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2019-06-24 07:35王月秋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硅酮肉芽糖尿病足

刘 阳 王月秋 单 鹏

糖尿病足患者因创面缺乏良好的血液供应及周围组织长时间反复受到炎性介质的刺激,极易造成创面迁延不愈或纤维细胞大量增殖而形成老化纤维环,甚至导致愈后皮肤瘢痕增生,最终影响患者的足部功能及生活质量,治疗难度较大[1-2]。为探寻一种较为理想的糖尿病足治疗方法,笔者鉴于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在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3-4],遂于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将其应用于6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创面治疗,并与同期应用软聚硅酮敷料治疗者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60例)与对照组 (6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 (69.78±6.74) 岁,创面面积 (16.35±1.54) cm2,创面深度 (2.44±1.67) cm, 体重指数 (27.22 ±4.21) kg/m2, 空腹血糖 (7.78±3.46) mmol/L, 餐后 2 h血糖(11.26 ±5.27) mmol/L, 患侧踝肱指数 0.89 ±0.56,糖化血红蛋白 (8.8±4.4)%,Wagner分级为1级者13例、2级者16例、3级者14例、4级者17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67.42±6.90) 岁, 创面面积 (15.67±2.49) cm2,创面深度 (2.88±2.12)cm,体重指数 (28.84±4.97) kg/m2, 空腹血糖 (7.90 ± 4.66) mmol/L,餐后2 h血糖 (11.87±4.98) mmol/L, 患侧踝肱指数0.74±0.47,糖化血红蛋白 (7.1±5.3)%,Wagner分级为1级者16例、2级者20例、3级者15例、4级者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创面面积等一般资料对比,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1)。本研究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2型糖尿病及Wagner 1~4级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者[5-6]; (2)血糖平稳者;(3)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 (1)肢体已广泛坏死,须立即截肢者;(2)患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者;(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成分过敏或属于易过敏体质者;(4)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

2 方法

2.1 局部治疗

治疗组:清除创面焦痂、坏死组织 (尽量保留间生态组织)、分泌物及残留药物,并采用生理盐水及3%双氧水冲洗、无菌干纱布拭净后,创面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 (厚约1 mm)至创缘外5 mm,并依次覆盖创疡贴及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换药2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对照组:清除创面焦痂、坏死组织 (尽量保留间生态组织)、分泌物及残留药物,并采用生理盐水及3%双氧水冲洗、无菌干纱布拭净后,创面覆盖软聚硅酮敷料及无菌纱布包扎,每2 d换药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2.2 全身治疗

给予患者调节血糖、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改善肢体末梢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等全身综合治疗。

2.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其中创面无疼痛记为0分、轻微疼痛记为1分、明显疼痛记为2分、疼痛难忍记为3分;创面完全愈合记为0分,肉芽组织生长旺盛、创面基本愈合记为1分,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明显缩小记为2分,肉芽组织生长不良、创面凹陷且灰暗记为3分;创面无分泌物记为0分、分泌物<1 mL记为1分、分泌物≥1 mL且<2 mL记为2分、分泌物≥2 mL记为3分[7]。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治疗60 d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创面完全愈合;显效,肉芽组织生长旺盛,创面愈合面积≥50%;有效,创面愈合面积<50%,渗出液明显减少;无效,创面无变化或扩大;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创面愈合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瘢痕增生情况,总分为0~18分,分值越高表示瘢痕增生程度越重,反之则表示瘢痕增生程度越轻[8]。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t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创面面积、创面深度、疼痛评分、肉芽组织评分及分泌物评分对比,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30 d时,两组患者创面均明显好转,且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创面面积、创面深度、疼痛评分、肉芽组织评分及分泌物评分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表2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对比 (±s)Table 2 Comparison of wound healing condi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对比 (±s)Table 2 Comparison of wound healing condi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治疗前,两组患者创面面积、创面深度、疼痛评分、肉芽组织评分及分泌物评分对比,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 d时,两组患者创面面积、创面深度、疼痛评分、肉芽组织评分及分泌物评分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ote: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wound area, wound depth, pain scoring, granulation tissue scoring and secre⁃tion scoring, and the result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ll P >0.05).After 30 days of treatment, the same indexes were respectively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all P <0.05)

