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豪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开始在各个生产领域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将自动化的控制内容引入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技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求有效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电子自动化 技校 教学策略
对于技校而言,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能够从事自动化相关系统运行、设备检修、自控等方面工作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技校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一、技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不清
不断推进的新课改教学理念要求技校在进行教学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大部分技校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理念不清。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到理论知识的传授中,从而忽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所接触到的理论知识概念不清晰,实践能力缺失,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够正確理解电气专业知识,也不能够进行上机操作。
2.教学方式落后
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自动控制理论,单纯地进行理论学习,很难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式非常落后,无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技校教师要能够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自身的实践技能,从而有效提高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
3.教学设备落后
电气专业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其在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都需要专业的教学设备。但是目前由于资金和教学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技校并没有配备足够的教学设备。但是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设备的不足导致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实践。再加上教学设备的老旧,不能够完全符合现代教学要求,最终制约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4.教材内容落后
对于技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来说,教材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和社会发展特点十分重要,这也是影响专业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技校都是采用传统的教材。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技术已经更新,教材上的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即使掌握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二、提升技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的策略
1.注重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气自动化专业本身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实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兴趣;利用理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对于技校学生来说,除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电气自动化中,电气控制是一个主要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该内容的学习掌握电机控制的安装以及故障检修方式。在进行实践操作之前,许多学生都会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对电机进行操作。针对此类的现象,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在专门的实训教室内进行演示,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再次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方面的培训,了解事故可能发生的因素以及解决办法;最后让学生进行亲自动手实践,这样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线路时才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经常会面临较为复杂的线路,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化整为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加深知识教学的难度,然后再将所有知识整合到一起进行综合性练习。这样学生在一步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深入。最终在完成整个实践教学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肯定其表现的同时指出其理论不扎实、操作不规范之处,分析原因纠正错误,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2.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想很好地保证教学效果就需要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对应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与“学”两者相结合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让师生之间产生互动,进而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首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可以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画出相关的电路图等,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上一个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能够调整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然后将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罗列到黑板上,要求学生在完成自己的画图之后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然后对自己所画的图进行改正。这样经过简短的提问与互动环节,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接着提出新知识的概念,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自己的图上进行设计,并点名三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演示,全班同学一起寻找其中的亮点和不足。这样,经过几个互动小环节,学生能够对电路的画法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课堂导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导入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课堂导入,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课堂导入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堂导入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最终为课堂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等进行不同形式的选择。
比如说在进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需要采用课堂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导入,然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电工基础》课程中有一节“电源电动势”的教学内容,在该教学内容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例子作为实验进行教学,对电压大小进行调节,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电珠亮度所发生的变化。这样学生通过直观观看就可以明确:电珠发光的亮度随着电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且随着电压的变小,电珠的亮度也逐渐变暗,因此两者之间呈正比关系。将这样的一个小实验作为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课堂导入中还可以采用类比法,将已經学到的知识与本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本节知识的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4.加强校企合作,锻炼学生综合技能
技校教学最大的教学特色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相比本科类的院校,技校学生在动手方面的机会更多一些,这样学生的操作能力也会较强。针对这样的教学特点,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观看各种操作设备,并亲自动手实践。但是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仅校内的实训设备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针对这样的状况,学校可以进行校企合作教学。让学生到企业车间进行实训,这样学生能够在专业生产工人的技术指导下进行操作,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实践技能。学生还可以通过实训,了解到设备的性能和参数,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以定点培训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从而为企业引进一批既有专业知识能力又有技能操作水平的人才,扩充企业的人才队伍。
5.合理选择教材,奠定良好学习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所学内容都是教材上的知识,而教材都是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编写的,因此学生要想掌握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就需要合理选择教材,这样才能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电气自动化专业要求教材更为偏重于实践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进行更新,因此教师可以到具体的企业中取材,了解当前企业在实际生产中所应用的技术和能力,然后以项目的形式划分到教材中的每一个教学任务中,从而实现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应用。同时还需要确保教材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之间的交叉性和连接性,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全面、完整。
三、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会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克服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特点需求出发,以技能培养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为社会输送尽可能多的技能型、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世鹏.技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策略[J]. 软件:教育现代化,2014(2).
[2]窦雷雷.技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策略探讨[J].职业,2016(6).
[3]张丹丹.中职学校电气自动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2015(3).
[4]张帆.论中职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策略研究[J].电子制作,2014(22).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