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 沂水 276400)
脑梗死临床常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致残的首位病因。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更有年轻化趋势。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忽视脑梗死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是引起脑梗死高致残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本文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早期介入治疗该类患者,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20例作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经CT、MRI等医学影像检查,结合临床表征确诊;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脑出血征象者;非首次发生中风者;凝血功能异常者;有恶性肿瘤者;有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者;本次研究中涉及治疗方法的其他禁忌证者。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4~78岁,平均(63.3±2.8)岁;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45~78岁,平均(63.5±2.7)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主要用抗血小板聚集、降酯稳定斑块、改善脑血液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常规药物;对合并肺内感染、脑水肿、冠心病、高血压以及高血糖等并发症的患者要进行及时治疗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早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法。介入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生命体征稳定且肢体偏瘫不再进展24~48 h进行,医护人员须对患者行良肢位摆放、体位转换、保持关节活动度和躯体被动活动等进行指导。针刺采用头针叠加体针,根据病患的瘫痪类型选择相应的穴位及针刺方法。头针宜选用患侧头部的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等部位。具体操作:对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平刺进针,行针200次/min,持续捻转120 s/次,留针半小时,期间行针3~4次。对软瘫期患者,选取患侧风池、极泉、太冲、三阴交、风市、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外关、臂臑、曲池、肩髃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半小时,可加电针仪疏密波加强疗效;对痉挛期患者,选取风池、尺泽、曲泽、内关、肩髃、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合谷、足三里、太冲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半小时,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不用电针仪,隔5 min行针1次;伴有言语不清者,加廉泉、强音、通里等穴位。一个疗程7 d,休息24 h后,再继续下一疗程,共4个疗程。康复训练则根据患者心肺功能及肢体Brunstrom分期等情况进行相关训练,主要有:良肢位摆放、体位转换及肢体被动活动;床上活动,如Bobath握手、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坐位训练,坐位平衡训练、上肢功能活动、下肢功能活动;站立活动,站立平衡训练、单腿负重、上下台阶运动;步行训练,选扶持步行后独自行走,至独立直线行走训练;上肢及手功能训练包括肩、肘、腕、掌指及指间关节各方向的活动。每天1次,每次持续60 min,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循序渐进增加强度,并确保病人安全,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形成一支高效康复团队。
1.3指标评定 以NIHSS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治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80%以上;显效:评分减少56%~80%;有效:评分减少11%~55%;无效:评分减少<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随访6个月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SF-36(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进行测评,以观察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情况。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60例患者,治愈36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60例患者,治愈19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75,P=0.005)。
2.2ADL评分 观察组:治疗前为(35.7±14.3)分,治疗后为(72.2±12.1)分;对照组:治疗前为(36.3±12.5)分,治疗后为(64.5±11.7)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评分均大幅提高(P<0.01),但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
2.3随访 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Barthel指数及SF-36评分比较 分)
脑梗死临床上多发,是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大多预后较差。应用单一方法治疗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效果,随着中西医结合方法的广泛应用,采用中医药物、针灸以及康复治疗等多种方法临床效果会更佳,预后更好[2]。临床研究证明,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语言、肢体功能康复,越早越好,发病后3个月是最佳治疗时间,此时神经功能缺损未达到完全不可逆状态,介入治疗效果最佳。针刺及康复治疗的介入时间,对疾病转归至关重要,病程越短,往往预后越好。本研究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及早介入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头针疗法刺激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区,提高其神经细胞兴奋性,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消除脑水肿,纠正抑制性泛化[3];头针与体针的联合应用,能更有效的促进患者脑血管侧枝循环的建立,加快脑内可逆神经元的恢复,降低脑细胞损伤[4]。早期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既能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又能激活患者脑部处于休眠状态的突触,发挥代偿调节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还能有效预防患肢的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关节脱位、皮肤压疮等并发症。从中医角度看,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是一个活血通络、疏通气血的有效方法,能使人体重新达到气血通畅和阴阳平衡,从而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早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功能残疾,加快恢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