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设计法的医疗空间康复花园景观设计

2019-06-22 13:53陈晨黄滢
设计 2019年10期
关键词:花园景观设计景观

陈晨 黄滢

摘要:经济发展推动着医疗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医院户外空间景观环境的重要性。康复花园将景观设计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为病人供应一个舒适的室外辅助医疗空间。本文从这种能够为使用者身心健康提供助益的典型花园入手,通过研究相关的背景和资料,引入康复花园的概念,以景观的康复疗养功能为出发点,研究循证设计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医院的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得出其景观设计需要考量到的因子,用最精心的景观空间给予使用者最好的治愈体验。

关键词:循证设计法医疗空间康复花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5-0140-03

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drives medical progress.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outdoor space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he hospital.The rehabilitation garden combines landscape design with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o provide patients with a comfortable outdoor auxiliary medical space.This papers tarts from the typical garden that can provide users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enefits, By studying relevant background and data, the concept of rehabilitation garden is introduced. Starting from the rehabilitation function of landscape, relevant theories of evidence-based design are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needs of different users of the hospital, the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are obtained, Use the most elaborate landscape space to give the user the best healing experience.

Keywords: Evidence-based design Medical space Healing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引言

目前,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医疗疗养设施的需求量将随着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重视。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健康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开始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所要求。人们除了关注医疗技术,也逐渐意识到医院户外空间景观环境的重要性。单纯的生物医学的模式开始向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并由此逐渐向社会医学的模式转变。从9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有关于康复花园的论文出现在热门设计杂志上,让康复景观逐渐被人们所认知。伴随着各种园林式医院和花园式医院的产生,康复花园在医疗的综合发展及景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康复花园内涵

康复花园是一种园林形式,始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是景观与康复医学相融合的产物”。康復花园是指在医疗空间中融入景观元素,将景观设计作为辅助的治疗方式,强调人与自然的接触,使参与者在精神方面有康复疗养功能。康复花园的使用者不仅仅是病人,也包括亚健康人群、残疾人、医护人员、病人家属等。因此,康复花园的设计要充分挖掘空间的康复特质,针对不同的使用人群来定位具体的康复景观环境,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刺激人的各种感官,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进而促进其身体健康的恢复。

二、康复性景观的功能

(一)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功能

合适的康复景观不但能够为病患、医护人员等创造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交流空间。疗养者在有效的康复环境中不仅可以更好地接受治疗,更能重新获得生活的兴趣和自信。医疗空间改进,有利于树立医院自身的形象,能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促进心理健康

根据心理学的情景治疗理论可以得到美好的风景、新鲜的空气、舒适的治疗环境,可以使病患保持宽松、平和的心境,有助于陶冶情操,身心愉悦。我国医学领域采用的医学审美疗法强调医学和美学的互相结合,具体又包含多种疗法,比如色彩艺术、听觉、视觉、嗅觉、综合艺术等2。其实,这些在景观疗法中也都是可以实现的。对自然景观中的点、线、面、色彩、声音、光线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对患者造成刺激,让其发展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改善疗养效果,帮助其快速康复。

对医院里活动的人们进行调查研究,95%的人表示在感受到压力时,会选择在户外,因为能够感受到正面、积极的心情转变,从焦虑、有压力逐渐变得平静。有超过2/3的人表示,自然元素如:树木、花草、色彩、动物等,对于缓解压力,改善心情有直接的效果;同时也有超过50%的人表示,刺激其他的感官,如听觉、嗅觉、触觉(例如鸟叫、水声、花香等)也有同样的效果。

(三)促进生理健康

现如今,医学已经逐步意识到自然景观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的益处;自然医学、行为学、心理学等都已证明了自然要素对患者身心健康起到的积极作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水体、温和的阳光、清晰的空气,都对患者的疾病有间接疗效。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负离子可以调节人体内的血清素浓淡,缓和“血清素激惹综合症”,对神经功能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能够增强免疫力。绿色植物空间可以使皮肤温度下降1-2°C,脉搏下降1-8次/分钟。

