创造性地将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引入到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在布朗芬布伦纳看来,个体发展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并根据社会环境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个体也反作用于社会环境,对社会环境进行重构。研究个体的发展,必须将其置于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来探讨,而不是像传统的自然科学研究那样,置于实验室里的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相比,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不仅强调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同时还对这些环境因素进行了明确的描述,体现出对社会学习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中,行为系统是指个体生活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其中不仅包含家庭、同伴等与个体直接对话的外部环境,还包含邻里社区、社会氛围等间接作用于个体的外部环境。对此,布朗芬布伦纳按照外部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程度的高低,构建了包括微系统(Microsystem)、中系统(Mesosystem)、外系统(Exosystem)和宏系统(Macrosystem)四个层次的行为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4]

图1 行为系统模型结构图

微系统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伴、工作场所等因素,这些因素与个体直接接触,对个体的影响程度最高,是研究个体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中系统是指微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或作用关系,按照布朗芬布伦纳的观点,如果这种联系或作用关系是积极的、强大的,将会促进个体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个体发展。外系统主要包括父母工作环境、学校主管部门、邻里社区以及传播媒介等因素,这些因素并不直接面对个体,但它们通过对微系统因素产生影响,进而间接作用于个体的发展。因此,在研究个体发展时,外系统中各因素同样应予以重视。宏系统是指寓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之中的社会文化与价值体系,包括政策法规、经济系统、社会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它们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较低。构成行为系统模型的四个系统彼此嵌套、合理分层,并依据与个体相互作用程度的高低,清晰地呈现了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同时我们应认识到,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分析之上的,其理论体系烙上了深刻的生物学印记,比如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较少论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由此也被一些学者批判为“环境决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行为系统模型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仍可为我们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考框架。

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学经验以及职业认知和教学态度等方面持续成长与进步的动态过程。[5]一般来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可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三方面来把握。其中,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属于智力因素,而专业情意属于非智力因素。在深入学习理论文献基础上,我们遴选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农村初、高级中学或完全中学,通过对样本学校的管理者、英语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基于调研资料,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我们对现阶段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

1.专业知识相对陈旧,文化意识亟待加强

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大多数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知识,但由于农村学校条件相对较差、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不少英语教师很少参加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对学科前沿知识的把握不够,加上信息素养水平较低,不能有效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现有的专业知识较为陈旧,与日新月异的英美文化难以有机联系,既不利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无法适应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知识方面,多数英语教师均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法等知识,并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知识;与此同时,还存在对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了解不充分、信息化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知识薄弱、技术整合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欠缺等问题。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广大教师对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认识不足,忽视课程内容背后蕴含的英美文化知识,尤其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不深刻,“重知识内容,轻文化内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

2.专业能力整体薄弱,基本技能亟待提升

在教学设计能力方面,大多数英语教师虽然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进行系统化设计,但在课程内容的再组织、学生认知水平的精准诊断以及教学活动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等方面存在着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教学实施能力方面,不少教师的听、说、读、写、看等英语基本技能水平较低,无法熟练运用英语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用汉语讲英语”的现象较为普遍;讲授式教学模式仍占主导,教师难以驾驭小组协作、技能操练、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离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在现代教育媒体与资源的利用能力方面,受制于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不少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PPT课件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更不用说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了;同时,教师也无法利用互联网上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等。在教学研究能力方面,多数英语教师仅仅满足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且能力低下。

3.专业情意水平偏低,职业倦怠亟待消解

在专业理想方面,大部分英语教师高度认可自身的职业价值,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向往,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与自豪感,并可从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到职业幸福,但同时也有少数教师受教学环境、工资待遇、评价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怀疑。在专业情操方面,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巨大等,仅有较小比例的英语教师能够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功能与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教书育人之美、理解职业生命的真谛,进而主动提升自己,展现出良好的职业形象。在专业性向方面,多数教师对英语教学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付出劳动,对学科前沿知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沟通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同时也有部分教师表现出工作兴趣减退、奉献精神丧失、学习意识退化等问题,对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等存在畏难情绪,“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的现象突出。在专业自我方面,仅有一小部分教师对目前所从事的英语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大部分教师对自己肩负的职业使命以及发展前景缺乏清醒的认识,进取意识不强,职业倦怠现象亟待消解。

