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诺千 何佳
摘要:让传统手工艺制作、民族纹样元素与现代人的审美、功能性相結合,更好地传承这门民族手工艺。分析了盘扣的起源发展,并从手工盘扣制作复杂,成本高;传承人缺乏;应用局限较大;缺乏质量监管这几个角度来阐述现阶段盘扣手工艺的发展困境。提出盘扣创新设计的四个策略。结论:该策略可为盘扣手工艺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 盘扣 创新 文创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6-0095-03
引言
近年来,国家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加大了对非遗的保护力度。2017年2月23日,《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发布,把“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并且提出到2020年,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的发展目标。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提到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等为重点领域,支持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非遗”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资源与素材得到了丰富。早在2009年,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被上海市政府列入第二批上海市级非遗名录,曾经仅靠着以盘扣皇后的珊丽娜为代表的少数人传承着这濒临灭绝的传统盘扣技艺,现在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但是“盘扣”还是很难走入人们的生活中,这是保护非遗最大的难点。而非遗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等都具备了潜在的价值,如果将“非遗”进行创意化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让“非遗”走向大众生活,打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一扇大门。
一、传统盘扣手工艺的设计起源
盘扣起源于盛唐时期,明、清时期逐渐普及,在民国时期到达巅峰,一直被沿用至今。盘扣最开始是从古老的“结”发展而来的,那时要使衣服即合身又能保暖,只能用绳子、带子之类的来系扣、打结。在功能性上看来,是束衣之“结”;在装饰性上看来,是美化之“结”;在寓意上看来,是吉祥之“结”。在盛唐时期,人们开始讲究其穿着打扮,有人把手工盘花当作配饰挂在身上,就这样形成了盘扣的雏形,元明以后,盘扣被用作固定衣襟,大多使用于女装常服,而盘花则是取材民族纹样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及至清初时期,大多数的服装将以前的宽衣大袖改为了窄袖筒身,以袍、褂、衫、裤为主,而衣襟也将带子、绳子改为了用盘扣。满族是个马上民族,需要衣服紧身才有利于射猎,盘扣因此用于了大量满族服饰,成为了满族服饰代表性元素之一,盘扣也到达了发展顶峰。再到民国时期,服装以传统旗袍为主,而盘扣则成为衣襟上画龙点睛的装饰之物,富含有传统民族风韵。到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旗袍、马褂上仍保留用盘扣来固定衣襟,不仅好看而且实用。它延续了中国结的编制手工艺,运用细腻且温婉的手工扦边和盘花扣,表现出其文化艺术以及内心的夙愿,精巧的盘扣中蕴含着精致。经历了绳、结、带、多个阶段后,盘扣慢慢的形成自己独有的形式,从简单的直形扣到有着各式各样形态的梅花扣、蝴蝶扣、燕子扣等,图案的取材多选自大自然的花草植物以及动物。盘扣不仅是外表所看起来的精致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一个“盘”字将这民族风韵与美好期盼深深地盘在了一起,这也足以见得古人的智慧,也使盘扣成为了中国传统服饰中标志性的元素之一。
二、传统盘扣手工艺的发展困境
工业化的到来,一方面加快了人们生活的步伐,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机器的高效率,小误差完全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另—方面,也让人们渐渐遗忘了传统手工艺。盘扣因其手工制作且复杂度较高,也无法避免被遗忘的尴尬,想要在当下继续发展遭遇到不少困难。
(一)手工盘扣制作复杂,成本高
手工盘扣有着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工序极其复杂,第一步是面料的处理,要经过面料挑选、糨糊的调制、面料刮浆。第二步是扣条的制作,首先要裁剪斜条,然后缝制扣条。第三步是设计制作阶段,首先需要绘制出草图,再制作扣头,然后盘出形状,最后是填芯。(如图1)盘扣制作流程在整个盘扣制作过程中,需要极其高的耐心和细心,而且还需要手工艺人对工艺的反复训练,直到技艺娴熟才能使盘扣的工艺水准和造型臻于完美。所以每一个盘扣,都包含了手工艺人们的心血和情感,而制作过程中运用细腻的手工扦边、扣结和盘花,都体现出手工艺人们对盘扣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他们的精心之作。工业化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早已适应了工业代替手工艺的现代企业而言,盘扣的制作成本早已超越了它的价值与情感,为了高效率,工厂用机器取代了手工制作。可见,在科技发达的同时,人们也丢失了那份手艺的温度。
