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的探索

2019-06-21 00:38马海涛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考核方式思政课

马海涛

[摘要]积极探索高校思政课的考核方式是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的关键环节。免试制度作为高校思政课的考核方式尝试,试图从产生原因、具体内容、关键因素和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及反思,达到摸索出一条开放性、个性化、普适性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免试制度;考核方式;思政课;公平公正

[作者简介]马海涛(1982-),男,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5-0063-02

习近平指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而高校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环节,担负着主阵地的使命。高校思政课在学生中的成效如何,直接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因此,寻找能客观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方式就成为关键。

一、免试制度何以可能?

免试制度是客观形势下探索教学考核方式的需要。在2018年4月教育部制定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考核方式五花八门,诸如试卷形式、写小论文、实践作业或以上两两之间的组合考核方法。但在实践中发现,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诸如此类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最终成绩的不公平和上课积极性差,比如以小论文作为考核成绩,部分学生在网络上剽窃相关的论文进行适当的修改后作为自己的作业上交;以试卷作为考核方式,部分学生通过一些作弊工具如作弊橡皮、笔芯、手表等或夹带纸条进行抄袭,获得高分;在实践作业中或者抄袭他人,或者随意应付;稍微好点的是“考前突击”疯狂背诵两周,考后就忘。

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的支持。在2018年4月教育部制定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提出,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这里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是,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也就是说其他考核方式不能成为主要考核方式,只能配合试卷考试。而其他考核方式的要求是“开放式”“个性化”,也就是因地制宜,有所针对性的进行开放式个性化考核。在克服现有开放式考核存在弊端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过程考核”。换句话说,过程的考核比结果更重要,而且要体现个性化、开放性。免试制度恰恰是一种开放式个性化,且重视学习过程的新型考核方式。

提升思政课效果的需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需要与时俱进,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免试制度的目的就是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通过启发性的互动教育,戒除填鸭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效果。

二、免试制度是什么?

免试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免于闭卷考试,但并不是免于考核。也就是除试卷考试以外的其他考核方式都可以作为免试制度的考核内容,通过多渠道、多维度、多角度來综合考量学生,学生在达到免试制度设置的相关要求后直接获得一个较高的分数。因此免试制度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免于闭卷考试,而是设置一定的免试学生人数比例,并制定相应的免试流程和遴选标准,以达到带动大多数同学认真学习思政课,真正能在价值层面和情感层面有收获。这种免试制度借鉴的就是鲶鱼效应。其出发点就是侧重教学周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对那些听课积极、勇于参与实践活动,且有独立思考和想法的学生免于进行考试,吸引和带动其他学生认真听课,以达到类似于鲶鱼在沙丁鱼群中所起的效应,让沉闷的思政课堂活起来。

免试制度的特点:设置了少量的免予考试的学生比例,既不会冲击统一的闭卷考试,也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考核流程从开学第一周开始至学期末,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考核;考核内容是开放性的,其要求是学生参与互动的所有问题回答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原则来解决,出现任何违背马克思主义立场,违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回答均不能参与免试;考核形式又是个性化的,实践作业的内容可以是调查报告,可以是相对严谨的科研论文,可以是社会调查,也可以是数次义务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自愿参与的,照顾和尊重学生的意愿。

三、免试制度的关键环节——教师

免试制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考量方式,教师自身的情感性倾向因素在其中最为关键。因为决定哪些学生可以免试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无论是参与互动学生的回答,还是学生实践作业的好坏,亦或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等等,教师具有完全的控制权,教师可以自行决定哪位学生的回答更严谨和正确,作业更优秀。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做到不偏不倚,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

思政教师自身政治要强,立场要稳,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只有自身站位正确,深深信仰马克思主义,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引导学生学好思政课,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也才能在免试制度的考核中更能公平公正。

思政教师自身业务素质要过得硬,以缜密的思维、严谨的逻辑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课上的互动环节和实践作业是遴选免试学生的关键内容。如何在互动中创新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生活中学会并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目的。通过互动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加深认识;在实践作业的指导上,要求教师具备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更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要充分估计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可能遇到的问题。

思政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公平公正考察学生,不能因部分学生提的问题尖锐或当众反驳自身的意见而心生罅隙。免试制度的本意就是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这样的表现恰恰表明其参与的活跃。身正令行,免试制度在推行中成为惯例就必须要求教师的考核一定要公平公正,不能抱有私心杂念。

四、免试制度的成效及反思

以笔者的工作院校为例,自2015年开始免试制度的试运行,迄今已在三届学生当中实施过。其中第一年是试点进行,分艺术生(影视表演专业)、文科生(学前教育专业)、理科生(数学教育专业)。在实施过程中,明显感到成效良好。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的听课率和互动率大大提高,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听课率从10%提升到40%左右;理科生数学专业的学生听课率也从20%左右到60%上下;文科生学前专业的学生听课率还是较高的,免试制度对她们来说主要提升的是互动率,从过去只有三五个人积极回答问题,提升到十多个学生都抢着回答问题。这些数据是笔者依据自己的考勤记录和在讲台上粗略地观察得到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随后的全面推广过程中,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听课率和互动率都有提高。在相关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此也支持的多,反对意见基本没有,当然部分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部分问题,并在下一年的实践中进行解决。首先是文科专业的学生相对理科生和艺术生而言,在免试设置的遴选条件上达到标准的居多,而与设置的免试名额比例产生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免试遴选条件上要有所区别对待,针对文科学生的遴选标准要高一些,要多一些,对理科生和艺术生的遴选条件适当降低一些。无论条件的高低都是本班同学之间的竞争,并不是毫无关联的两个专业之间的竞争,这样也是公平的。其次,在免试学生的名额比例上,必须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即可以少于设定的名额比例而不能多于这个比例。在操作中发现,在相当多的学生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教师出于情感因素增加一、两位同学,则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食言,而且同水平上的其他学生对教师也有非议,且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释此类事件。事实上,名额增加的免试学生也并不一定比其他学生会优秀到哪里。因此免试名额可少不可多,只选取最优秀和最突出的。最后,免试制度的指向性太强,容易带来班级或专业学生的两层分化。一般而言,每个专业每个班级都分有“学霸”“学渣”“一般学生”,或分为勤奋上课学习的学生、没有目的按部就班学习的学生、每堂课多是来睡觉或玩的学生三个层次。客观而言,免试制度的出发点是把“学霸”筛选出来,因为有些“学霸”并一定能在试卷考试中能赢得“学渣”,且對于在考试中作弊的行为不予认可,甚至反感。那么通过作弊而得到较高分数的学生在各种考评中就会占有优势,这对坚守诚信原则、勤奋学习的学生是不公平的。但更重要的是带动“一般学生”,积极引导他们进入“学霸”。如此一来,对那些来玩的或睡觉的学生、“学渣”来说,免试制度对他们就是免疫的,并不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勤奋的、“学霸”则进入免试,班级或专业的两层分化就会出现。当然,由于免试的学生名额有限,这种分层不一定明显,但在某一宿舍就有可能出现利益相关方学生的对立,甚至产生矛盾。可以考虑解决的方法是,教师让渡部分考核权利,让班级部分学生参与考核,以达到更大程度的服众。

当然,免试制度还在摸索中,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高校思政工作是积极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8日.

[2]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2018年4月.

猜你喜欢
考核方式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
基于“微课”模式《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