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珍 魏开功
射手王文(中排左边第三位)与他的弟子们
每个男孩都有一个英雄梦,向往着自己像影视剧中的英雄人物一样持枪与匪徒斗智斗勇,如侠客一般维护世界和平。王文也有这样一个英雄梦,他酷爱枪械,对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部队的12年里,枪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白天参加射击训练,练习基本功,晚上躺在床上也在反复琢磨射击要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反复刻意练习,王文逐渐掌握了多种枪械的性能特点,也领悟到更多射击要领,由一名普通射手升为射击班班长。转业来到二〇八研究所测试试验中心,仍从事射手这个职业,并且一直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短短数年间,他参与过的科研项目不计其数,多次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技术能手”、“二〇八研究所技能骨干”等荣誉称号,24年坚守在轻武器射手一线岗位。其扎实精湛的射击技术在国内轻武器试射领域首屈一指,他更像是一本活的枪械手册,随便提到一支枪械,他都如数家珍,各种性能指标及射击要领脱口而出。
测试任务一旦开始,为了赶进度,往往是几种试验同时进行,就需要多位射手共同合作完成,为了把身边的同事也培养成优秀射手王文又多了一个传帮带的任务。
测试试验中心依山而建,这里每天试验不断
王文所在的测试试验中心,依山而建。走进大门,中间是大片的空地,有试验任务时,这里是室外靶道,没有试验时,这里就是射手们训练的地方。左右两侧是数条不同射击距离、封闭或半封闭的靶道,可完成不同的测试试验。分布在中间的室外靶道相对空旷,由于受其左右靶道的围墙包围,在这个空间内射击,产生的声响散播受限并伴有回音,这里的噪声最大音量可达180dB(车水马龙的路面噪声约80~90dB),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噪声会对人耳造成特别大的损害。
我们一早来到这里,所有人员都在忙碌着,为各种试验做准备工作。王文知道我们要来,特意给我们准备了特殊的礼物——耳塞。
耳塞是射手必备的防护工具之一,做试验时,要保护听力;除了耳塞外,外面还要再带一个耳罩,但即使这样严密的防护措施,听力受损仍无法完全避免。
我们身处试验场中,就像置身于战场一样,多个靶道的枪声此起彼伏,中间冷不丁几声大口径机枪的响声,如炸雷一般,震得我们一机灵。
接下来,请随我们深入到各种“作战环境”中去看看吧。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多样,既有北部的严寒地区,也有南方的高热多雨地带,既有东部沿海的潮湿多盐雾环境,也有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低温环境,以及新疆的沙漠地区。为了考验枪械在这些环境中的性能,测试时就要模拟多种环境,包括高温、低温、扬尘(模拟尘土飞扬战场环境)、淋雨、浸河水(模拟泅渡)、盐雾(模拟海洋环境)等条件下的试验。
射手正在靶道试验中
高温试验室就是模拟高热环境。高温室堪比桑拿房,那里燥热难耐,室内还有风扇的持续轰鸣声。高温试验室是几乎全封闭的,仅留有射击孔、排气孔,射击后火药燃气(含一氧化碳、硫化物等有毒气体)滞留在试验室内,虽然换气扇不停地排风,也不能马上散去。为防止长时间作业而吸入有毒气体,试验时,射手要配戴呼吸气瓶和防毒面具。全副武装下,射手进入高温试验室开始射击,根据试验要求不同,射击的弹数也不同。每次试验任务结束,射手都是大汗淋漓地出来。
射手戴上呼吸面罩后,王文關切地帮射手理顺帽边绳带
射手全副武装完毕,全身行头20kg左右,准备进试验室
低温室模拟我国寒带地区,室内温度降到我国最冷地区黑龙江漠河的温度以下,枪械要在这个低温室内经历严寒的考验,更是对射手的一项考验。射击室与室外由预冷间隔开,即使在预冷间大门打开的瞬间,也能感受到一阵刺骨的寒气迎面扑来,可以想见,那密闭的射击室里该有多冷。射手在这极寒的空间里工作,需要全副武装,身上穿着重达10kg左右的防寒服,头戴厚棉帽,为防止吸入有毒气体,还要戴上防毒面具,同时还背负着10kg左右的呼吸气瓶。在负荷高达20kg的情况下完成射击任务,没有一定的耐力是很难做到的。另外,为了不影响操作扳机,进而影响射击效果,射手们仅仅戴着普通的线手套,试验结束时双手冻僵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保证试验进度,同时为了保护射手生命安全,往往要几名射手配合,轮番进入低温室做试验。
射手所处位置是低温室外预冷间,寒气逼人,真正的射击室是他身后的大铁门里低于漠河温度的低温室
试验任务较多又紧急时,往往是大汗淋漓地刚从高温房里做完高温试验,摘下防毒面具喘口气,立马就要换上重达20kg的试验装备,一头扎进低温试验房里,一般人的身体很难适应这种强烈的反差。但是,射手们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坦然面对,对他们来说,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洗礼,已经铸成他们钢铁般的意志。
淋雨试验室,射手和主持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射击试验准备工作
从试验室射击孔飞溅出来的弹壳
