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白皮书

2019-06-21 08:31
中国计算机报 2019年14期
关键词:区块供应链融资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基于区块链账本记录的可追溯和无法篡改性,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真实背景及贸易信息,有利于提高供应链金融行为的安全审计和行业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 SCF)是基于供应链上企业真实的交易背景以及自偿性的收入,建立基于资金流转、业务信息等闭合化的交易结构,通过应收账款债权转让/质押、货权质押、保兑仓等封闭资金流或控制货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根据国际商会(ICC)的定义,供应链金融利用融资和风险缓释的措施和技术,對供应链流程和交易中营运资本的管理和流动性投资资金的使用进行优化。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供应链金融具有鲜明的特点:

(1)自偿性贸易融资。自偿性贸易融资根据核心企业真实贸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户资信实力,以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提供银行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以借款人销售收入或贸易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

(2)操作的封闭性。金融机构对发放融资到收回融资的全程进行控制,既包括对资金流的控制,也包括对货权的控制,通过 ERP 系统的对接还可实现对关键信息流的控制。典型的产品如动产质押授信业务,银行将企业所拥有的货权进行质押,授信资金专项用于采购原材料,企业以分次追加保证金的方式分批赎出货物,随之进行销售。

(3) 授信机制由“N”到“1”。传统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授信主体包括供应链上的每一家企业,即是对N个企业的授信。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可只对核心企业授信,由核心企业基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购销情况、履约情况等进行授信额度分配,金融机构在已分配额度内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元,2017年全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约14.42万亿元,且供应链金融在新兴经济体的年增长率超过25%,受监管政策影响,互联网金融C端业务受到冲击,B端金融业务有望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0年规模或将超过27万亿元。

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重点关注围绕在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融资诉求,通过供应链系统信息、资源等有效传递,实现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共同发展,持续经营。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意义在于针对中小供应商授信额度不高、融资规模较小的特点,利用信用替代机制,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替代中小供应商信用,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金融通的需求。供应链金融主要参与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客户:核心企业。 在整个供应链业务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对应付账款确权、提供回购、调剂销售等增信措施,助力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

融资企业。包括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券商、保险公司、保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主要提供融资、信用保险、 ABS 等专业服务。供应链服务机构。包括物流企业、物流园、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等。

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收类产品主要应用于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供应商履行完商务合同、已开立发票,但尚未收到货款,通过保理或应收账款质押等形式进行融资。

(1)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指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合同,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品,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授信额度内,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短期借款的融资方式。

(2) 保理业务,是一项以债权人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集融资、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及坏账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在实际的运用中,保理业务有多种不同的操作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明保理和暗保理;正向保理和反向保理等。保理是一种债权的转让行为,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应收账款质押是一种物权转让行为,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预付类产品主要应用于核心企业的下游经销商融资,包括先款(票)后货、保兑仓等多种业务模式。

(1)先款(票)后货模式。银行给经销商融资,预付采购款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发货给银行指定的仓储监管企业,货入库后立即设定质押监管,作为银行授信的担保,仓储监管企业根据银行的出库指令逐步放货给经销商。

(2)保兑仓模式。保兑仓模式下核心企业不再发货给银行指定的仓储监管企业,而是本身承担了监管职能,根据银行的出库指令逐步放货给经销商,同时核心企业向银行提供回购、调剂销售等增信措施。

存货融资模式:存货类融资主要分为现货质押融资和仓单质押融资两大类。现货质押可分为静态质押和动态质押,仓单质押分为标准仓单质押和非标准仓单质押。

(1)静态质押融资是指企业以其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动产为质押,银行委托第三方仓储监管企业对其提供的质押商品实行监管,经销商必须打款赎货,不允许以货易货。

(2)动态质押融资是对静态质押融资的延伸,指企业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动产为质押,银行委托第三方仓储监管企业对其提供的质押商品实行监管,银行对质押商品价值设定最低限额,允许对限额以上的商品出库,允许以货易货。

