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立
摘 要:通过对标准化作用于重点产业的因素、机制定性研究,提出标准化作用于重点产业的机理和模型以及标准化对产业发展贡献率的计算方法,更加清楚地掌握标准化在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有利于把握标准化工作的着力方向,更加有效地发挥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标准化;效益;贡献率
标准化活动的目的是规范性、统一性,从而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最终获取经济效益。标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保证公开、公平和公正,改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对产业发展做出贡献。随着标准化工作基础性、战略性和技术支撑作用的充分发挥,全世界乃至中国国内对标准化对产业经济的贡献定量计算变得急迫起来,因此,对标准化经济贡献率基础理论、数学模型、指标体系和计算流程进行研究,就变得很有意义。
一、研究概况
标准化的经济贡献率研究内容可分为几块。一是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标准化对产业作用机制机理研究,以及相关数学模型的建立。二是数据收集、积累和验证。通过有意识的收集相关行业、相关区域的不同类别数据,并积累到一定程度。然后通过模糊数学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建立计算指标体系,并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三是标准规范的建立。为便于应用,应将相关研究成果简化固化,转化成简单简洁的计算流程规范,在理论研究和大规模应用之间搭建桥梁。
目前,国外关于相关研究,德国和英国走在前列。以理清了作用机制机理,建立了相关指标体系,收集了数十年数据,梳理了计算流程,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应用。但还是有许多基础性工作不够扎实可信。特别是将标准作用从其他技术和管理作用中单独提出的理论还不能说得很清楚,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时间递减性机制研究还不够充分,只能用假设和简化处理。国内关于标准化贡献率的研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标准化研究和深圳标准化研究院走在前列,翻译了许多国外著作,对标准化对产业的经济效益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规范。但关于标准化贡献机制机理的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未展开,没有成熟简洁的计算流程和方法。
所以,本文拟建立一套简洁实用的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流程,做出一些初步研究。此套评价指标是针对单个标准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是一种定量的评价方法。然而,将企業的标准体系看作一个整体,作为评价对象,对其产生的直接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的方法,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我们在这里只能借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标准化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部分内容作为参考,尝试建立一套面向高新企业以经济发展贡献率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
二、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另外,于欣丽同志在《标准化与经济增长》一书中,基于我国1979-2007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标准化作用于重点产业的因素、机制定性研究,提出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和模型、标准化水平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与产业科技水平及经济水平的关联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多元相关分析和矩阵运算,计算出标准化经济贡献的定量数据。其中,通过标准化对产业基本作用机理的研究,更加清楚地掌握标准化在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有利于把握标准化工作的着力方向,更加有效地发挥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研究内容包括:重点产业标准化现状;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因素及机制研究,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和模型;标准化水平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与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模型;标准化作用于重点产业的机理和模型以及标准化对产业发展贡献率的计算方法;模型和计算方法可靠性验证。
技术路线包括:为解决标准化效益评价的特殊性问题,本课题基于层次分析的理念,先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收集的定性结果进行定量处理,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构建定量的指标体系,最后通过二维矩阵运算计算出一维的标准化经济效益贡献率。建立了对于效益评价和标准化效益评价同时适用的统一指标体系,用此标准体系评价标准化工作,量化标准化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即企业效益的贡献率,从而完成标准化贡献率的评价。
三、贡献率评价指标体系
(一)农业
农业贡献率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二)工业
工业贡献率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
四、贡献率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数据的定量化处理,以及标准化贡献与技术进步、管理科学等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本文分析时,未考虑标准化作用的时间递减效应。具体流程见图3。
五、结论
综上所述,关于标准化贡献率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理论探索时期,还有以下难点和重点需要解决:
1) 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和模型研究;
2) 标准化水平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 两个指标体系之间的关联机制、机理研究;
4) 贡献率模型及计算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 于欣丽. 标准化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岳 立(1974-),男,汉族,四川南江,研究生,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标准化研究、结构工程抗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