三、行为系统模型视野下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对现阶段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来说,要贯彻落实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无论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还是专业情意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提升,促进其专业发展必要且紧迫。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繁多,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教师自身的因素。如上所述,行为系统模型明确描述了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为我们从“外烁”的角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思考框架。下面,我们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等不同层次分别阐述推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构建较强针对性的微系统环境

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微系统层次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单位、家庭成员、同事等。需要说明的是,“工作单位”虽然指代的是学校,但与图1中的“学校”内涵并不相同。这些因素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需要我们重点关注。推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学校要从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以及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高度,引导广大英语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进而转化为推动自身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健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继续教育制度、校本研修制度、专业成长制度、评价考核制度、职称评聘制度等,一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激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要利用好“国培”“省培”计划项目以及校本培训,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在拓展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数字化资源利用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要努力营造尊重教师劳动、倡导教学改革、弘扬敬业奉献的工作氛围,注重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减轻教学工作压力,进而强化英语教师的职业价值认知与职业幸福感。其次,家庭成员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学校教学环境的艰苦性、教学任务的繁重性,对英语教师的工作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免除其后顾之忧;要积极支持他们参加相关的进修、培训或竞赛活动,努力提升专业水平,以适应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再次,同事之间要以学科为基本单位,构建新型的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观摩示范、课例研讨、集中听课等活动,逐步形成比学赶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群体文化,强化英语教师的学习意识与专业归属感。[6]

2.创设富有支持性的中系统环境

中系统层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英语教师的工作单位(即学校)与其家庭成员、同事以及英语教师的家庭成员与其同事之间的作用关系。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要推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上述作用关系应是强大的、富有支持性的。对此,首先学校要与英语教师的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一方面学校围绕教师对于农村教育教学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良好表现等与其家庭成员深入交流,以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英语教师的家庭成员可以将教师的合理化诉求反馈给学校,为他们争取正当的权益保障,以提升其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其次,学校还要与英语教师的同事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对专业发展共同体的高效运转给予必要的文化引导与物质支持,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激发英语教师的工作动力与学习兴趣,进而积极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最后,英语教师的家庭成员与其同事要通过定期交流、开展联谊活动等,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推动英语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3.形成明确导向性的外系统环境

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影响的外系统层次因素主要包括教育主管部门、传播媒介、家庭成员的工作环境以及邻里社区等。上述因素通过作用于微系统层次的环境因素,进而间接影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家庭成员工作环境的舆论氛围,将会影响他们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知,进而影响对英语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对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工资待遇、评先表优、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向农村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倾斜,同时还要督促学校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以及生活情况,积极为其职业发展创造便利条件,及时消解职业倦怠。[7]传播媒介要发挥正向宣传作用,在社会上要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舆论氛围,在校园内要广泛宣传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引导英语教师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匡正家庭成员的工作环境以及邻里社区等群体人员的错误认识,促使他们正确看待教师的重要作用,凝聚推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的多重力量。[8]

4.营造良好激励性的宏系统环境

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与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法规、文化、社会条件等宏系统层次的因素,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此,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国家法律以及各级地方性教育法规,还有诸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相关政策,要重视农村教育、助力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农村学校英语教师的生存状态以及职业发展等。同时,社会要将教育置于优化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落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理念,赋予教师较高的社会地位,倡导尊重教师、尊重人才的社会道德风尚,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农村教育教学一线,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与人生价值。

四、展望

一般来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外烁”和“内塑”两种路向,其中前者的动力来源是外部环境或社会组织的影响与推动,后者恰恰相反,其动力源于教师自身的内在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必然是两条路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9]本文基于行为系统模型,按照“外烁”的路向,系统探讨了推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体系,并没有涉及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策略。关于“内塑”路向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尚需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讨论。

猜你喜欢
中学英语个体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村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
如何创设中学英语语言环境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