(3) 标准仓单质押融资是指企业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标准仓单为质押的融资业务。标准仓单是指符合交易所统一要求的、由指定交割仓库在完成入库品验收、确认合格后签发给货主用于提取商品的,并经交易所注册生效的标准化提货凭证。

(4) 普通仓单质押融资是指企业提供由仓库或其他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非交易所交割用仓单作为质押物, 并对仓单作出质背书,由银行提供融资的一种产品。

供应链金融行业痛点

信用难以传递,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供应链金融的重要作用是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服务上下游中小企业。在多级供应商模式中,一级供应商之后的其他供应商难以获得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导致此类中小企业仅靠自身的信用难以融资。为解决多级供应商的融资需求,基于核心企业付款承诺的应收账款凭证多层流转模式开始出现,但金融机构对供应链金融平台上核心企业应付账款确权信息、应收账款凭证流转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不能充分信任,导致供应链上持有应收账款凭证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难度大。供应链金融整合了商流、物流与资金流等数据信息,金融机构通过对供应链上的历史交易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分析商业逻辑,制定风险控制模型,为供应链客户核定合理的授信额度。

虽然供应链金融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但为了核实贸易背景的真实性,金融机构仍会投入大力的人力、物力,多维度验证上述信息的真伪,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效率。如果能够实现供应链历史数据全程可视,并且不可篡改,将大幅降低金融机构的尽调成本,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整体效率。

供应链平台数据的有效性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依托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以及金融机构提供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一旦出现交易纠纷,需要进行责任划分。因此,需要确保原始交易记录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保证原始交易数据未被篡改。平台为提高数据的权威性,通常需要借助公证处这类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见证,但这种模式必然会增加交易成本、影响效率,可操作性不强。实践中,需要一种安全、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多方存储解决方案,确保各方都完整保存了数据信息,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供应链系统中心化架构,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多数供应链金融平台采用中心化C/S或B/S架构,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系统应用、交易数据、账户数据采用中心化存储,由企业独立维护。

中心化存储模式有较大的数据安全隐患,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或被攻击造成整个平台瘫痪的风险,影响系统服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而分布式存储的优势在于每一方都保存了完整的交易信息,不依赖某一个“中心”机构保存信息,相对更加安全、不容易篡改,而且信息的查询和交易理论上都能以更低的成本进行。

多方系统对接,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供应链金融的开展主要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需要技术手段把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整合,实践中多采用系统直联的方式,实现数据交互,涉及核心企业 ERP、银行供应链前置系统、供应商 ERP、供应链服务平台等。由于各参与方之间非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系统直联需要各参与方进行系统改造,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实践中,也有部分核心企业出于系统安全的考虑,不愿开放 ERP系统,无法共享数据。在系统直联的方式外,亟待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实现更经济、更高效地共享数据。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综述

区块链技术概述

区块链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一项技术创新组合,其关键技术包括P2P动态组网、基于密码学的共享账本、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连接数据存储区块从而形成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分布式数据库)。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尽管不同报告中对区块链的介绍措辞都不相同,目前得到广泛共识的4个技术特点分别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信任、可靠数据库及集体维护。

(1)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区块链由众多节点组成一个端到端的网络,不存在中心化的设备和管理机构,任意节点停止工作都不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作。

(2)去中心化信任(Trustless):区块链中节点之间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公私钥)进行验证,通过联盟链构建跨企业的信任机制。采用密码学哈希算法确保信息不可篡改,采用抗抵赖、抗攻击的共识算法保证区块链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和连续性,节点之间相互无法欺骗。

(3) 可靠数据库:系统中每一个节点都拥有最新的完整或部分数据库备份,单个甚至多个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无法影响其他节点的备份数据,除非能控制整个区块链的网络共识机制,但这几乎不可能发生。区块链中的每一笔交易都存储在区块中并通过密码学方法与相邻两个区块串联, 在确保不可篡改的同时实现追溯功能。

(4)集体维护:区块链是由其中所有具有维护权限的节点共同管理的,系统中各个节点按不同角色分工参与系统的共识、交易及验证等工作。

按参与方分类,区块链可以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从链与链的关系来分,可以又分为主链和侧链。