三、医疗空间康复花园景观设计探析

(一)循证设计的概念

所谓循证设计,是产生于循证医学和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设计理念。这一设计思想主要强调运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研数据来证明环境因素对人的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31。循证设计尝试在科研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医疗环境,让病患可以在这种新环境中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最大的提高,并且让所有身处于这个环境的人都能够得到放松。循证设计中,设计者不但需要对医院的内外空间进行考虑,而且还需要对各种类型的可感知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该理论的出现为康复花园的建设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

1. 考虑内外空间:医院的外部空间对患者的治疗有辅助效果。以位于美国休斯顿的KelseySeybold门诊中心为例,如图1所示,其设计灵感源自于得州的Big Sandy Creek,中心的正前方建设了公共开放空间。因周边居民认为溪水有助于治疗疾病,所以上述公共空间在设计时考虑了小溪的位置,长度共计400英尺,如图2所示,为这一空间增添了别样的景观。门诊中心的景观设计意在强调水景的康复疗养功效。溪水景观的营造,不仅使其景观设计别具特色,让使用者能够放松身心,让儿童患者能够嬉戏玩耍,减少对医院的畏惧感,同时具有一定的医治效果。内部空间也应为患者与探病的亲朋好友提供良好的互动场所。只有综合考虑医院的内外空间环境,为患者提供动静皆宜的绿色康复空间,才能充分发挥景观的康复疗养功能。

2. 考虑可感知环境:感知觉是一项综合性的心理过程,包含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不同类型,相应地感知环境也包括不同的形式。反映实体的差异会产生视觉感受的差异,例如颜色的差异会产生心理感受的差异,美的事物可以愉悦心情,视觉环境中对人产生积极的生理刺激能够对患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景观中材质的质感差异造成心理感受的差异,患者通过触摸更加能够亲近周边的自然环境;对于听觉环境而言,声音不同,听者的感受也将存在差异,对其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景观设计时,注意音乐和自然声的完美融合,有助于提高对病患的治疗效果;芳香疗法肯定了嗅觉环境能够产生的辅助医疗作用,一些具有香味的植物能够安抚患者的情绪。以南京鼓楼医院仙林国际医院,如图3为例,该康复疗养区主要提供高标准医疗康复、体检服务。医院分为视觉园、听觉园、触觉园、嗅觉园和味觉园。

(1)视觉园:颜色表现是视觉剌激中最重要的感受。色彩的差异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不同。绿色让人感觉宁静安详;红色让人感觉热烈奔放;黄色让人感觉温暖愉悦;粉色让人感觉温馨幸福,蓝色让人感觉深沉忧郁,紫色让人感觉高贵典雅……在视觉园中的榉树种植池内,对各色开花植物进行配置,四季变化,色彩丰富。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微型的聚会场地,探病者与患者可以聊天,医护职员也可以在此休憩或者举办小型康复理念的交流。

(2)听觉园:纯天然的声音在听觉刺激中最为重要。植物类型的差异,叶子形态、质感的差异,在风中摇曳时发出的声音也有差异。植物吸引鸟类停留,儿叽叽喳喳,给人多重的听觉感受。在康复中心西侧临近水溪的绿地设计了听觉园,园中还设计了人工的水景,种植了很多叶子可以发出响声的植物,在弧形的长廊内休憩,可以倾听不同树叶发出的美妙声。伴随着水声和鸟鸣声,让人不由得身心舒畅。

(3)嗅觉园:气味在改善人的反应方面有显著作用。嗅觉园设置在康复疗养区的西南侧,种植具有香味的植物,例如花香、果香和叶香。并根据风向设计植物种植的位置,以防多重味道参杂。同时对疗效俱佳的芬芳植物组合搭配,如迷迭香的浓郁,薄荷的清凉等。划分不同的功能区,有预防流感區、血压恢复区以及心情舒畅区。

(4)触觉园:触觉感受是人们最基本的、最直观的经验。通过触觉传递,能使人在心理上引起共鸣,达到心理认同。病患触摸植物、水体等自然元素,通过触觉感知了解和亲近所处的空间和环境。在设计中使用触感更加温和柔软的材质,能够拉近病人与周围环境的距离,与自然亲密接触。针对视觉残疾的病人区引导他们触摸不同的植物。不同的质感的植物会给视觉残疾的患者带来不同的触觉感受。在地面铺装上采用水洗石、卵石、木地板等铺地材料,栏杆扶手背面刻有盲文都给有视觉残疾的人以提示,给予病人最大的关怀和包容。