例数Number of cases创面面积 (cm2)Wound area (cm2)创面深度 (cm)Wound depth(cm)疼痛评分 (分)Pain scoring (point)肉芽组织评分 (分)Granulation tissues (point)分泌物评分 (分)Secretion (point)组别Group 治疗前Before the treatment治疗30 d On day 30 of the treatment治疗前Before the treatment治疗30 d On day 30 of the treatment治疗前Before the treatment治疗30 d On day 30 of the treatment治疗前Before the treatment治疗30 d On day 30 of the treatment治疗前Before the treatment治疗30 d On day 30 of the treatment Treatment group 60 16.35±1.54治疗组0.59±0.34 2.44±1.67 0.62±0.13 1.32±0.82 0.77±0.17 2.78±0.46 0.33±0.39 2.30±0.97 1.79±0.17 Control group 60 15.67±2.49对照组2.56±0.21 t值t value - - - 11.380 - - - - 1.910 22.080 0.84±0.27 2.88±2.12 0.88±0.12 1.69±1.24 1.65±0.23 2.90±0.26 0.84±0.24 2.64±0.98 t'值t'value 1.799 4.460 1.263 - 1.928 23.830 1.759 8.627 - -P值P value 0.075 0.000 0.209 0.000 0.056 0.000 0.081 0.000 0.059 0.000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评分对比

治疗60 d时,治疗组患者中痊愈4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67%。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两组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其中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 (56.35±4.32)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 (58.24±3.18)d,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创面愈合后,治疗组患者愈后皮肤瘢痕评分为 (5.88±0.54)分,对照组患者愈后皮肤瘢痕评分为 (7.58±0.62)分,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4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却不尽满意。而研究显示,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不仅能够为创面提供生理性的湿润环境,实现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生理性愈合[9],而且还可阻碍外界细菌对创面的侵袭,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防治创面感染[10]。因此,笔者于本研究中将其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并与软聚硅酮敷料治疗者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效果、愈合时间及瘢痕增生情况等均明显优于软聚硅酮敷料治疗者,疗效满意,其原因可能如下。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评分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wound healing time and scar scor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4.1 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可缓解创面疼痛

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的核心药物湿润烧伤膏及核心敷料创疡贴均含有具有网状框架结构的蜂蜡,可在创面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在隔离外界空气对创面裸露神经末梢刺激,降低创面刺激性疼痛的同时,阻止创面水分过度蒸发,避免因细胞脱水和组织干裂而导致的干性疼痛;另外,湿润烧伤膏内含有的有效成分还可松弛毛囊立毛肌,避免因其痉挛而引起的痉挛性疼痛[11]。如本研究中,治疗30 d时,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 (0.77±0.17)分,明显低于软聚硅酮敷料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 (1.65±0.23)分,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2 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可促进创面愈合

湿润烧伤膏内含有的有效成分可激活创面组织中的潜能再生细胞,并将其转化为干细胞,再在原位增殖、分化为创面各层组织细胞,原位再生修复创面;可提高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bFGF、EGF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加快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创面愈合[12]。另外,创疡贴为三维立体框架结构,能够保持创面的良好通透性,保证创面组织的正常呼吸代谢,从而加快创面愈合。故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13]。如本研究中,治疗60 d时,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软聚硅酮敷料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1.67%,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两组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其中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为 (56.35±4.32)d,明显短于软聚硅酮敷料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 (58.24±3.18)d,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3 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可减少瘢痕增生

研究显示,湿润烧伤膏内含有的有效成分可抑制成纤维细胞过度分化增殖,防止胶原蛋白黏多糖过量合成与分泌,促使皮肤缺损创面修复早期上皮细胞和纤维细胞即按1∶4的比例生长,从而减少瘢痕组织形成[14]。如本研究中,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组患者的愈后皮肤瘢痕评分为 (5.88±0.54)分,明显低于软聚硅酮敷料治疗组患者的愈后皮肤瘢痕评分 (7.58±0.62)分,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可有效缓解糖尿病足创面的疼痛,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创面的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显著,且瘢痕增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硅酮肉芽糖尿病足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新型吸切器切除吻合口肉芽组织的疗效*
一种硅酮胶下垂度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溃疡期糖尿病足及护理探析
Towards a Holistic Vision of Terminology Study:Based on an Analysis on the Applicability of“Phraseological Term”in Chinese Terminology
是时候了解性硅酮建筑密封胶和硅酮建筑密封胶的区别了!
品读快乐
美容点痣扫斑笔
美容点痣扫斑笔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糖尿病足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