(1)公有链:公有链的特点是无官方组织及管理机构,无中心化服务器,参与的节点按照系统规格自由接入网路、不受控制,节点间基于共识机制正常运转。在公有链中的共识机制一般采用工作量证明(PoW)或权益证明(PoS),用户凭借在网络中消耗或拥有资源的占比来争夺区块的记账权。公有链较适合于虚拟货币、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B2C、C2C或C2B的应用场景。

(2)联盟链:联盟链是一种需要注册许可的区块链, 仅限于联盟中具有权限的成员参与账本的读写,网络中节点的角色及功能划分需预先设定,且网络中的共识、运维和接入均由预先设定的节点控制。联盟链多采用 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t)、RAFT、PoA等共识算法。一般来说,联盟链适合于跨机构的交易、结算、协同办公及存证等B2B场景。

(3)私有链:私有链建立在某个组织内部,节点间的运行规则根据内部要求进行严格设定。私有链的应用场景一般是企业内部的应用,如数据库管理、审计等;私有链的价值主要是提供安全、可追溯、不可篡改、自動执行的存储和运算平台,能够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连续性和真实性存储。

供应链金融具有多方参与、共同维护、共享数据的特点,并且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多为跨企业、跨系统的协同运转机制,所以大多采用联盟链技术结构搭建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网络,实现自主可控、安全隐私、便捷高效的供应链金融新模式。

区块链是多种技术的创新性融合,主要包括了计算机数据结构、现代密码学、点对点通信技术等。

(1) 区块与链式结构:区块是记录交易的基本单元,区块链将已完成的交易打包成区块并与主链连接形成链式结构,所有参与计算的节点都拥有完整或部分区块链账本。区块由区块头和区块体组成,区块头封装了当前的版本号、前一区块地址、时间戳、随机数、当前区块的目标哈希值、Merkle 数的根值等信息。区块体只负责记录固定时间或固定交易数量的交易信息,主要包括交易数量和交易详情。

(2)哈希函数与Merkle树:哈希函数可将任意长度的数据经由Hash 算法(单项哈希函数) 转换为一组固定长度的代码,哈希函数具有易验证,难破解等优势, 主流的哈希算法包括 MD5、SHA-256、SHA-384及SHA-512等。Merkle树是一种哈希值二叉树,可以快速校验大规模数据的完整性。在区块链网络中,Merkle树被用来归纳一个区块中的所有交易信息,最终生成根哈希值,区块中任何一笔交易信息的改变都会造成Merkle树根哈希改变。

(3)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算法是一种密钥的保密方法,泛指公钥和私钥,其功能概括为公钥加密、私钥解密,私钥签名、公钥验签。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所以这种算法叫做非对称加密算法。

(4)P2P网络:P2P网络又称对等网络,是没有中心服务器、依靠用户群交换信息的互联网体系。与具有中心化服务器的星型或环型网络系统不同,对等网络的每个用户既是一个节点,也有服务器的功能,P2P网络具有去中心化与鲁棒性等特点。

(5)共识机制:共识即具有权限的节点之间对区块中存储的内容信息达成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协议,共识机制具有一定的容错、防止篡改和抵赖的能力。目前主流共识机制有PoW、PoS、PoA、DPoS和PBFT等。

(6)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一组情景应对型的程序化规则和逻辑,是通过部署在区块链虚拟机上的去中心化、可信共享的脚本实现的。智能合约封装了预定义的若干状态机及转换规则、触发合约执行的情景、特定情景下的应对行动等。

(7)隐私智能合约:隐私智能合约能够确保联盟链上交易的各方只能看到权限范围内的数据,并确保完整的交易数据并没有被篡改。与传统智能合约相比,隐私智能合约要严格设计权限划分,借助数字证书识别请求者身份并识别该身份下的权限,从而达到限制请求者行为的目的。