手工盘扣制作不仅复杂,同时制作耗时久。卞秀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盘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接受采访时提到,曾经接到一个10万元,要求一年内制作50万对盘扣的业务单,却不得不拒绝。原因是依靠手工制作,她一天最多只能做60对盘扣,一年365天全年无休也只能做21900对,做完这50万对盘扣需要她一个人23年的时间完成。可见,纯手工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依靠机器批量生产的盘扣不仅品种繁多,价格低廉,而且省时省事。“制作复杂、手工成本高”就成为盘扣手工艺的一大发展困境。
(二)传承人极度缺乏
当前盘扣手工技艺传承人越来越匮乏,很少人能坚持静下心去制作手工艺,像“盘扣皇后”珊丽娜等盘扣传承人都有意通过免费招收学徒的方式传承盘扣手工艺,而结果是很多人都是一时兴起,不能长期坚持,也并不是真正想去传承盘扣这一中国传统手工艺。曾经学一门手艺可以就养家糊口,而现在,就业范围广,早就不局限于靠手工艺生存。盘扣手工艺人们一方面要维持生存,一方面有背负着传承创新的使命。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以及和机器生产的竞争,不仅迫使很多老的盘扣手工艺人退出此行业,也使许多新人望而却步。种种的原因,导致传承者后继无人,出类拔萃者更是凤毛麟角,于是造成了盘扣传承人极度缺乏的困境。
(三)盘扣应用局限性较大
盘扣通常用于传统的服装服饰上,应用性比较单一。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审美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的现代服装取代了传统服饰,导致盘扣在现代服装上的应用也逐渐减少,盘扣在古代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但是在现代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中实用价值的降低,可能只有在如旗袍、中山装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饰中或是设计师在为品牌走秀时的服装设计上才能看到盘扣的应用,再或者是在旅游景区作为纪念品售卖,设计风格相似、造型简陋,仅仅只是表面呈现了中国传统特色,却没有展现出传统手工艺的艺术内涵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再创新设计理念,更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于其他领域的应用更趋于狭小。
(四)缺乏质量监管与品牌意识
当前,盘扣产品还缺乏品牌意识,许多盘扣手工艺品不知道制作者是谁、产于哪里,也没有质量上的保护,许多都产于家庭作坊,没有财力支持,在产品创新不够,制作周期长,生产效益不高,极度缺乏品牌意识,更不会如何去保护,质量上也很难得到保障,缺乏对其质量监督与品牌的保护,所以盘扣手工业的发展还不足够成熟,没有达到市场化和产业化。
三、传统盘扣手工艺的设计创新策略
传统盘扣手工艺需要在当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就需要让传统文化融入新的设计创意,不断创新。不仅要从盘扣的形态、配色进行大胆改变,在功能方面也要拓展新的用途。将盘扣从传统的风格、功能和形式中抽离出来,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设计创造具有现代形式美感的新盘扣。
(一)基于盘扣造型的创新设计
传统的盘扣造型上多采用弧线形式,做工精巧细致,图形富含寓意,种类繁多,取材内容来源于自然,大多是具象的、形态优美、栩栩如生,最常见的有一字扣、蝴蝶扣、梅花扣、菊花扣、凤凰扣、琵琶扣等(如图2),且富含蕴意,讲究对称之美,这是一种最传统的风格形式。而我们需要将这种传统风格传承下去,但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盘扣皇后”珊丽娜除了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造型外,还想让盘扣赋予新时代气息,所以创新了它的造型,以前盘扣是由软布制成的纽扣,而现在她发现将铜丝嵌进面料里,弯折铜丝就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再在图形中填充各种颜色的布料,就可以完成形态各异的盘扣作品,例如帆船、国宝熊猫、梅兰竹菊屏风等现代风格十足的作品(如图3、4)。传统盘扣要具有生命力就必须融入新的血液,将大众所喜爱的卡通形象、充满时代气息元素的时尚造型,都可以通过盘扣这一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可见传统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
(二)基于盘扣功能应用的创新设计
盘扣在古代最开始被用于束衣,以最简单的一字扣为主,随着盘扣工艺的逐渐成熟,盘扣越来越多以装饰性为主出现在传统服饰上。而现代服装早已经取代了传统服饰,盘扣更难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我们必须要拓展其功能性,让盘扣的功能不仅仅只是作为纽扣和服装的装饰,我们可以结合现代人喜欢的首饰、耳环、项链、钱包等(如图5),以它们为载体,进行创新设计,例如将盘扣作为新型吊坠,或者将普通钱包的按扣用盘扣代替,这样不仅可以把传统手工艺用到日常生活中,让人觉得新颖、眼前一亮,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得到传播,不仅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功能性,也使得盘扣的实用功能在生活中得到了拓展。
(三)基于盘扣传承策略的创新设计