(5)味觉园:通过饮食活动体验来实现的味觉刺激。味觉园位于场地的西南方向,栽种了一些可食用或是作为食物材料的植物,在采摘区域中,对乘坐轮椅的患者参与采摘活动的需求进行特殊考虑和设计。康复疗养区的“五感园”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康复花园的基本原则,是循证设计理论的具体实践。别具特色的小花园的设计,结合植物配置,既能够创造简洁开放的绿地环境,缓和建筑物给人带来的生硬感,还能达到辅助治疗的功效。

(二)医疗空间户外景观需求

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户外空间的景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医院不再只是有几栋冰冷的大楼,而要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既要关注病人生理需求,也要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发挥景观的辅助治疗作用。对医疗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病患的需求,还应照顾到医疗工作者和探病的亲朋好友,并且不同的使用者对于户外空间景观存在多样化的需求。

1. 患者的需求:病人按照其患病的状况可以分为普通病人和危重病人两种。危重病人相对于普通病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内心更容易焦虑和恐惧,这都会影响其就医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甚至导致病情恶化。所以,危重病人更需要的是能够使其放松心情,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的环境。医院户外空间的美景,可以愉悦患者心情。充满阳光的阳台或屋顶花园有助于肺结核病的治疗,柔和的色彩有助于缓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绿化植物让重症患者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对其康复过程大有帮助,如图4。医院应当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户外空间,让患者既能够独处,也能与他人共处。既有能够晒太阳的地方也有树荫能够乘凉,既有开敞空间也有封闭空间,让患者获取最大的身心自由。

孩子的需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往往对医院抱有恐惧心理,非常排斥待在医院。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是很多医护人员和父母的困扰。儿童往往性格活泼,偏爱新鲜的色彩,对大自然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若能在医院户外空间设置专门针对儿童的游戏场所,可以在一定成都上改变儿童对医院的认识,减弱恐惧心理。色彩鲜艳的花卉植物,可以打滚的草地,能适当攀爬的软梯和斜坡都能让孩子走入户外景观,有助于其康复和治疗。

老人的需求:老年人的孤独感、寂寞感往往比较强烈,对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比较茫然,身心都比较脆弱,非常需要别人的关爱和照顾。老年人更需要温馨、安静的康复环境,使其能融入到这个环境中来,从而舒缓对医院的排斥情绪。老年患者通常身体机能弱化,行动迟缓,所以户外空间的路面应增加防滑处理,并且应注意无障碍设计。方便轮椅推行的无障碍通道、舒适的休息坐凳、可以散步的走廊、能观花赏鸟的安静小花园都让病患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去接触自然,放松心情。

中青年的需求:由于中青年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大,这部分患者会更加沮丧、急躁和忧郁。花园一般的医院户外空间环境有助于抚平他们的焦躁情绪,让他们暂时忘却痛苦和烦恼,能有机会接触自然,使他们心情开阔,改善心理疾病,有益于身体的康复。

2. 探访者的需求:探访者能让患者在心灵上得以慰藉。这一部分群体在户外空间的停留时间相对较短。宜人的户外环境让探访者能放心地让家人、朋友在此治疗。对于危重病人,他们的探访者有时也承担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轻松的户外环境有助于他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探访者可以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中与病患进行交流,如图5。

3. 医护人员的需求: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医院是其工作的场所,户外空间具有减压的作用。花香乌语、泉水叮咚、曲折幽径让医生、护士在工作之余、午餐之后能走进自然休息片刻。能够休息、散步或慢跑的场地可以为医院的工作人員创造锻炼和运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4. 康复花园功能的需求:康复花园的功能是辅助治疗,其有助于减轻病人的压力,有助于增强病人的自我康复能力;同时,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医生给患者医治,也可以缓解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康复花园的这些功能要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医院的康复花园环境首先要满足健康性需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这些人们的基本健康需求要得到满足;(2)满足安全性需求,注重人性化设计,空间的尺度、选材等要适合医院环境中使用者的需求,充分考虑户外的道路坡度、防滑设计等;(3)有利于患者的交往需求,为病人供给聚会交流的场所,促进病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使其能够给予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4)设置一定的私密空间,尊重患者的隐私。

