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罗亮亮
近年来,水城县向文旅强县不断迈进。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呼之欲出,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由龙头引领向多点开花转变、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深秋时节,水城县野玉海景区雨雾弥漫。10月16日上午10点,阵雨刚停,海坪彝族风情小镇的民族舞蹈队重新回到火把广场,跳起欢快的舞蹈。游客或在一旁拍照,或随着舞蹈队翩翩起舞。
包括海坪彝族风情小镇在内的四大民族文化旅游园区,正逐步成为丰富水城县全域旅游内涵的特色招牌。
近年来,水城县向文旅强县不断迈进。景区景点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呼之欲出,旅游业日渐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由龙头引领向多点开花转变、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秋季的水城气温逐渐下降,不少人把休闲活动的目光投向了温泉。在百车河温泉度假景区,水城人王国光订下一套别墅酒店,准备和家人在此度过周末。
“泡温泉在10年前只能去外地,现在不用出水城,就能享受这样高质量的温泉旅游。”王国光说。
百车河温泉度假景区是一个集山地旅游、温泉疗养、康体运动、考古探险、穿越体验、科普教育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作为水城旅游的一个新业态,百车河生态旅游综合体从开建就备受期待。这在水城旅游业发展中,是顺应需求形成的。
2013年,水城县旅游业发展起步,到2015年,独特的凉爽气候品牌、典型的喀斯特高山峡谷地貌、绚烂的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让水城县知名度逐步提升。
然而,要将旅游发展成经济产业,仅仅把游客吸引来是不够的,水城人开始思考:如何把游客留下来?如何让游客回头?
“事实证明,我们必须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业态,才能留住游客。”水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吴剑侠介绍说,“十三五”以来,水城县围绕旅游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丰富旅游业态,推动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
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1个、2A级旅游景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知名乡村旅游点10余处,上档次旅游宾馆20余家,床位3500余张,旅游车队2个,座位1800个。
深秋,应季生长的瓜果大都过了收获期,但在米箩镇巴浪河畔的采摘体验大棚里,各种蔬菜瓜果长势良好。
“居然有13个品种的西红柿。”来自水城县城的游客余果婷带着6岁的女儿来到这里游玩,她告诉记者,近日降温,米箩海拔低,比城区暖和,就带着女儿来过周末,意外发现这里的大棚很有农业科普的价值,“女儿正好可以学习一下,了解我们平时吃的蔬菜瓜果是怎么来的”。
在米箩镇,一年四季都有供游客采摘的水果:猕猴桃、杨梅、李子、樱桃等。不仅可以观光、采摘,游客还能学习农业知识、了解农耕文化。
这样的旅游业态,是当地把农村产业革命、产业扶贫与旅游有机结合结出的“硕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的工作成果正在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水城县大力发展茶叶、猕猴桃、刺梨等产业。借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果,水城县打造了茶园观光旅游、精品水果采摘旅游等旅游产品,推出了水城春茶叶、红心猕猴桃、刺梨饮料等特色旅游商品。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水城县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农村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硬化路,完善了全域旅游路网建设;依托农村危旧房屋改造、村容村貌整治,解决了乡村厕所垃圾、污水、破旧农房整治等难题,美化亮化农村环境,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环境基础。
在促进民族团结及社会和谐工作中,水城县积极保护发展民族文化。借助保护发展的成果,建成了海坪彝族小镇、米箩布依小镇、龙场白族小镇、陡箐苗族小镇等四大民族文化旅游园区,推出了系列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全县全域旅游内涵。
“预计在今冬滑雪季到来前,游客集散中心就能投入使用。”10月16日,站在正在装修的水城县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外,水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工程人员蔡松告诉记者,这里是一个旅游综合体,投用后将为游客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从选址上来说,水城县文化旅游集散中心距离县中心区仅3公里,紧邻杭瑞高速双水收费站、水城经开区,临近六盘水机场、火车站、南客运站以及即将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的安六高铁六盘水站,对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到水城来游玩的人来说,都十分方便。
走进集散中心,内部装修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未来,游客服务中心、大数据控制中心将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线路规划等服务;特色旅游产品展示区、物流中心将使游客购买水城特色产品更加轻松便捷;农民画及蜡染体验区、VR体验馆、射击馆、水族馆及海洋主题餐饮区、亲子主题乐园、书院酒店使集散中心景点化。“景区客流量大或游客不确定旅游线路时,在这里完全不会无聊。”蔡松说。
“建设文化旅游集散中心是我们深化全域旅游发展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吴剑侠告诉记者,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正从小众向大众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大旅游时代已经来临。
水城县全域旅游经过探索发展,全县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的9.8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2.83亿元,年均增幅达63.24%,旅游接待人数由2015年的196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700.85万人次,年均增幅达52.98%。
“通过集散引导服务,游客旅游时在选择景点和线路规划上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相同时间内可游玩的内容将更丰富,所到之地将更多,进而使全域旅游的概念更加深入,逐步实现向‘城市旅游’转变。”吴剑侠说。
海坪彝族风情小镇远眺。(水城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