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效果

2019-06-24 06:31曹铭华江顺福吴明超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分水岭丁苯皮质

曹铭华,江顺福,吴明超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急性脑梗死是心脑血管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其发病迅速,现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1]。分水岭脑梗死(CWSI)是指发生于脑内较大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这些区域的脑组织也称之为边缘带,约占所有脑梗死的10%[2],是导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病症,侧支循环建立的好坏会影响脑的灌注,很多药物已用于临床治疗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具有保护血管结构,恢复和扩张侧支血管管径,促进侧支血管新生的作用。本文对4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将其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40~80岁;3)发病时间在48 h内;4)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5)头颅MRI证实为CWSI;6)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分组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排除标准:1)脑梗死在4.5 h内溶栓患者;2)肝功能异常患者;3)妊娠患者;4)脑出血患者;5)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并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1.2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CWSI患者8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2],并经MRI证实。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50~79岁,平均(61.5±15.8)岁;皮质前型35例,皮质后型22例,皮质下型18例,混合型5例。80例患者中45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22例存在颈内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6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合并颈内动脉狭窄,5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5例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临床表现:上肢瘫20例,下肢瘫8例,上下肢偏瘫13例,偏身感觉障碍15例,皮质性感觉障碍5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5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5例,认知功能减退8例,上、下象限盲13例,局灶性癫痫3例。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评分、临床表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及控制危险因素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生产,批号:616160112)治疗。在患者发病48 h内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60 min微泵泵入治疗,14 d为一疗程。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治疗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衡量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状况。比较2组疗效、NIHSS评分、mRS评分及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价标准

对治疗前后患者神志、言语、肢体运动功能为主症进行综合评定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价标准[3]。疗效分为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死亡,总有效=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χ2=6.25,P<0.01),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P<0.01与对照组比较。

2.2 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均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见表2。

2.3 2组治疗前、治疗后90 d mR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90 d m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见表2。

表2 2组NIHSS、mRS评分比较 分

△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

2.4 治疗组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出现肝转氨酶轻度升高,经对症治疗好转。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CWSI是指脑内相邻血管供血区之间分水岭区或边缘带脑梗死,颈动脉狭窄与CWSI密切相关,当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50%以上同时存在血压下降时容易出现分水岭区域低灌注,容易出现CWSI,侧支循环与Wills环的发育对分水岭区域的灌注有重大影响,当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侧支与Wills环提供重要的血流灌注,当侧支循环与Wills环的发育不良时,会导致尤其是分水岭区域发生脑梗死[4]。本文80例CWSI患者,45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22例存在颈内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5例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血管病变多较严重。侧支循环建立的好坏与速度会影响脑的灌注,影响脑梗死面积的大小。

丁苯酞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临床研究[5-7]表明,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丁苯酞可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12的水平,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等作用于脑缺血所致的多个环节,可促进侧支代偿、血管新生,降低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元。本文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40例CWSI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治疗14 d NIHSS评分和治疗后90 d mR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1),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1例出现肝转氨酶轻度升高,经对症治疗好转。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提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CWSI疗效确切,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分水岭丁苯皮质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选 择
迎秋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人生有哪些分水岭
颈动脉狭窄伴局限性皮质脑萎缩22例临床观察
虚拟运营迎来“分水岭”市场格局存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