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瑞凤 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外景
大学博物馆是高等教育机构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是展示高校历史、文化积淀、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的平台,是衡量高校综合水平的标准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大学博物馆的投资,中国大学博物馆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00多座,近10年间建立的大学博物馆超过了20世纪所建博物馆数量的总和,可见大学博物馆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发展的高峰期,数量上递增的发展态势使之成为中国博物馆系统中重要的新生力量,中国大学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其中有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之所以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是“新星”,其原因在于这个馆才刚对外开放短短三年有余,但其总访问量已经接近180万人次,这个纪录相对于一个大学博物馆而言,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国外也很难有博物馆突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建立承载了几代清华人的梦想,从最初的考古陈列室到文物陈列室,到文物馆,再到今天的艺术博物馆成立,这个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离不开国家、学校、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支持。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近代杰出的四位学者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成为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国学导师。1926年,清华大学国学院与历史系创办了考古陈列室,1948年成立文物陈列室并着手筹建艺术系,1950年成立文物馆,但到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开始调整,清华大学由综合大学转变为多学科性工业大学,与清华文物馆密切相关的历史系、社会系、地学系、哲学系、人类学系以及文物馆委员会的委员们绝大部分调离清华,部分藏品随之外拨。从1952年至1999年,关于清华博物馆建设的事宜被搁置,直到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到清华大学,随之而来的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收藏的宝贵文物,这样一个重要的契机使艺术博物馆建设再次提到日程上来。经过各方努力,2003年,艺术博物馆项目正式启动,馆舍的建设通过国际招标,最终选中瑞士著名建筑设计师马里奥·博塔的方案。2012年,在校友的支持下,艺术博物馆动工。2016年4月,建筑落成,9月,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场馆外全景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建筑是由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主持设计,他曾主持许多世界一流博物馆建筑设计,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是他在美国设计的第一个博物馆作品。博塔将中心对称、几何线条、自然光线作为他的三大建筑设计语汇,结合地域特征、空间环境、时代精神对空间进行完美设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9000平方米,库房面积5000平方米,公共空间8000平方米,办公区域及研究空间3000平方米,设备用房5000平方米,总的来讲,这座博物馆的体量相当于一个省级博物馆的体量。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先生曾高度评价博塔的设计,认为他为我们设计了“一座艺术殿堂”。从正门进入艺术博物馆大厅,迎面就是四层台阶,视觉上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冲击力,空间上的开阔感又令人产生登攀的欲望。二层、三层台阶两侧分别设置展览陈列室,四层有多间展厅可作长期陈列与临时展览,空间的利用合理,既能满足藏品和展品的陈列与展示,又做了配套的无障碍设施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陈洪绶对镜仕女图
清华藏珍·榉木矮南官帽椅(明)
蓝瑛仿倪瓒山水
清华藏珍·黄花梨透雕背板圈椅(明)
清华藏珍·釉里红龙纹油锤瓶(清雍正)
清华藏珍·胭脂水压手杯(清康熙)
清华藏珍·青花竹石玉壶春瓶(清乾隆)
缂丝凤穿牡丹团花
蓝绸地平金五彩绣海水江牙九团龙兽皮里长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有13000多组件,藏品类型主要包括青铜器、书画、陶瓷、织绣、家具以及现代综合艺术品等,其中青铜器1640余组件,书画1902组件,陶瓷2774组件,染织服装4636组件,明清家具100多组件,其他工艺美术品4380多组件。藏品主要来自清华美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年的收藏,同时还包括校友、社会人士的捐赠。书画类藏品主要是明清至近现代的名家真迹,其中有文徵明、丁云鹏、祝允明、陈洪绶、蓝瑛、王原祁、郑板桥、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陈师曾、吴湖帆、黄胄、谢稚柳等人的作品。陶瓷类藏品主要是清代的藏品,主要是康雍乾三朝,景德镇御窑的藏品居多,有油锤瓶、春瓶、梅瓶、手杯、荷叶洗等,织绣类藏品以明清时期的为主,有缂丝、织锦、妆花等工艺种类,服饰有龙袍、朝服、罗裙、舞裙、戏服、旗袍、坎肩等。家具类时代从明代至近现代,有典型的明式家具,主要是桌案、椅凳、箱柜等,有平条桌、琴桌、翘头案、官帽椅、黄花梨圈椅、炕桌等精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精品展藏、学术研究,内外交流、资讯传播,涵养新风、化育菁华”作为建馆方针,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就是其策划的展览,自2016年9月至2019年11月,该馆已举办59场展览。这些展览按陈列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陈列和临时展览,在展览的策划上注重学院传统、历史文脉的梳理,注重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注重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与交流。2016年开馆的展览“学院传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作品展”,回顾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60年来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示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和毕业生 60 年来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通过清华名师大家的手札,让观众感悟前辈的情怀,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感受到纸上文字所带来的力量和温度。艺术博物馆为常书鸿与常沙娜父女、张仃、杜大恺、雷圭元、吴冠中、忻东旺等人举办过纪念展或个展,通过这些展览使观众在欣赏名家的作品的同时,感受清华美院的学术传统和传承。“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因李政道和吴冠中两位先生讨论后,掀起讨论的热潮,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展即作为开幕展在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从意大利借来列奥纳多·达·芬奇60幅《大西洋古抄本》手稿真迹、装置模型和《最后的晚餐》(约1611—1616年,维斯皮诺临摹)作品,同时并置,呈现当代国际艺术与科学领域最新的艺术创作,从多领域、多角度阐释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激起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在东西方交流展方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推出“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1800—1980)”展览,展出法国圣艾蒂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的51件库尔贝、莫奈、马蒂斯、毕加索等人的艺术作品,涵盖西方现代艺术的许多艺术风格、流派,如古典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抒情和几何抽象主义等。“西方绘画500年”展是从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借来了60幅西方艺术经典藏品,展现了从文艺复兴,巴洛克与洛可可,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潮流西方艺术发展历程。“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出了230余件(套)阿富汗珍宝,见证了古代多文明互融交汇的历史。
展览海报
微信海报
展览海报
展览二级页面海报
电子屏海报
学术交流
公共教育活动
大学博物馆除了具有博物馆的一般属性,还有它的特殊性。大学博物馆依托大学存在,致力于为高等教育服务,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撑,不仅可以作为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的重要实物基地,同时还可作为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提升综合素养的第二课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开馆之际推出了馆藏研究丛书与展览系列丛书,组织召开了与展览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推出了季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刊》,努力打造学术品牌。
除了开展学术研究外,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作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艺术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公共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学术讲座、艺术类的实践体验课、电影放映三个部分,发展会员一千多人,组织一百多人的的志愿者团队,积极发挥高校博物馆的优势,打造良好的艺术社区和生态环境。
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已成为公众了解清华大学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来访参观清华校园必须“打卡”的重要场所,它作为传递大学文化、展示大学研究成果、承载大学文化内涵的重要表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公共教育、学术研究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日益凸显。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来看,它虽是中国大学博物馆界的一颗“新星”,但是它所取得的成绩已然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和赞赏,期待这颗“新星”能够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