区块链解决供应链金融痛点

区块链构建“技术信任”: 传统供应链金融企业融资依靠的是核心企业的控货能力和销售调控能力,银行只信任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导致供应链上中小微供应商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其根本问题是银行与中小微供应商无法建立信任体系。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出现,能够对接银行、保理公司、核心企业、中小微供应商等企业,利用平台的公信力和业务能力为中小微企业信任背书,其实质仍是为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企业建立信任体系,但这种信任是脆弱的、没有技术支持的信任。随着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对接企业不断增多,平台业务量和交易金额不断上升,这种基于企业或平台的信任体系极易崩塌瓦解。

区块链技术采用多方维护共同写入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将供应链上的合同、单据、发票等多种信息分享给具有权限企业,利用P2P网络将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等连在一起,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信息无法传递、数据无法存证鉴权问题。密码学技术的引入使得每个参与者都具有各自的身份证书,区块链账本中的内容可追溯但不可篡改,任何有权限的参与者对账本的操作都会记录在案。共识机制能够确保链上共同协作的节点达成安全、有效、民主的一致性认识,从而代替或升级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并通过区块链建立基于技术的多方的信任供应链体系。

区块链解决票据难以分割流转问题: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快速灵活的贷款服务,中小微企业之所以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上游供应商及核心企业之间的合同及债权难以拆分,供应商没有得到应收账款凭据且自身又缺少可用于抵押融资的资产,导致来自核心企业的信任无法沿供应链链条传递到末端,而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受政策限制及风险控制等因素影响,对供应链金融中小微企业贷款也存谨慎态度,经常以较高的利率和复杂的审核机制来降低信贷风险。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依靠自身有限的公信力实现债权拆分,为供应商提供融资凭据,但随着供应链条的延伸,这种信任度将加速下滑。由其对于中心化的信息平台,还存在数据篡改、數据泄露等问题,难以自证清白,更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

区块链的引入能够完全解决现有债权凭据拆分问题,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任可以延供应链条做无衰减的传播。首先,区块链采用P2P网络结构,任何有权限的节点企业均可以获得与其相关的完整账本信息,实现多方参与,共同管理,避免传统中心化系统数据篡改、数据泄露等问题。

其次,核心企业产生的债权凭据可以在区块链上按不同的应收账款额度灵活拆分,任何拆分行为都会通过有效的共识全网广播后记录在链上且不可篡改,银行可以完全信任链上业务数据。最后,区块链具有严格的身份认证体系和权限隐私体系,链上所有节点和用户均具有相对应的身份标识,不可抵赖不可篡改,核心企业及其供应商不必担心其商业数据在链上被公开,区块链将限制账本访问权限并维护交易人的隐私,即在链上,某节点只能看到与其业务相关的业务信息及其他节点允许其看的信息。

区块链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效率: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大部分涉及多方协同处理,如合同签订、数据审批、融资申请、企业担保等业务,线下审核机制严格、流程复杂,由于必须由信任机构完成相应的认证和账务处理,资金通常至少要耗费数周时间才能到账,且手续费用昂贵。即使是采用供应链金融平台,也多需要线上申请、线下审批,数据跑在人后面,大大降低了业务处理效率。

可以将联盟链看做是“跨企业的业务协同办公系统”,区块链共识机制会将上链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同步,且确保链上内容不可篡改、可追溯,在办理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的时候可以灵活快速的获取账本中相关的证据,避免了传统业务流程线上申请、线下审批的繁琐流程,可以以较高的效率处理业务。

此外,利用区块链特有的智能合约功能,银行、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在满足融资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实时放款,例如,在一个融资流程中,从申请融资到资料审核,如果完全满足智能合约的约束条件,即刻触发智能合约的放款命令,减少了办理者的信息审核、身份核验和放款流程的办理时间,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区块链降低供应链金融信息系统扩建成本及复杂度:传统的中心化供应链金融信息系统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与银行、保理公司、核心企业、券商等企业进行业务对接,一方面能够扩大系统业务范围,另一方面也会增加系统的公信力。但在这一对接过程较为复杂,由其针对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数据对接更为困难,且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较高,大部分为重复工作。 区块链采用 P2P网络结构,系统的对接只需将该企业以节点的形式纳入区块链网络中,如需要还可为其开发上层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能够有效降低与第三方系统交互复杂度,提供多种数据共享模式,规范数据共享接口,节约现有平台业务扩展成本,为数据真实性提供保障。

