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微微
【关键词】编辑策划;融媒体;新闻要素
(一)前瞻性思维
这是预估性思维,是人的思想能动性的体现。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这种思维,可以迅速组织采访,抢在别家媒体之前发出独具创意的报道。如2003年,《北京青年报》创办了《青年周末》,仅三个月发行量激增。就在各家报社开始创办周末版的时候,《北京青年报》又别出心裁地创办了《教育周刊》。正是这种前瞻性思维,使《北京青年报》在报业激烈的竞争大战中一直走在前列。前瞻性思维,虽然不是对客观事实精确、具象的认识,但编辑可运用这种思维掌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
(二)发散性思维
这是追索不同的目标、从不同的出发点去思考,从各个角度追寻问题真相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形式有:多向性思维、侧向性思维、反向性思维等。曾经有人做过实验,在白板上画了个圆圈,问他人画的是什么?大家回答基本上都一样:“这是一个圆形。”同样问题去问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我们得到的是千奇百怪的答案,有人说是“太阳公公”,有人说是“足球”,有人说是“蛋糕”……大人的答案肯定正确,这仅仅只是一个圆形。但其实相较于幼儿园的小孩子,他们的思维是不是有点单一呢?新闻策划中,大家同样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对策划对象进行思考,进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笔者曾经策划过一档法制类栏目,每次节目编辑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晦涩难懂的法律名词,虽然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知道这些名词的准确意思,但考虑到受众听不懂,于是笔者转变了方法,使用发散思维,每次要求自己把这些法律名词转换成最通俗易懂的口语。比如,什么叫做取保候审,其实从专业角度来说,有很多条件,像随传随到、监视居住、担保人和担保书,但如果通俗来说就是:在家待着,让来就要来。诸如此类的口语化表达让节目收获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运动性思维
它是一种动态的、可调节的、不断改良的思维活动。其根本是依照不断变化的生态、要求改变自己的思维步骤、思维方向,进而对事物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改良的目的。在新闻策划过程中,编辑们要用运动的眼光看客观事物。《华南都市报》2005年曾经成功策划了一次“孩子回家”的新闻报道。2005年11月,该报以半个版的份量发表了一则新闻消息《8名被拐儿童在河南望眼欲穿》,同时配发被拐儿童的相片,目的是让孩子家长可以去认领,但是由于这些孩子被拐走的时间太长,家长不敢肯定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家长中的许多人在这些年里已经为了找寻孩子花费了太多,再也无力承受相关的费用,没法儿再去河南,而河南的公安机关也无力长期养育这些孩子。所以,《华南都市报》调整思维模式,策划了“孩子回家”的报道:报社派出记者去河南省接回了这批孩子们,并全过程进行了立体式跟踪报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此外,《科学》周刊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新华社的中国特约稿件社,作为《科学》周刊的特约撰稿人,曾向他们提供了多份稿件。可以说,几乎每一篇稿件,都是双方反复切磋的结果。新华社中国特稿社曾经提出,就中国近30余年来在地震预测方面的研究为《科学》周刊写一则报道。但《科学》的编辑们并没有立即接受。一方面是因为国际上很多科学家认为,地震是无法预报的,所以他们对这样的选题是否能够成立并不确定;二是还需要考虑这样的角度是否能引起受众的兴趣。为此,在确定题目之前,杂志社进行了类似的策划:一方面先了解我国开展地震预测的起源和背景,另一方面向美国地震专业的专家了解美国科技界对中国地震预测研究的观点。经过研究,他们不但确定可研究,而且将美国科学家的观点加入在材料中。2006年2月26日,在发布之前的计划中,与中方交换的邮件达到40封,项目进行的考量是什么,对重点研究方面将如何考量等等。再比如,在报道中国科学院知创工程时,他们不单单要求文章提及中科院管理层对这项工程的目的、含义的说明,介绍施行创新工程的渊源和总则,并且还要提到到达创新基地和没有达到创新基地专家的想法。虽然这些想法难免彼此有些碰撞,但他们觉得这种碰撞是事情发展进程的真实映射,更有助于受众了解施行这一工程的难度。这些编创视角是新颖的,方法是具体的,因此其报道不仅具有创新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也得到了保障。
新闻策划不是无本之木,而是各路信息关联组合的产物,必定要经过综合、编辑、解析后才可能产生成果。新闻策划中有创新性的信息集聚方式主要有:
(一)关联聚融
