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思豫,徐嘉辉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当今社会,人们对景观资源不仅是基本观赏要求,更注重可持续性。雨水的有效利用,是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传统的城市排水强调加快雨水排放速度,很少考虑把雨水滞留下来并加以利用。[1]历史文化街区现阶段发展大多强调景观外型设计,恰恰忽视了极具灵动性和表现力的屋面排水造型。将排水造型纳入整体外观设计,并运用历史文脉寓意且精巧的屋面排水造型,美学设计多元性延伸给予体现。
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过程中常有“走马观花”“千篇一律”等景象,忽略细节设计,使整体视觉效果出现瑕疵。历史文化街区排水造型设计结合可持续理念,提高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环境交互体验和人的视觉感觉,更是一种对于追逐历史文脉的执着,是一种民族责任感的体现。
纵览当今国际优秀的雨水系统造型设计研究及应用实践,许多著名建筑将排水造型纳入整体外观设计当中,创造性地将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出来,不仅扩展现代美学表现的范畴,而且为水可持续发展利用奠定基础。
福建省的磻溪古镇保留了一座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古建筑,该建筑的大门上方,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对有避邪招财之意的三脚蟾蜍的排水口。雨天,由屋檐上层收集的雨水经陶瓷制作的凹形沟渠汇入蟾蜍身后的汇水口,然后从三脚蟾蜍的口中“吐”出,在空中形成一股水流再降落至地面由石板砌成的“散水”上,形成了由雨水排水设施构成的一道独特的风景。[2]福建省磻溪古镇(如图1所示)运用“蟾蜍吐水”美好寓意解决了排水问题。
图1 福建省磻溪古镇古民居蟾蜍出水口[2]
2016年7月20日,北京市遭遇暴雨袭击,故宫现螭龙出水壮丽景观。北京故宫设计者设计共1142个龙头排水孔将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台基之上的雨水排尽。北京故宫龙头排水孔(如图2—3所示)的设计借用中华龙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螭首”,不仅在古降水天气时节彰显皇家大气,使雨水通过龙头排水口顺势而下,更令现代人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艺术符号背后隐藏的礼制文化所指内涵。
图2 北京故宫龙头排水口(来自网络)
图3 北京故宫龙头排水口(来自网络)
锁樋(日语),俗称雨链(如图4—5所示),又称日式落水系统,是雨落水系统中的一部分。锁樋的出现,原本是泛指垂挂于住宅屋顶的物体,后发展基本替代屋顶下来的雨水管,又把屋面排水景观化,将自然过程展示在人们眼前,在大地被雨水滋润的同时,使下雨本身成为装饰,灵动而兼顾功能性。在日本设计中(如图6—7所示),细节表现浪漫自然贴切人们生活。
图4 日本老建筑“雨链”(来自网络)
图5 日本老建筑“雨链”(来自网络)
图6 东京Kyosai大楼Kusari-toi(来自网络)
图7 东京Kyosai大楼Kusari-toi(来自网络)
新加坡绿化排水(如图8—9所示),旨为绿色屋顶排水。绿色屋顶排水层将过量的水分被有效地排出植物基质层外,并将此部分雨水储存备用。新加坡绿色屋顶排水没有任何限制植物生长,景观效果良好。绿色屋顶排水具有美观价值和生态意义。
图8 新加坡绿化排水(来自网络)
图9 新加坡绿化排水(来自网络)
怪兽状滴水嘴“Gargoyle”,如图10—11所示,在美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一种排水槽,从屋顶水槽伸出,或在建筑物的上部,以避免雨水流到墙壁上或屋基上。”[3]怪兽状滴水嘴,俗称“石像鬼”,是西方建筑物排水口的装饰物,是看守门户、庇护圣灵的象征,早存在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后大量运用与哥特式宗教建筑当中,如巴黎圣母院。怪兽状滴水嘴虽外型丰富多样且面目可怖,但能够驱赶邪崇。西方屋檐通过怪兽状滴水嘴排水,疏导雨水并防止建筑物墙面被雨水冲蚀。
图10 怪兽状滴水嘴排水(来自网络)
图11 怪兽状滴水嘴排水(来自网络)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动态概念。[4]可持续理念对人口、资源、环境和清洁等问题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持续理念下屋面排水造型设计总体态势主要表现:①可持续理念的实施将进一步深入到历史文化街区排水造型设计,并不断吸引公众参与观赏;②举办历史文化街区各种形式的排水造型宣传和利用各种媒体来提高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③历史文化街区排水造型向着适应市场方向发展,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排水需求和客商观赏需求;④历史文化街区排水造型设计目标将从建立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元素转向以可持续理念为基础的功能。
