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2 烟台业达医院)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薄弱或损伤,造成盆腔脏器的位置异常或功能异常,常见症状为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性功能异常等,特别是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1]。研究证明,妊娠与分娩是导致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2]。女性盆底康复治疗系指在整体理论指导下,实施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其功能的恢复。本文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分娩且产后6周复查时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入标准: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妊娠期并发症或合并症者;合并泌尿系统或生殖道感染者;既往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者;伴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有出血倾向或活动性出血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31.2岁;孕次1~3次;分娩方式:阴道分娩51例,剖宫产29例;脏器脱垂31例,压力性尿失禁46例,混合型尿失禁3例。研究组:年龄24~38岁,平均32.2岁;孕次1~4次;分娩方式:阴道分娩50例,剖宫产30例;脏器脱垂28例,压力性尿失禁47例,混合型尿失禁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产后6周接受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该病的发病原因及危害,进行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盆底肌肉训练方法:Ⅰ型肌锻炼:缓慢收缩会阴和肛门,最大力持续3~5s,缓慢放松3~5s。Ⅱ型肌锻炼:最大力快速收缩会阴及肛门后立刻放松,3~5次后放松6~10 s。疗程:每次锻炼15 min,每天2~3次,8周1个疗程。原则上先锻炼Ⅰ型肌,再锻炼Ⅱ型肌。
1.2.2研究组 患者自愿接受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根据病史、麦灡德 MLDA2(标准版)诊断仪评分及阴道检查手测评分,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法,对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分型后输入麦灡德MLDB4治疗仪,系统将自动生成治疗方案,1个疗程10~15次,每周2次。治疗仪输出脉冲宽度:20~800 us,输出刺激频率:2~150 Hz,输出刺激强度:0~100 mA。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患者可耐受的电刺激进行治疗。患者在接受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后30 min,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训练。3个月后再次用麦灡德 MLD A2(标准版)诊断仪评分及阴道检查手测评分进行评估。
1.3指标评价 (1)治疗效果。治愈:症状消失,盆底功能和肌力恢复正常;好转:症状改善,盆底功能和肌力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分级。评估方法见参考文献[3]。
2.1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80例患者中,治愈48例,好转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80例患者中,治愈10例,好转21例,无效49例,总有效率为3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1.68,P<0.01)。
2.2两组盆底肌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978);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研究组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5.85,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n)
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可压迫盆腔静脉,使得血液回流缓慢,易造成盆底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导致盆底损伤;盆底肌肉会因受到增大的子宫压力的慢性牵拉,张力减弱而使得盆底肌肉筋膜逐渐松弛。经阴道分娩,胎头对阴道的挤压扩张,会阴撕裂都可导致盆底神经肌肉损伤。所以不管是经阴分娩还是剖宫产,妊娠自身会导致盆底功能受损[4-5]。传统的盆底肌Kegel训练法,操作简单,经济,每天仅花费一定时间训练,但受患者的依从性、接受能力等影响,因个体差异疗效有一定差距。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通过盆底肌肉被动性收缩能够把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为听觉和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逐渐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增强盆底肌的收缩力,预防和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均有提高,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总之,产后进行生物反馈加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肉力量,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