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叶 季晓瑜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这也对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着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落后、不完备、师资力量薄弱、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明显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教师培养、完善农村教育教师制度、坚持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理念、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等方式,优化教育资源,解决资源共享问题,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而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尤其以优质教育资源最为突出,城乡分配不均,资源共享的城乡、区域程度低。同时,农村学校的基础信息设施落后、不完备、优质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使城乡之间的教育产生明显的差距,使农村在教育这一环节落后,缺乏创新活力。因此,将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地共享,建立、完善合理的资源共享机制,发展农村教育,焕新其活力,对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共享、“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以及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一)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新战略的相关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就要求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公平性的提高。在十九大报告中也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被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农村,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这是党和国家遵循历史的必然结果,是党深入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了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就必须关注农村教育问题。
(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农村的现状
随着国家在教育中投入资金的增加和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的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然而,要达到教育强国的目标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那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有效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供需、配置之间的不平衡。然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这一机制在农村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完善。
(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刻不容缓,而教育是实现乡村繁荣美好的重要途径。在农村教育中,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不公平等问题尤为突出,那么研究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问题就变得极其重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共享,一方面能够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从而促进乡村的振兴、繁美;另一方面,能够解决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大融合、繁荣昌盛,焕新国家的活力。
二、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落后、不完备
城乡之间学校基础设施、教育基础信息设备差距明显。城市学校基础设施完备,供学生学习、娱乐,信息设备先进,课堂教学方式多样、科技化,优质资源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得到传递,进行最高效的共享。相反,在一些偏远山区和农村学校,一些基础设施落后、不完备,如课堂基本的供学生学习的课桌椅、黑板破旧,供学生放松的娱乐设施稀少。当然,更不用说先进的信息教学设备,根本不具有或者稀少、落后,以致乡村学校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到优质教育资源,造成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公平、不平衡,造成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同步;无法让农村的孩子得到最优质的教育,无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活力,无法让孩子们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平;无法最大程度、最大效用地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城乡师资力量、教师质量差距明显。大部分教师选择留在工资待遇好、生活水平高的城市学校进行教学,城市学校教师量多质高,充分运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高质量、高效率教学。而在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志愿或者留在农村教学的教师不多,经常会有一个老师教多个年级、多个学科,一个班几个年级同时教学的现象。同时,落后的辅助教学设备也使教师无法最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农村的教师也无法最及时地了解到城市学校的教学,城乡的教师之间无法进行最有效的沟通。农村教学的经济压力以及课程的压力,都使许多教师望而却步。
然而,就目前来说,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教师支教,鼓励教师进入偏远地区和农村进行教学,予以一定的资金、政策上的支持。但就目前农村教育情况来看,政府仍需要继续深入政策上多方面的支持。
(三)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明显
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明显。城市经济水平高,对于学生教育的经费投入多,城市学校有当地政府、名人校友、社会大众等的支持,包括经费上支持,使得学校的学生享有最先进的教学设备、最及时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城市學生的家长也会在学生的课外有各种方面的教育经费投入,是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而在农村学校,政府不仅仅是要支持当地的教育,还要以多种形式支持当地的经济、生态的发展。所以,我们也已经看到政府作出的努力,但农村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要社会大众都参与其中,共同促进农村的发展、乡村的振兴、城乡的一体化。
三、关于优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措施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落后、不完备的直接原因就是教育经费不足,所以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政府要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倾斜。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就要通过政府的力量来缩小差距,实现教育公平。政府可以对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图书馆、音乐美术设备等硬件进行资助,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其次,可以通过社会力量来完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个人力量也不容小觑,国家可以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教育慈善事业,为农村及贫困地区捐赠图书馆等基础设施。最后,要成立监管部门来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与使用。为了防止教育经费被擅自挪用及教育经费无法合理运用等现象出现,政府要成立有关监管小组或部门,实时监控,公正公开,保证每一分钱都能落到实处,所有资源都能合理运用。
(二)加强农村教师培养,完善农村教育教师制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优质的教师资源可以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更多的人才,所以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完善农村教育教师制度。首先,政府需要淡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即在健全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发展制度中,坚持统一标准、进行统一考核。[2]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之间共同发展。其次,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城市与农村的教师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一定时间的岗位流动。避免以往只有农村教师向城市学校单向流動的尴尬,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进步,均衡城乡间的师资力量。最后,政府要优化农村教师的就业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优质的教师人才,给农村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空间和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三)坚持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理念,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要缩小城乡之间教育的差距,那么就要坚持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理念,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政府要建立城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为资源共享提供平台。城市学校中优质的教材和学习资料可以通过搭建的网络平台和农村学校分享;城市学校中优质的教学视频可以通过远程、光盘等手段进行传播共享;城市学校也可以为农村学校的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双方教师进行经验、技术和知识的共享。通过这种资源共享机制,农村学校软件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有了一定保障,有效推进城乡共享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伟大胜利[J]前线,2017(11)
[2]柏龙彪.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研究[J].柏龙彪.农村济,201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