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材 饶俊平 廖伟锋
[摘要]目的 研究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在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时对其神经功能所产生的影响,为求在临床上应用何种方法有效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寻求最佳途径。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91例急性脑梗死首次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选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患者行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7、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神经预后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7、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7、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预后不良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結论 对于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而言,使用阿普替酶和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但也均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十分注意;与尿激酶溶栓相比,阿替普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所产生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早期脑梗死;阿普替酶;尿激酶溶栓;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5(a)-0084-04
Influence of Alteplase and Urokinase thrombolysis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ultra-earl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HEN Pei-cai RAO Jun-ping LIAO Wei-fe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 Yuedong Hospital,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Meizhou 5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Alteplase and Urokinase thrombolysis on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uper-earl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t the first onset, and to find the best way to effectively treat super-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 in clinic. Methods A total of 91 patients with the first onse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March 2018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46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45 cases) by selec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lteplas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Urokinase thrombolysis. The NIHSS scores before treatment and 1, 7 and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adverse reactions and neurological outcom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NIHS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t 1, 7 and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NIHSS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1, 7 and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ate of good prognosi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rate of poor prognosi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ultra-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use of Alteplase and Urokinase thrombolysis has a good effect, but there are also possible adverse reactions, therefore,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Urokinase thrombolysis, the use of Alteplase has less impact on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therefore, it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Ultra-early cerebral infar; Aplitase; Urokinase Thrombolysis; Neurological function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许多人产生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是日益增加[1]。在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的比例超过80%,已在医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也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生活,给其家人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2]。目前,临床上用于溶栓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尿激酶溶栓和阿替普酶,其中阿替普酶是国际公认的合理有效的溶栓药物,而尿激酶也在我国得以证实其有效性[3]。对于两种溶栓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在临床治疗中该如何选取才能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预后,是当前医学界所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探讨阿普替酶和尿激酶溶栓在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时的效果以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旨在找出更适合的临床治疗药物以及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抽选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6~68岁,平均(57.11±1.7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5例,既往心房纤颤10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22例;年龄46~70岁,平均(57.42±2.0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4例,糖尿病13例,既往心房纤颤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納入标准:①纳入研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年龄为18~90岁,且在发病4 h内入院接受治疗,经各项检查确认为急性脑梗死;②在入院后对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得分均≥4分;③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接受溶栓治疗,并签署同意书,纳入研究的患者在意识上无明显障碍。排除标准:近期内进行过大型手术或遭受过严重创伤的患者;经期、妊娠期的女性患者。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脑梗死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纳入研究的91例患者所进行的分组具有均衡性,在此方面不具有显著差异。
1.3治疗方法
首先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和记录,包括有关神经系统的各项检查以及患者的用药情况。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应用NIHSS评分表对患者入院后接受治疗以前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测量并记录。实验组患者给予德国进口的阿替普酶(国药准字 S20110052)注射,剂量为0.9 mg/kg,最高注射剂量不得超过90 mg,将其加入100 ml的生理盐水中,根据说明书介绍按照1∶1的比例进行溶解,持续静脉滴注1 h。对照组患者行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国药准字 H32023290)注射,将125万U的尿激酶同样加入100 ml生理盐水当中,30 min之内完成静脉滴注。用药期间,要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检测其血压以及心率等指标,一直持续到用药后24 h,在此期间,所有的抗凝治疗也应停止。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7、14 d的NIHSS评分进行比较,满分42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NIHSS评价表因其可重复使用,而且具备简单、高校等特点,所以为世界上大多数神经病学领域的研究者所广泛采用;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情况以及肝功能异常等;同时对两组患者发病后30 d进行随访,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对其神经预后效果进行评价,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2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7、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7、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发病后30 d改良Rankin表评分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发病后30 d进行随访,实验组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预后不良率则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神经病学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溶栓药物的研究,证明早期溶栓治疗对于小面积梗死和畸形的患者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对于神经系统功能中度或重度不全的患者[4-6]。目前,我国在临床上已有较多的药物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多项研究显示,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对改善患者精神损害症状以及患者的预后都是十分安全有效的[7]。阿普替酶作为纤溶酶的活化剂,可促进纤维蛋白降解及血栓的溶解。同时临床研究显示,阿普替酶所具有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于抑制血栓的再生和促进栓塞血管的再通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8]。尿激酶溶栓是一种从健康人体尿液中提取出来的蛋白水解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加速溶栓,但尿激酶本身无法与纤维蛋白进行结合[9]。
关于两种药物的应用广泛程度,目前,只有我国和日本在临床实践中真正使用尿激酶[10],其主要原因在于:①国内许多医院已经参加了“九五”攻关测试,通过这一项目对尿激酶的性能以及具体使用有较为系统的了解;②与阿普替酶相比,尿激酶溶栓耗费成本低,更为易得,对于部分医疗保障系统并不发达的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尿激酶溶栓无疑是更好的选择[11-12]。所以,与阿普替酶相比,虽然尿激酶溶栓不是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理想溶栓药物,但其是一种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方法。由于成本、推广程度等原因,很多基层医院可能没有条件获取和储备所需的阿普替酶,因此,在严格筛选溶栓患者的基础之上,合理使用尿激酶溶栓早期进行脑梗死患者治疗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并能在客观上更有利于医院的临床工作[13-14]。
研究资料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普替酶和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对改善预后和改善生活能力无显著差异。研究显示,阿普替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都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是阿普替酶或尿激酶溶栓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必须严格掌握溶栓药物的禁忌证和适应证,并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发病时间,规范溶栓使用的时间,以达到更好的溶栓效果[1]。相比于其他药物而言,上述两种药物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本研究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不同的药物注射治疗,比较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对于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1、7、14 d,使用阿替普酶的实验组的NIHSS评分也均低于使用尿激酶溶栓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均有显著改善,而且两种药物相比,阿普替酶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较小。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但两组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药物的使用均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十分注重药物的用量以及用法,并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对两组患者发病后30 d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表评分记录其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显示,使用阿替普酶的实验组其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使用尿激酶溶栓的对照组,而预后不良率以及死亡率则相对较低(P<0.05),提示阿替普酶能够更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都是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药物,而且两者虽然都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但相对而言安全性高。两者相比,阿替普酶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较小,而且更有利于患者的良好预后,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红利,刘骅,张光伟.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华西医学,2017,32(8):1255-1257.
[2]周琴,魏天星,余飞,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 23(17):2438-2441.
[3]鲍宇,李国忠.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7):633-635. [4]李文山.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7):86.
[5]张月秋,李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7):80-81.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7]刘琴,周海云,方岩.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4):30-31.
[8]赖舒帆,朱钦辉.高龄与非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静脉溶栓方案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6):44-47.
[9]刘冰.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48-49.
[10]金洪珍,周淑文,许丁.尿激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3):304.
[11]曹恂,胡文辉,夏东,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2,7(10):1204-1205.
[12]王云,刘定华,吴伟.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3,39(6):1923-1925.
[13]周业旺.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986-987.
[14]朱致娟,李勤,何静,等.尿激酶及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比效[J].中外医学研究, 2017,15(7):107-109.
[15]周鵬.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42-44.
(收稿日期:2018-08-30 本文编辑: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