当代建筑体不论是现代风格还是仿古风格,缺乏注重排水造型设计的应用。排水造型的设计,首先解决了排水的功能性,其次由小到大美化了建筑整体。不仅从建筑环境设备学的视点考虑水景的设计,更从建筑外型、土木结构及城市规划等大领域加以考虑,希望在建筑的设计中融入雨水环境规划,将水景从平面单一性向建筑立体的多元性延伸。[5]排水造型设计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引进,解决四大发展难题。第一,历史文化街区设计理念中自然形式的抽象和升华,排水造型设计能够通过传统设计要素运用的基础上达到新要素的介入,强调景观自身哲理的特征,并引起客商注意;第二,历史文化街区意境表达艺术和思维的营造,排水造型不但满足了现代生活的功能需要;并且通过丰富和深邃的内涵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需要,达到街区意境的自由超越;第三,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有限空间中的无限表达空间处理,排水造型揭示历史文化街区中人、环境、空间三者之间和谐、均衡等设计法则,且通过排水造型空间细节语言达到人与环境之间沟通的实践;第四,历史文化街区素材精选且现代合理运用,排水造型对素材的选择运用,体现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情调,为街区发展提供另一角度切入点。日本园林学者高原荣重说:“细部装饰是特别能直接诉诸感官的,它像是人的眼睛、鼻子。所以,虽然是单纯的装饰设施,也不能随便的设置。”[6]
历史文化街区是人们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保留的历史建筑空间界限内传承从事社会和生活活动,历史文化街区反映特属的历史文脉价值。历史文化街区存在五要素:规模-建筑-文脉-人-活动。维护历史文化街区生命力的渠道在于维持和提高它的社会价值,通过保护性开发焕发其活力,通过商业开发带来商流与客流,通过旅游开发吸引众多旅游者驻足。[7]保护性开发换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的精髓在于排水造型设计和可持续理念的结合发展。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位,设计排水造型营造传统文化社会氛围;深挖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设计排水造型建设历史文脉旅游展馆;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体验,设计排水造型增加客商互动项目;发掘历史文街区遗产,设计排水造型推动历史文脉传承机制形成;恢复历史文化街区结构,设计排水造型展示历史文化街区完整文化生态环境。以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排水造型设计研究为契机,突出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属性,在其高速发展过程中,保护历史街区外观和文化传统的传承,提高历史文化街区外观形象感和文化影响力。
2018年2月13日,国务院同意桂林市为景观可持续创新示范区。桂林东西巷是明清时期遗留的一条老街,地处桂林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能带动桂林经济的发展,传递桂林历史文脉。
桂林市东西巷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代表“山水甲天下”的历史文脉传承。在对桂林东西巷调研分析中发现,其建筑景观设计细节功能展示缺乏,如图12所示。现阶段对历史街道的改造理念大多都以保护为重心,且改造手段千篇一律,缺乏对街道人群使用真实需求的考量,导致历史街道风貌缺乏新意和功能设施不合理。[8]桂林东西巷是桂林市历史文脉的基本载体和精粹文化特色体现场所,因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细节设计的粗化忽略早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
图12 桂林东西巷现状(作者自绘)
挖掘桂林东西巷基因图谱,发挥景观游赏特色。桂林东西巷拥有丰富的民族基因图谱,其景观设计针对资源特点并加强与注重对自身景观资源优势的挖掘,如桂林市城徽象鼻山、市花桂花等,同时还有龙舟文化象征性元素,如图13所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的空间布局模式具有特殊的传统文化寓意,表达了聚落的意象。[9]既不盲目跟风,也不故步自封,在景观游赏主题方面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排水造型设计扩展并丰富符合自身景观资源条件的游赏内容和体系,注重景观单元的组织结构和游览路线的安排,从而充分发挥桂林东西巷的景观游赏特色,积极促进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图13 桂林东西巷龙舟文化元素应用(作者自绘)
统筹桂林东西巷协调发展,合理设计细节设施。历史文化街区与细节设施相互关系密切,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发展包含细节设施,细节设施的用心与否关系着历史文化街区的推动力大小与否。细节设施的良好设计可以为桂林市东西巷带来舒适性和享受性:合理设计细节设施能够使人们停留和感受东西巷的历史空间;合理设计细节设施使人们找到品质高、吸引力足的历史空间。所以,合理设计细节设施为人们提高美妙的体验感和良好的视觉感,桂林市东西巷通过排水造型设计引导自身协调发展。
保护桂林东西巷历史文脉,满足资源功能需求。桂林东西巷兼具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类型相对较多,桂林东西巷排水造型设计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满足桂林市东西巷景观资源的观赏需求和功能需求,使桂林东西巷的景观资源得到切实可行的相应保护。设计桂林东西巷的排水造型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历史文脉和培育景观资源,提炼概括景观特色,把合理的适时的社会需融揉入景观资源之中,促使桂林东西巷整体营造“健康、稳定、和谐”的氛围,已到达可持续发展。
因此,桂林东西巷排水设计,如图14所示,树立了人们排水意识,解决了桂林东西巷排水功能,增加了桂林东西巷排水景观。
图14 桂林东西巷屋面排水造型设计研究(作者自绘)
历史文化街区排水造型设计是可持续理念的响应,是对资源缺乏特殊时期水资源再利用的应对,历史文化街区将排水与景观相结合,引领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快速走进可持续理念的未来。
历史文化街区排水造型设计在本文以桂林东西巷为例的设计方案中考虑元素尚浅,有待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