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超
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从小看的是外国的动画片,接受各种价值观的影响,长大后又受到影视领域“哈美”“哈韩”“哈日”等潮流的冲击,对西方社会的关注逐渐增强。而近些年网络发展迅速,青少年可以更方便地从网上获取各种国际性和全球性的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方面引起了当代青少年对于国际问题、国际形势的兴趣,对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养成起到了启蒙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判断力和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面对网上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无所适从。
相应的,我们对于当代青少年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养成教育又迟迟跟不上形势,这样便使得当代青少年在自发和盲目地选择信息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对于中国的一切事情都盲目地拿西方价值理念来评判,表面上似乎够“国际化”和“全球化”,实质上片面地接受了西方的价值理念,没有足以涵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视野和胸襟,同时对本国的认识也流于表象化。这种所谓的“世界眼光”是徒有外表,骨子里是赤裸裸的西方中心主义。另一种趋势是伴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步强大,爱国主义情绪逐渐高涨,部分青少年受到国内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片面排斥西方的一切价值理念,从而导致对于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拒绝和排斥。这种倾向实际上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盲目的爱国主义。以上两种趋势在青少年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上都是遗毒甚广的。这表明了当代青少年不是缺乏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而是缺少主流的教育和引导。这就是当前青少年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和知识水平提高,信息技术进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国人对境外的事物增加了想要了解的兴趣,从而产生了认识世界,亲身体验异国他乡新异之处的要求。特别是青少年走出国门与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进行直接交流,缩短了相互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差距,从而学会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作为农村中小学的同学们受家庭条件所限,境外旅游还是极少数同学才能实现的愿望。然而就是要抓住这一极少数的有限资源来发挥它的共享效应和传播效应。让他们把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从而去影响周围的老师与同学。
本次德育讲堂将“小璇同学畅谈出国游记”这一主题贯穿其中,告诉大家要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人才,就要具备放眼寰宇的大气魄,能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
首先,印象最深的是当地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品质。在所到的几个国家,不分种族,不论肤色,经常可以听到亲切友好的问候,看到充满善意的微笑,妙龄少女愿意走入游客的镜头,白发老妪会步蹒跚地为你领路。
其次,厉行节约已成社会时尚。欧洲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很高,但他们崇尚节俭,反对奢侈。而在这其中,德國的经济发达,在欧洲当居第一。但他们富而不奢的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著名作家马克思·弗里施生前说过一句话:“天堂需要良好的管理,更需要每个人的自律。”
再次,对艺术怀有崇高的敬意。欧洲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面对街头演奏者,听到动情时,他们纷纷将钱放在艺术家的吉他包里,这也是欧洲人民对艺术表达尊敬、对劳动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
欧洲文明灿烂辉煌,即使去参观精美的建筑或者艺术品,依然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和背后的故事,这个时候,系统地阅读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多的收获。因此,要想对欧洲的历史、文化以及整个欧洲文明有深入的了解,除了置身于实地旅游,还需要做的就是多阅读相关书籍,这会使我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如果不能多方面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维,只顾埋头做自己的事情,那么就无异于闭门造车,永远也无法进步。我们必须了解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思想差异,学会与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以及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有效合作,这样才能具备所需的国际视野。
欧洲的优美环境、人文情怀、历史成就使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为之动容,同学们或慷慨激昂,或深情热烈地畅谈,表达出浓烈的家国情怀,感染着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
课程的最后,由老师带领同学们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即在坚守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接纳、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要能够站在全人类和全世界进步的视野去观察和思考。
通过此次课程,同学们对于世界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因而本次课程的意义可以理解为: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拓宽了认识欧州的渠道。课堂是最基本的信息渠道,如历史、地理、政治、语文、英语等,但这种“畅谈游记”的形式让同学们更能生活化地去认识欧州地理名胜、自然风光、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以及国际交往的基本礼仪、不同的习惯与禁忌等。
2.生活实践与思想教育的统一,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虽然网络上提供了关于欧州的海量信息,但最缺乏实地体验,这也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国际视野重要渠道之一。抓住这一教育资源,采取这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去畅谈、去发问、去交流、去感悟,从而激发了兴趣,提升了能力。
3.国际与国内的衔接,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发现。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产生“这是个什么样的欧洲”“和我们以前认识的一样吗”“我们处在什么方位”等基本的思考,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直接、更真切地去感受,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编辑 陆思寒
上课时,我只是对着语文课本发呆,想象着中世纪威尼斯繁荣的光景;也许只是留恋于地理频道,想看着别人眼中的世界。就在这样无限的憧憬中,暑假,我和姐姐背起行囊,带着满心欢喜,飞越地平线,到达了充满诗意和浪漫的远方——欧洲。
从飞机眩窗向外眺望,形状不同的白云掠过身旁,湛蓝的天空相得益彰,大地上零零星星镶嵌着田野边角的村落,像一颗颗撒落人间的珍珠。在转机飞往意大利的途中,我们领略了从艳阳高照到夕阳西下的欧洲大地,有像刀削的冰川地貌,有只看见海岸线却看不到终点的地中海,有绵延起伏银装素裹的阿尔卑斯山,也有许多湖泊装点着郁郁葱葱的松林山……好似一不小心就跌入了梦幻世界,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美好又变化多端。
走在欧洲的大街小巷,首先感受到的是来自心底的恬静。那里的人们过着一种悠哉的慢生活,他们每天9点开门经营,11点闭营休息,下午2点重新开业,3点有个下午茶,6点街上就已回归到清晨时的宁静,这时街上的盏盏灯火陆续亮了起来,夜幕中摇摇欲坠的星星也为在外奔波的游子照亮回家的路。这似乎和我们每天忙碌的生活格格不入,是啊,我们每天都过着像翻日历一样的生活,失去的,错过的,迟到的……只是美好易逝,也许要等欣赏过各种风景后,才愿脱下红尘的华服,细数平淡中的落花流水,以随遇而安之态,回归生活本真,奔赴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