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叔分
摘 要:中职语文课需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不降低人文性的同时,如何将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在中职各专业教学衔接与融合起来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语文与专业课衔接融合的必要性,并结合笔者的中职语文教学案例,就如何衔接融合中职语文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策略进行了探索,以期实现中职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 专业 衔接融合 策略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成效普遍较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成功的教学案例,思索如何在不降低人文性的同时,把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对中职语文与专业课衔接融合的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中职语文教学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傳统文化的重任,是中职学生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中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语文课正是这个重要工程的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培育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交流能力、提升学生人文气质三项功能,同时还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服务,为职业学校培育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可能。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衔接融合的必要性
1.学情分析
当前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属于义务教育的“不合格产品”,带着多年语文学习的失败来到职业学校。由于文化基础较薄弱,大多数中职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大,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反过来,课堂教学效果差又导致学生更加不愿意上语文课。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面临举步维艰的境地,需要突破,寻找出路。
2.教育需要
随着中职学校专业课的不断“受宠”,文化课的比例越来越低,中职语文所占比例更少,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学课时数仅为180节。而用人单位重视人才专业技术的同时,更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因此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中职学校不能仅仅局限于孤立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同时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将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相互沟通并衔接融合。
三、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衔接融合的实践
1.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挖掘专业因素
笔者执教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一门课时,根据景区服务、园林技术等专业的各自特点,采用文同教异的策略,根据专业不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景区服务专业。景区讲解词撰写是本专业主要技能之一。笔者让学生带着任务上课——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篇中国建筑的特征讲解词的撰写,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和建筑的“文法”及可译性融入其中,要求有说明、有记叙和适当的评论。这样在完成语文授课的同时,既能使本专业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语文语言的魅力,又能强化其筛选信息能力和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能力。
园林技术专业。中国建筑的特征与其专业课园林基础知识中第二篇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内容相符合。因而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两个任务。一是课前任务:全班分两组寻找园林建筑,一组寻找江南私家园林中典型园林建筑代表,另一组寻找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天坛等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园林建筑代表,以PPT的形式呈现,要求有图片、建筑特征描述。二十课上和课后任务:探寻园林建筑与中国建筑特征的契合度和独有特色。这样使得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学习本课程的同时,也拓展和巩固他们的专业学习情况。
2.通过专业内容的补充,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时因教学对象及专业的不同而补充不同内容。在“敬业与乐业”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落实课文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了学校两位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宣讲。对园林专业授课时,补充了天坛公园花卉技师、北京市花卉状元李文凯和紫竹院公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立君的事迹;对导游专业授课时,增加了天坛“活地图”张红媚和颐和园金牌讲解员、十九大代表韩笑的事迹。这样,一边用课文知识,一边用学生身边的专业人故事,补充了与学生相关的敬业、乐业资料信息,将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植根于学生的内心。
笔者在导游、景区专业讲授“老字号——北京昔日的名牌”时,课前让学生去寻找收集三个层次老字号(繁荣昌盛的、走下坡路的、已经没落的)的信息知识。学生两两一组,用导游的眼光查资料,了解北京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并制作两分钟的视频,上课时向大家介绍。最终学生兴致勃勃,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笔者也引导学生深层次了解老字号和老字号文化,让学生关注和思考各种文化现象,对学生自身很有裨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通过补充专业相关具体的材料,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专业特征,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得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3.以口语交际为契合点,扩大语文与专业的融合度
笔者将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和专业融合的契合点,设置情景锻炼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将口语交际活动作为学生“准上岗”的实践培训以及就业前的综合演练舞台。
例如,对讲授“宠物养护与经营口语交际——应聘”这一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四个职位的招聘信息:宠物医院前台接待、宠物医院医师助理、美容师助理、住院医师。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面试官,一组扮演求职者。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本人实际情况“投递简历”,进行两轮模拟应聘活动。第一轮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面试官对学生应聘者“察言观色”,发现问题并记录。探讨修改后,角色互换进行第二轮应聘。借助口语交际的情景设置,模拟应聘面试训练,实现语文和本专业知识能力的融合。笔者特意设置“住院医师”这条没有学生敢于尝试选择的岗位,给学生一个向上提升学历和专业技能的方向思考。
4.设计专业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抓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环节,设计职业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构建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实现语文与专业的衔接和融合。
例如笔者在推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校友职场感悟采访时,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在校内课堂,分组确定各自采访目标——本校历届毕业生,制定采访方案、拟定采访提纲,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采访注意事项和活动筹备。课外要求学生利用两周的时间走出课堂,根据既定目标,按计划完成目标人物的采访。再回到课内,学生将形成的采访报告,在全班展示和交流分享。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四、中职语文课与专业课衔接融合的策略建议
1.找准语文课与专业课衔接融合的切入点
一是熟悉专业,充分了解任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二是尽量选取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材;三是认真研究教材,找准切入点,增加与专业相关内容,针对专业的特点,适度调整课程教学目标,让语文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同时让学生感悟语文的魅力和用处,最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2.教师要研究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趋势。如果想应对这一改革,需要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做好对教材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深入研究。教师应当研究如何实现语文课和专业课的衔接、融合,让语文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研究两者互相渗透、融合的适度性;研究如何避免过于注重专业特征而忽视语文课自身的学科特点。
3.组建教师小队教学,弥补短板
语文教师的能力有限,为了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上好语文课,可以借助其他教师的力量,特别是专业教师的力量。例如在讲授“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一课时,可以将建筑美术教师、建筑技术教师邀请到课堂,请他们参与到教学中,组成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小队,弥补语文教师在建筑专业知识方面的短板,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堂的效用。
4.依据专业不同,开发校本教材
以园林学校四年制园林专业的语文教学为例,此专业在第五学期可使用的各个版本的《语文(拓展模块)》教材均为六个单元,内容更侧重普高文化知识,侧重语文的学术性,侧重学生升学与深造,难度有所增加。以人教版为例,古文难度增加,加入了季氏将伐颛臾、静女、国殇、六国论等篇章。而本专业学生,参加高职升学的人凤毛麟角,教材编排的初衷与学生的实际相差甚远。按照本册课本内容,需要至少64学时才能完成教学,而实际教学安排只有32学时,远远不足。因此需要中职院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编写园林专业语文校本教材。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巧妙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衔接与融合的方式,寻找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切合点,充分利用语文课优势,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參考文献:
[1]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郑卫平.我对职高语文新教材的几点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0(1).
[3]王其敏.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探索[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8).
[4]郭杰敏.关于开展“以说促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J]广州教学研究,2013(12).
(作者单位:北京市园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