归纳指向同样事件的多路信息,体察它们之间的关联,依据内在的逻辑构成组合加工,形成多角度、有思考的分析文字。分析事件走向,去伪存真。同样的文字,很多策划案都是经过编辑们集结多方材料关联聚融后的原创初稿,往往是独家播发。比如同样是报道高考送考,如果加入了教育者、家长、社会、交通部门甚至来自于抖音、快手等多平台、多角度、多线索的互动报道,那么受众就会看得听得津津有味,完成了信息的关联聚融。
(二)形势研判
对新闻本身发展趋势进行研判,这种预估并非道听途说,而是根据已有信息对未来的研判,是建立在详实的事实基础之上的,是从普遍规律归纳出的必然结论,不是对偶然性的主观盲目判断。新闻的发展往往具有不可预估性,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对符合宣传方向和宣传角度的要多加宣传,及时进行形势研判。
(三)同类联想
從对两个相似或相同属性事物的比较过程中寻找不同点的策划形式。任何报道的新意,都是相较于同类具有不同点而言的。类比方式的价值不在于模拟,而在于从比较中发现亮点,拓展眼界,启发思维。比如,有两则看似不相干的报道却可以彼此嫁接,互相映衬,共荣共生。
(四)前后关联
将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与之前同属性信息相组合的策划形式。随着新闻事件的发展,编辑根据具体情况将这些新闻重新编排组合。这在目前的新闻策划报道中最为常用,引发受众二次阅读和深度阅读,加深对媒体的认同度,也帮助受众理解新闻的意义。
(五)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就是求异思维,从最后结局出发或从事物的对立面往回推,去考虑问题,使用这种方法确立题目往往会给受众带来出其不意的视角。曾有新闻节目设计过一个环节叫“新闻多角度”,就是把当下的新闻拎出来,假设当事人的不同发展方向,再用过往真实的新闻去印证这些假设的后果,很有说服力。
(六)因果关系
对新闻事件原因的挖掘与揭示,也是编辑常用到的方法。各种新闻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和共生性构成了因果联系,一些复杂的事物总是和各种原因相关,根据现象对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揭开其中的关联,为受众提供指南。
此外,编辑们还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对已有的新闻线索进行挖掘,提炼新闻背后的新闻点,丰富新闻的内涵,形成具有新意和被受众广泛欢迎的新闻报道。编辑可以通过新闻消息、特约通讯、局部特写、图片等对新闻表现形式进行创新。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编辑在构思新闻标题时,要使之得当、有趣、形象,能够吸引受众。在融媒体时代,编辑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除了拥有新闻敏感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架构,一名优秀的新闻编辑,除了要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和自主的采编能力,还要成为一名“杂家”。
新闻编辑还要能够通过选题构思打造报道的新闻点和卖点,因此对传媒制成品的整体包装和各单元分类策划方案必不可少,并且随着媒介发展,一份成熟的媒介产品,离不开编辑对产品持续、有规划的策划。通过总体的策划,对媒体走向进行靶向定位;通过细微的策划、周期性策划,对具体的栏目、版头、新闻本身进行把控,给编辑组稿提方向。
安徽音乐广播,迄今已成立20周年,在這20年里,紧跟社会发展方向,把握时代脉博,适应市场大环境,经历多次的改版和调整,每次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时代诉求和受众关切,不断完善自身。在近几年的改版中,紧紧围绕“流行音乐第一台”这一宗旨设置节目,设立了早晚班高峰节目,音乐陪伴类节目,音乐欣赏和参与互动等几大栏目,每个栏目又设有各自重点,这些重头栏目创新策划形式,成为频率闪光点和特色栏目。例如《一路微微笑》不仅是早高峰出行的陪伴节目,其广告吸纳更是安徽音乐广播的亮点;其策划的主题互动自驾游和暑期游学活动则是增加听众粘性和互动的方式,这些策划案集中体现了安徽音乐广播一贯的风格和特色,多采用日播加有效互动手法精心策划,梳理内容信息、重新搭建受众易于接受的场景,从斟酌日常内容到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倾注了团队组员大量努力和付出。通过活动策划有效激活了受众,进行二次开拓和优化配置,能够最大化地体现频率风格,提升FM89.5品牌的影响力。
总之,新闻的编创和策划在具体过程中一般会交织重叠使用多种信息组合形式,再通过主观系统的思维进程,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对策划进行有序化的编辑,从而制作更高层次的策划。融媒体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的编辑,还是新媒体编辑,只有通过有策划和有份量的传播,进行理性的变革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对新闻资源的精细加工、深度开发,才有可能在融媒体时代把握传播主动权。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