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以腰背痛为主要表现。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其发病率逐年提升。手术能够快速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但是,术后疼痛及骨水泥渗漏高发仍然是影响预后的一大难题。该研究旨在观察中医正骨联合PKP术治疗该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标准:经实验室、体格、影像学等检查确诊符合该病诊断标准[1];均为单椎体新鲜骨折,椎体后壁无明显破裂。排除标准:手术禁忌症;胸腰椎爆裂骨折者。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63~79岁,平均(70.03±7.31)岁;部位:胸椎14节,腰椎31节。观察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62~81岁,平均(70.11±7.29)岁;部位:胸椎13节,腰椎33节。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PKP术治疗,取俯卧位,明确骨折部位,局部逐层麻醉,颈椎弓根入路,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呈10°~15°,骨钻建立通道,置入球囊,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扩张至满意高度后注入骨水泥,胸椎2~4 mL,腰椎4~6 mL,X线机透视明确,满意后退出骨水泥注入器,术后保持仰卧位4~6 h,术后2 d可进行床上肢体屈伸运动。观察组患者于术前联合中医正骨治疗,俯卧位下给予静脉麻醉镇静向头尾侧牵引腋下与下肢,术者双手相叠于骨折椎体棘突,向下施力持续按压,按压时力量不可太大,助手上抬患者髋部,促使脊柱过度后伸,C型臂X线机透视明确复位效果,满意后行PKP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
1.3观察指标 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 评价;椎体高度变化:采用胸腰椎正侧位片评定测量椎体高度变化;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2.1疼痛、腰椎功能及椎体高度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术后VAS及ODI评分均有大幅降低(P<0.01),椎体前缘高度均有升高(P<0.01),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ODI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对比
2.2骨水泥渗漏 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4.35%(2/46),对照组为20%(9/45),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22)。
机械性损伤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骨水泥渗漏是手术常见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严重影响。PKP术由经皮椎体成形术发展而来,虽有效降低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但术后发生率仍有7%~59%不等,引起患者术后疼痛,腰椎功能恢复缓慢,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中医骨折手法整复术在临床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认为,中医正骨通过压应力,有效提升椎体韧带牵张力,术前明显改善伤椎高度,降低骨水泥注入时压力,最大限度避免骨水泥渗漏发生,同时避免了单纯应用球囊扩张时的椎体塌陷风险,更利于穿刺及球囊定位,减少因球囊扩张过度引发的椎体终板微骨折及对椎体后方结构破坏,进而减少骨水泥渗漏[2-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中医正骨联合PKP能够更为有效地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伤椎高度,减轻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中医正骨联合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疼痛,进一步提升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