(三)医疗空间康复花园景观设计原则

功能性原则:康复花园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照顾到不同使用者的需要,例如,在铺装选材要求坚实、平坦,同时伸缩缝的大小要合适,保证轮椅的轮子不会陷入其中;景观铺地的形式则采用简洁的图案以及自然粗质肌理;路边可以放置一些牵引装配,方便轮椅使用者前行41。在道路的宽度和坡度上应该满足使用轮椅的患者和医用推床的要求;一些设施和装置的尺度可以适当调整,如花基的高度可以适当抬高,让病人不用弯腰就能触及。

通达性原则:现代医院的康复花园园路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可以更简单、方便地寻路到位的需求,花园内应该设有环形的园路系统;另外,要综合考虑全园园路的通达性,即无障碍设计,保证使用轮椅的人能顺利到达他们想要去的每个地方。

视觉愉悦性原则:视觉愉悦可以发挥景观的疗养功能。可利用各种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和质感来营造氛围,带来全方位的立体感受;植物的自然生长以及季节性变化,形成生动、多变的景观印象。园内景观小品选择可以以垃圾箱、座凳、景墙、雕塑等为主,形成与环境空间相配套的体系,更好地将室外空间与绿色环境空间相互融合。小品配合不同的景观区域和环境空间,创造与医院整体环境相互融合,方便人们使用、丰富游览内容和观赏价值。景观小品的造型应该是明确和积极向上的,这样能够起到调节情绪、振奋精神的作用,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空间多样性原则:医院应当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户外空间。花园需要设置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和私密空间。开放的活动空间,可以创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鼓励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生以及患者与亲属的互动和交流;私密的活动空间,可以使患者有独处的冥想空间,亦可为患者提供私下交谈的机会;半开放空间可以使患者在需要独处的同时又可以观景。空间的多样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维护简单性原则:康复花园的设计应该简洁且易于维护。如景观标识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选择原则:①醒目、位置适当;②色彩、造型与主题相互吻合;③用材经久耐用,不易破坏,方便维修;④按同一风格进行设置,突出功能性;⑤满足特殊人群的使用需要。繁杂的花园会影响患者心理,尤其对于身患重病的患者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自然相连性原则:植物丰富的康复花园才能康复疗养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带来绝佳的辅助治疗效果。种植设计充分考虑场地特征,分析气候、光照、土壤、水分等制约因素,结合植物生长习性。做到适地适树,遵照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结构、演替规律,考虑物种生态位,避免直接竞争,合力配置。植物配置充分利用植物的高低疏密围合空间在树种的选择上,有毒植物以及带有浆果和刺的植物都被排除在外。和谐优美的自然景观,如蓝天白云、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景象能让患者感受到生命不息,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心理,重拾康复的信心。

结语

“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相邻学科在艺术设计活动的折射,在艺术设计活动中呈现出的特质与规律有利于产生新的研究领域。”随着医学模式的变革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医院户外空间的景观环境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希望通过对于医院康复花园景观设计的研究,能够对日后康复花园在医院景观中的实际应用有一些理论或方法上的支持。文章从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中找出医院康复花园景观设计的切入点,关注不同年龄不同角色使用者的需求。康复花园的研究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应用康复医学、行为心理学等多种领域的知识,其基本目的是为病患、探访者、医护人员等创造一个健康的绿色空间。

资助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编号:PPZY2015A063)

参考文献

[1]王叶坤.康复花园对医院户外景观设计的启示[J]城乡建设,2011(05):50-5L.

[2]张晓添.康复花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1-59.

[3]李树华.张文秀.园艺疗法科学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09(08):19-23.

[4]张丹,祝遵凌.泰州人民医院康复花园设计探讨[J].绿色科技,2017(09):19-25.

[5]房宇亭.丁山禅意文化在养生会所空间中的体现及研究[J].大众文艺2018(18):96-97.

[6]汤箬梅.创新设计教育:艺术设计高等教育跨学科发展趋势[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05):125-128.

[7]刘林,郭易潍.康复花园理念下医院景观设计探析[J].设计,2017,30(21):152-153.

[8]李礼.医院公共空间室内装饰材料选择及色彩设计探究[J].设计,2016,29(11):154-155.

猜你喜欢
花园景观设计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