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2019-06-22 01:58李洪新
医疗装备 2019年10期
关键词:帕利哌酮糖脂利培

李洪新

天津市蓟州区安定医院精神科 (天津 301900)

精神分裂症是慢性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不仅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影响其生活及社交[1]。非典型抗精神药是临床上治疗该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可抑制病情的发展,且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该类药物可引发患者糖脂代谢紊乱、体重上升、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等异常代谢现象,不仅降低治疗效果,且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2]。帕利哌酮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临床针对其在机体代谢方面的影响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糖脂代谢、体重、催乳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23~64岁,平均 (45.13±5.49)岁;病程2~13个月,平均 (8.41±2.13)个月。试验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24~65岁,平均 (46.04±5.83)岁;病程3~14个月,平均 (8.93±2.6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 (2)对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3)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 (2)存在酒精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3)近期服用抗精神药物治疗;(4)严重攻击及暴露倾向;(5)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即氯硝西泮、普萘洛尔、苯海索等对症治疗,并口服利培酮分散片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50),初始量为1 mg/d,1周后增至2~4 mg/d,第2周根据患者病情控制情况调整为4~6 mg/d,2次/d,并维持此剂量服用。

试验组予以帕利哌酮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0011)治疗,初始剂量为6 mg/d,2周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剂量,最高不得超过12 mg/d,于早餐后口服。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

1.3 临床评价

治疗前1 d、治疗2个月后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及代谢指标情况。(1)临床症状缓解情况: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7级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2)代谢指标: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胰岛素 (insulin,INS)、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 (triglyceride,TG)、微粒酶免疫法测定血清催乳素 (prolactin,PRL)水平,同时测量体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PANSS评分

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分,±s)

?

表2 两组代谢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代谢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0.05

组别 例数 FBG(mmol/L) INS(mu/L) TC(mmol/L) TG(mmol/L) PRL(mg/dl) 体重 (kg )对照组37治疗前 4.40±0.17 9.81±1.32 4.71±1.39 1.32±0.47 15.42±7.38 62.87±5.79治疗后 4.47±0.12 16.59±2.72a 5.98±1.62a 2.82±0.49a 90.51±11.75a 73.34±7.81a试验组 37治疗前 4.41±0.19 9.83±1.27 4.69±1.58 1.35±0.28 15.57±8.12 61.49±5.38治疗后 4.53±0.11b 11.03±1.45ab 5.31±1.09ab 2.01±0.53ab 85.26±10.83ab 69.26±6.53ab

2.2 代谢指标

治疗前两组各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FBG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INS、TC、TG、PRL、体重均升高,但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的幅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主要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利培酮、帕利哌酮等新型抗精神药物因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已成为该病患者主要的治疗药物[4]。常规治疗中的利培酮活性代谢产物为9-羟基利培酮,可抑制5-羟色胺2A受体及多巴胺D2受体,进而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帕利哌酮的主要成分与利培酮相同,因其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其相似[5-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PANSS评分较低,可能原因在于帕利哌酮对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放电不产生阻碍作用,其经翻转5-羟色胺的途径再次摄取,干扰西酞普兰对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产生的抑制作用,进而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此外,帕利哌酮可由肾脏排出,不通过肝脏的代谢作用,进而避免肝脏的首关效应。目前,临床上对抗精神病药物所引发的体重上升及糖脂代谢紊乱情况尚未有明确的说明,其可能与多巴胺 (DA)、H1的抑制作用相关,也可能与患者食欲下降、活动量降低等因素相关。而本研究中,试验组INS、TC、TG、体重波动幅度较小,FBG较高,其原因可能与帕利哌酮变化程度较小所引发的神经内分泌变化较轻有关,或是帕利哌酮所引发的糖脂代谢异常情况较长,而由于本研究时间较短,未达到糖脂代谢异常所需时间。此外,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均可抑制中枢下丘脑-垂体结节漏斗通路递质,促使PRL水平上升,而本研究中试验组PRL上升幅度较对照组低,可能是因帕利哌酮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可避免机体因血药浓度上升速度过快而影响下丘脑-垂体结节漏斗通路的调节。

综上所述,帕利哌酮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阴性及阳性症状,且对糖脂代谢、体重、催乳素等代谢指标影响较小,可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帕利哌酮糖脂利培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糖脂康平颗粒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孕妇妊娠中期糖脂代谢紊乱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