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嗣,黄常红,冯阳,王飚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7)
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通常将手术作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首选方案。由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质与体质均相对不佳,因此,其在接受治疗固定后会面临较大的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而患者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则其生命安全会受到极大威胁。因此,临床需视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取最为合适的治疗固定方法,以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1]。本研究旨在探讨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试验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80~92岁,平均 (86.27±4.36)岁;按骨折AO分型,11例A1型,19例A2型,6例A3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80~91岁,平均(86.06±4.21)岁;按骨折AO分型,13例A1型,18例A2型,5例A3型。两组骨折类型、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患肢骨牵引、实验室检查及全面体格检查,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体状况展开综合评估。若患者合并有一系列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由医院其他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并对其合并症予以积极治疗。术前应用抗生素避免感染。
试验组实行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30例接受全身麻醉,6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后选择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方式,以小转子完整情况为依据选择假体及截骨方式。截骨中保留大转子骨折块,对髋关节实行屈曲、内收、内旋等操作,使小腿与地面垂直,将内外髁作为基准,作10°~15°前倾操作,以获得准确的假体前倾角度。若患者股骨近端呈现较为严重的缺损状态,可利用异体骨皮质条做打压植骨,以对股骨缺损进行重建。可通过透视完成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和对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之间的对比,从而确定最佳假体长度,并以所选择假体长度为依据对肢体长度与股骨偏距进行调整。若大转子断裂,需采用肽丝在假体上固定大转子,以提升骨折的愈合速度,完成上述操作后缝合关节囊,并将负压引流管置于关节腔内。
对照组实行髓内钉内固定术,27例接受全身麻醉,9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采用牵引床复位,嘱患者保持患侧肢体10°~15°的内收,通过C形臂X线机的辅助,于透视条件下复位骨折端,逐层分离大转子处组织,完成对大转子定点位置的确认后,将克氏针钻入髓腔中央,完成对股骨近端开口的扩大操作后将针拔出,行扩髓操作后放入髓内钉,并调整髓内钉前倾角度,钻孔、打入螺旋刀片,并完成远端锁钉操作后将尾帽拧入。
比较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于患者治疗结束6个月内对其展开5次定期随访,对比两组并发症 (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髋部疼痛、尿路感染、髋关节脱位)发生情况。
试验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期间各项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期间各项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术中失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下床活动时间 (d )试验组 36 279.36±168.61 84.06±18.93 15.32±3.86 17.38±4.57对照组 36 116.57±83.49 60.92±17.37 15.02±3.39 29.23±5.51 t 3.8694 4.0280 0.2612 7.4030 P 0.0004 0.0003 0.7954 0.0000
试验组出现4例 (11.11%)并发症,分别为坠积性肺炎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髋部疼痛2例;对照组出现5例(13.89%)并发症,分别为坠积性肺炎2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尿路感染1例,髋关节脱位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端常会因为骨质疏松而呈现出不稳定或粉碎状态,致使内固定器难以得到有效支撑,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2]。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术中失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下床活动时间较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卢晓栋等[2]研究结果相似,说明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使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较好恢复,促使患者更快恢复下床活动。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假体对于身体较为虚弱且具有快速恢复伤前活动状态需求的老年患者十分适用,可使患者髋关节功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重建,术后早期负重,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肺栓塞等可对其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的并发症[3]。虽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失血量较多,但与髓内钉固定术相比患者住院时间与术后预后情况相似,且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更早[4-5]。因此,为使患者能够在接受手术后可更快下床活动,建议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行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术。
综上所述,与髓内钉内固定术相比,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多的术中出血量与较长的手术时间,但患者可更早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