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我的父亲是1978年入伍的老兵,曾在武汉军区服役,他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就是曾经当过兵。从我记事开始,他给我讲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在南疆守卫国门的那些战斗经历。而我们家与“国门”的故事就从我父亲入伍的那一刻开始。
1978年2月,父亲人伍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开始了他十几年的军旅生涯。1979年3月2日,接到上级紧急通知,父亲从河南平顶山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到达广西的一个边境小城凭祥,随即开始紧张的战前适应性训练。为了捍卫祖国的边疆不被敌人侵犯,保护边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连队尖刀班的骨干成员,父亲在第一时间就写下了请战书:“虽然我入伍只有1年多的时间,但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体能较好,多次参加师团级侦察兵分队集训,各种常规武器都会使用,平时在二连各项军事技术考试成绩优良,有条件参加战斗。同时,我家中有兄长2人,姐姐3人,我事前已与家人交代好了,万一我不幸在国境上光荣了,母亲有人赡养,恳请上级组织批准我参战!请战人:王国發。”此时的父亲带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已经做好了随时为守卫国门流血牺牲的准备。很快上级组织就批准了父亲的请求,在随后一系列的边界战斗行动中,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不怕牺牲,勇敢战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军事行动的胜利。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一晃我已22岁了,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自幼就接受军营的熏陶,从小就崇尚金黄色的领章帽徽,也自然有一种从军报国的情怀。因此,大学毕业后我毅然选择加入公安现役部队,成为一名入警大学生干部。经过6个多月的入警培训,我被分配至福建边防总队一个较为偏远的六等海岛边防派出所实习工作,开始了为祖国守岛的历程。工作一段时间后,守岛生活的枯燥与寂寞,让我有些后悔当初的选择。于是,我开始打电话向父亲倾诉,他总是耐心倾听我的诉说,宽慰我守岛可以磨炼性情,要我调整心态,多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充电,还时常给我讲他在南疆守卫国门,战斗在一线的故事。
老父鬓白不忘家国,儿子又岂敢蹉跎青春。在最青春的年龄把炽热的精力献给警营我认为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个男人最有价值的人生追求。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边防所干事、到大队部参谋,从机关到基层,我一步一个脚印走了出来,终于不负父亲的嘱托和期望。
去年,我调到湖北边检,从一名沿海边管人变成了一名镇守国门的边检人。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我不断夯实边检业务根基,力求练就过硬本领,更好执行边检勤务。我坚信,不管是当年父亲在自卫反击战中面对枪林弹雨的那份视死如归、守土尽责的情怀,还是如今自己在三尺验证台,认真履职查验、服务出入境旅客的工作态度,都代表着我们一家两代人对国门的深情守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虽与父亲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制服样式不同、所在岗位也不同,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守好国门,期望祖国越来越强大。这是一份深藏于两代人内心深处质朴深沉的家国情怀。
(作者单位:三峡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责任编辑: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