扬尘试验是模拟尘土飞扬的战场环境,以考核枪械的动作可靠性。模拟的环境中,粉尘浓度达到1.8g/m3,测试室中能见度不足1m。北京雾霾最严重时,PM2.5是900μg/m3,局部能见度不足200m,空气中都会弥漫着硫磺的味道,你可以想像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粉尘是怎样一种“状观”‘隋景。
射手虽然配戴了防尘面罩,背负呼吸气瓶,但呼吸依旧不是很通畅,弥漫的烟尘直呛嗓子,嘴里都是一股土腥味道,甚至鼻孔里都会灌进沙土。在这种环境下完成测试,对射手的心理、身体都是不小的考验。
这是模拟在下雨环境中射击的试验。测试室顶部装有专业的“人工降雨”设备,可设置中雨和大雨两种雨量模式。测试时,射手们身披雨衣,脚着雨鞋,需配戴护目镜,一边淋雨,一边射击。这种试验虽然看似轻松,其实不尽然。我们都知道,雨天湿度大,雾气不易消散,况且淋雨测试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长时间射击后,火药燃气弥漫在测试室内。采访过程中,我们站在测试室门口一定距离处都能闻到呛人的火药燃气味,测试室内的气味更可想而知。为避免射手气体中毒,测试时同样需背负呼吸气瓶。
射手正在检查弹药细节
这是模拟泅渡江河之后,枪械是否能可靠射击的试验。枪械要在流动的泥水中,浸泡两次,同时泥水的含沙量可调节,以模拟不同的水质。这个试验算是所有测试中比较轻松的一个,不过浸河水装置与射击台有一定距离,测试时需将枪从泥水中捞出,跑到射击台射击。拿着几公斤的枪来回跑,对体力也是不小的考验。
射手正在卧姿射击试验中,王文在旁边嘱咐各种事项,典型的以试验带训练
试验用的弹药
盐雾腐蚀是大气环境中最常见、最具破坏性的一种现象,这个试验考核枪械和弹药在盐雾环境中的耐腐蚀性,一般将枪械在密闭的盐雾恒温箱内放置几个小时,射手拿着被侵蚀的枪械在正常环境中射击。这算是最轻松的试验了。
他们除了在靶场做试验,有时也会在野外试验,包括深山或海域环境。试验就是任务,任务就是命令,一切都服从任务的安排。
有一次,王文被派往淮阴山做试验,考核某支枪的精度,目标是千米处的一个山头上悬掛的3mx3m的白色帆布,王文凭着过硬的技术,调节瞄准镜手轮,设置弹道参数,扣动扳机瞬间,枪弹射出,一枪击中帆布目标,既惊险又刺激。
枪要打出好精度,要做到枪镜人环四维合一,即枪械、瞄具、射手、环境,4个环节全部达到最优。
为了达到最优,他们一直在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以王文为首的射击团队,2018年全年试射样枪高达100多支,消耗弹药量达到几百万发,平均每天射击几千发。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稳定的心理素质,王文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保质保量完成射击任务的同时,全年未出现任何人员伤亡事故。
一批批枪械,经过他们一轮轮测试,一轮轮极限的考验,得到了最精准的验证。
与科研人员一起讨论试验情况
浸河水的设备
射手在室内靶道试验中
随着我国国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推行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试验靶场的测试任务越来越多。测试试验中心现有射手20名,新射手占了一半,作为射手组组长,培养新射手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的任务迫在眉睫。王文在多年的试验中,勤于钻研总结,空余时间还总结整理了一套《枪械射击技巧》手册,在队员中互相传阅。他练就的一身绝活绝技,独创的射击方法,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射手们。
对于新入职的射手,不管是长枪还是短枪,不管是步枪、冲锋枪还是手枪,分解和结合都是必须的基本功。王文带新人首先从枪支的分解结合做起。
同时,作为一名优秀射手,良好的身体素质必不可少,尤其是对臂力的要求更高。只有臂力好的射手,才能据枪不晃,才能客观地反映出枪械的实际精度。为练习臂力,射手们只要有时问就进行站姿举枪训练。有枪的拿枪,枪支不够就举哑铃,开始时举5分钟休息一会儿,随着训练的进行,所举物体的质量也要随之增加,举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新射手平均每天训练达6小时,一天下来,往往累得胳膊又酸又痛。
这是王文在淮阴山进行野外精度试验,射击千米外的白布
试验室一角
射手测试各种民用防弹产品后的展示
测试任务特别繁忙,实在没有时间训练时,王文就组织年轻射手观摩学习,有时也让年轻射手一同测试,以测试带训练,从实际操练中吸取经验。
除了这些日常训练,还要学习一些数据分析方法,利用三角尺、圆规等在射击过的靶纸上画出半数散布圆半径(R50)及全数散布圆半径(R100),对自己的射击结果有一个定量的认识,根据数据结果,发现差距与不足。
采访结束,我们从靶场出来,这世界仿佛安静了许多,我们生活在美好的时代,享受着平安幸福的生活,我们的身后,是这样一些人,在为国防事业默默地奋斗着。
射手在室外作业,防护装备也一样不能少
王文组织大家进行枪支的分解结合练习
平常射手練习打靶的靶标被打成了筛子
“一名优秀的试射手,要心态好,枪法准,发挥稳,不能因为个人射击水平不过关,影响了精良武器性能的发挥。让产品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是我的责任。”这是王文代表射手们分享给我们的心里话。
编辑/魏开功
室外靶道,没有试验任务时,这里就是训练场地
根据靶纸进行数据分析,王文手把手教新射手画散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