区块链增强供应链金融平台安全性: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由企业独立维护,采用中心化C/S或B/S架构,供应链金融数据中心化存储,带来了较大的数据安全隐患。采用的区块链技术后,具有权限的链上节点均按照一定规则参与维护各自账本数据,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可以确保单一节点数据丢失或被攻击所造成的平台瘫痪和经济损失,若某个节点出现宕机状况,数据不会轻易丢失。此外,区块链数据存储的特点能确保账本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 结合完整的时间戳机制也能够确保数据的连续性,这对于后续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拓展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模式

发展现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基于区块链账本记录的可追溯和无法篡改性,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真实背景及贸易信息,有利于提高供应链金融行为的安全审计和行业监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能够为企业进行增信,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当前,通过行业企业与区块链技术服务企业的合作,一批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相继启动或上线,成为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的重要方向。

2018年6月,华夏银行“链通雄安—区块链—供应链”首笔放款成功落地。“链通雄安”以雄安集团信用为基础,以银企直联方式接入雄安集团区块链项目管理平台系统,利用区块链平台数据溯源、行为规范、资金管理等功能,为建设雄安的分包商解决工人工资发放、原材料采购等资金问题。

体系架构:区块链去中心化网络结构,开放化、透明化、可视化应用模式可有效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诸多痛点,助力供应链金融打破瓶颈,以下列举几点结合方向。

(1)区块链能解决供应链金融多方信任关系问题。加密机制的引入实现了对节点的身份验证问题,哈希函数的引入保证区块内数据不被篡改。区块交易内容的存储要求严格的时间戳及签名信息,保障了信息记录的可追溯性,共识机制实现了供应链上多方企业的民主决策,确保全网共识后才能上链,且共识机制均具有一定的防止恶意节点攻击的功能。

(2)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不仅能够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多方信任问题,还能够解决供应链信任传递问题。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由核心企业发起采购需求开始,各供应商只能凭借核心企业提供的债务凭据和合同进行融资申请。但在供应链上,债权是无法拆分的,从而导致信任无法传递,供应链末端中小微企业完全无法凭借采购凭证进行筹融资。区块链的出现使得供应链金融信任得到传递,借助区块链账本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点使得债权拆分更加灵活便捷。

(3)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能够整合贸易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方面市场,实现贸易流纵向延伸,物流的实时监控及溯源,资金流路径更加清晰透明,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信任不能沿供应链条有效传递的问题。

(4)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复杂,不仅影响效率,更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可以将原本不同企业之间的线下业务流转移植到线上,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及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在整个供应链金融系统中,不仅包括了核心企业及其供应商,还包括了经销商、银行、保理公司、券商、担保机构和鉴定机构等金融、背书、鉴定机构。区块链技术的加入能够促使供应链金融各方建立“技术信任”体系,并将这种信任模式传递到供应链末端中小微企业中,从而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供应链金融所形成的订单、合同、发票、税票、仓单及债券都能够通过区块链账本进行共享存储,有权限的企业机构能够查阅并办理相关数据及业务。

其他单据按业务流程不同也分为不同的状态特征,区块链会记录所有单据状态变化情况用于后续的追溯和实时的监控。在供应链金融系统中,涉及各方企业或机构的协同办理业务时,在不引入区块链技术的情况下,这种企业及机构间的业务协同办理和数据传输是费时费力的,利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账本的特点,能够提供更有效更便捷的协同办理流程,节省了成本的同时并提高了业务效率。对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盘活核心企业的闲置资金,提高供应链中企业信任度及生态健康,激活供应商应收账款,降低融资成本和采购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采购效率。对于金融机构,能够拓宽并优化贷款渠道,降低贷款风险,并开阔了中小企业市场。

猜你喜欢
区块供应链融资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