面临着盘扣手工技艺传承人越来越少的局面,我们需要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对于手艺保护而言,人是传承的主体,当手艺人不在了,技艺自然失传了,所以政府应该对盘扣手艺人们以生活上的补贴,鼓励开展传习活动。而对于培养传承人,现在一直实行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可以将民艺教育纳入人文艺术教育的范围内,对于相关高等院校,积极开展传统手工艺方面的人才培养。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举办“非遗传薪”的手工艺实践课程,请来了盘扣老师高宙宙进行课程指导,将非遗——盘扣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同学和老师加入其中,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感悟能力、造型能力、对材料的把握和认识能力等,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盘扣手工艺的了解与喜爱。将盘扣以这种走进校园课程的形式,也是为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同时也是能发掘和培养出盘扣传承人。
《“红黄蓝”盘扣设计》(如图6)是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同学在手工艺实践课程上为本次课题创新设计的盘扣作品,是将盘扣设计与彼得·蒙德里安的代表作《红、黄、蓝的构成》相结合。在传承的基础上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传统盘扣造型大多为曲线形式,最先想到了西方抽象艺术家彼埃·蒙德里安,无论他的艺术理念还是创作都对现代设计有着极大的影响,将中国盘扣与蒙德里安的代表作红黄蓝格子画结合,采用几何构图和三原色作为创意元素,选题确定。紧接着就进入草图阶段,然后则是盘扣制作阶段,在此之前需要对盘扣制作工艺足够了解,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设计稿。(如图7)摒弃传统的曲线表现手法,大胆地采用以几何、抽象的形态进行设计。同时结合了西方现代艺术,在色彩上进行大胆的创新,采用蒙德里安的代表色,红、黄、蓝、黑、白五种色彩,创新配色,让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考虑盘扣的整体构思和造型效果,打破传统盘扣具象造型的约束,突破传统的曲线表现手法,以几何、抽象的形态进行设计,以点线面构成几何形状进行任意发挥,有圆形、矩形,有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传统中带着创新,以简练的造型突出强烈的形式感;统一中带着一丝凌乱,采用盘,缝,包,缠等多种工艺,结合创新配色,拼接等多种技巧于进行创作,于细微之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表现盘扣设计的创新及其特有的中国味。运用拼接等多种技巧进行创作,将中式盘扣在造型创新的基础上与西方艺术相交融,这也让中国传统手工艺走向了国际化。
(四)基于盘扣品牌建设的创新设计
我国在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品牌意识上极度缺乏,基本找不到与盘扣相关的品牌。品牌的建立对于盘扣手工艺进入现代市场,是一条必经之路。品牌是“物质产品”、“情感寄托”的载体,确立品牌的开发体系可以帮助不完善的经营模式明确自身品牌价值,发展方向,建立品牌忠诚度,这也是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再将品牌化和产业化相互结合,把盘扣手工艺人聚集起来形成产业园或合作社,进行产业化发展,这样可以改善由于人力和资源不足而无法按时完成大批量订单的问题,也可以促进市场競争力。现在发展较好的一种模式是产品品牌与区域公共品牌的合作,对于农产品品牌许多都进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发展较为成熟,而手工艺品牌还属于初级阶段。区域公共品牌是建立在将该地区有代表性、能增加其美誉度、能为经济文化发展做贡献的品牌上。如果我们将盘扣与区域结合,用区域的知名度来依托,用区域的名义来发展盘扣手工艺,这也能大大加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与记忆,加速品牌的推广,促进产品对本土历史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使产品独具当地风情。这些都能作为盘扣品牌建设的参考点。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手工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让其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就需要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在传承盘扣技艺的同时,将盘扣以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形式进行创新,不断创新盘扣的表现形式、拓展盘扣艺术的应用领域、增加趣味性与现代感,从而提升中国盘扣的艺术性,使中国盘扣在顺应时代变化的同时,为现代产品增添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李丹盘扣文化[N]国际纺织导报2015 (1O):71-74
[2]屈宁馨、胥筝筝盘扣造型艺术及其创新设计[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 (5):48-51
[3]朱玲敏、赵明中国传统盘扣造型结构的演变[J]丝绸2017.54 (6):7380
[4]顾文娟、卢晓盘扣元素的创新设计实践与应用[N]纺织导报,2017 (12):9496
[5]崔文丽手工艺时代的到来 盘扣[J]艺术科技,2016 (08) .2428
[6]王怡设计观念驱动下的剪花手工艺当代活化路径研究[J]设计,2016,29 (11):34-35
[7]张红梅手工艺非遗融入高校旅游纪念品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再探讨[J]设计,2017,30 (1):76-77
[8]刘亚平、李凌中国传统服饰之盘扣的造型艺术[N]服装学报2017.2 (4):338342
[9]鲁知先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N]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l):60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