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文,周英
江西省瑞州医院 (江西高安 3308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表现为胆红素高于正常值,当其超过34μmol/L时会引起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症状之一[1]。临床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可以采用蓝光治疗仪进行照射治疗,该治疗仪具有安全性高、见效快等优势,在抵抗力较差的患儿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但由于新生儿依从性较差,在治疗中需要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促进临床操作的正常实施[2]。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蓝光治疗仪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3]。患儿均接受蓝光治疗仪照射治疗,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14 d,平均 (5.34±1.16)d。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6 d,平均 (5.82±1.4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均已知情同意,排除严重心肝肾器官衰竭、先天性畸形及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
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措施,仪器为双面LED蓝光治疗仪(上海晟昶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型号CL40A),每天蓝光照射8~12 h,有效光谱为460 nm,照射距离为35~50 cm,照射时间为5 d。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抚摸安慰患儿、不良事件防控、局部皮肤清洁保护、告知注意事项等基础护理措施。
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1)照射前:调节治疗室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患儿体感舒适度,并确定蓝光治疗仪的功能正常,做好治疗前准备工作;患儿接受照射治疗前,对其局部皮肤进行清洁消毒,避免感染,同时对其眼睛、会阴部位等做好保护措施;检测患儿的胆红素值,确定其光疗时间。(2)治疗中:护理人员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并用手抚触患儿,加强与其的肢体交流,以保障患儿精神状态的稳定性;当患儿哭闹时,可给予其安慰奶嘴,转移其注意力,以提高患儿的临床依从性,同时还可以在患儿旁边放置柔软的玩偶,避免不配合临床操作时造成的机体损伤;由于光疗时间较长,通常为8~12 h,应对患儿进行合理喂养,喂奶时采用侧卧位,注意进食量,避免进食过多引起吐奶;同时护理人员可协助患儿定时变换体位,每1.5~2.0小时转换为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或俯卧位,避免单一卧位对患儿皮肤造成压迫,引起不适。(3)治疗后:采用湿巾擦拭患儿脐部和臀部,并保持干燥,避免感染或刺激局部皮肤;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其讲述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并指导家属定期清洁患儿皮肤以降低尿液中胆红素的刺激,并注意患儿的保暖,避免受凉;同时,规划患儿的睡眠、治疗时间,保证患儿休息充足,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比较两组的胆红素指数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胆红素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胆红素指数均低于同组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胆红素指数比较 (μmol/L,x±s)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
胆红素为血液中红细胞的代谢废弃物,当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时,极易引起黄疸,其黏膜、巩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伤[4-5]。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治疗,不仅要保证有效性,还要保证安全性,以免对患儿产生不良影响[6]。
蓝光治疗仪是一种新型疗法,通过蓝光照射来缓解患儿的病情,安全性较高,但新生儿依从性较差,如不加强护理会发生皮肤损伤、烦躁不安、失水过多等不良事件,不利于其症状缓解[7]。护理干预是针对疾病治疗方法和患儿的特点而展开的一种干预方法[8],其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将其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治疗中,能够根据患儿特点实施护理干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蓝光治疗仪照射治疗的同时接受护理干预,针对新生儿的实际状况,在治疗环境、皮肤清洁、抚触安慰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缓解新生儿对治疗操作的抵触心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依从性,避免发生感染、皮肤刺激等不良事件。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胆红素指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护理干预对蓝光治疗仪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蓝光治疗仪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可降低胆红素指数,减少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