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丁文 谈玉坤
国家级新区是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全面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南湘江新区自2015年4月获批成立以来,紧扣“三区一高地”的定位,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统筹融合3个区市、5个园区,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重、人才为本,强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聚力改革攻坚,提升开放水平,展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和奋进风采。
2018年10月份,湖南湘江新区经济发展局通过第三方评估与自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经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湖南湘江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了中期评估。获批3年来,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12.4%,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018年,新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0亿元,同比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亿元,同比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5.6亿元,同比增长16.5%,分别高于省、市2.7、2.9、3、4、10个百分点和2、2.4、1.5、4、3.4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5.2%;市场主体增长4.5万家,同比增长30%;单位GDP能耗下降3%。湘江新区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两型社会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发展建设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国务院批准新区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省委、省政府和长沙市委、市政府对新区发展高度重视,省政府正式批复《湖南湘江新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湖南湘江新区加快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明确17条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新区管理体制日趋完善、产业创新成效突出、创新创业蓬勃发展、两型改革树立样板、要素改革深入推进,新区在创造发展新优势的同时,形成了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效应,释放了改革创新的强大红利。
从评估结果来看,湘江新区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一是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好发展,但依然存在发展结构不优、创新驱动、产业驱动格局尚未形成等问题。二是体制机制尚待进一步理顺。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三是开放发展短板仍然比较明显。开放平台缺失与外向型产业不强并存。四是部分经济指标增长压力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进展相对滞后;辐射示范功能仍然偏弱,新区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208.85亿元,占长沙市比重为20.97%,在全市发展中的贡献占比仍有待提升。
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是改革的产物,产业是新区发展的根本,创新是新区最鲜明的气质。在新时代,新区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找準发展短板,挖掘工作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主题,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优化需求侧管理并重,稳投资、促创新、提消费、补短板、兴产业、增特色,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在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支撑示范引领作用。
(一)突出稳定有效投资强基础
投资是需求的基础,是促进形成有效供给的重要推动力。要继续坚持项目为王,促进稳定有效投资。一是积极推进国家、湖南省在新区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按照固投“在地统计”(项目建设地)的原则,国家、省在新区范围内的项目能够进入全社会固投范围,这些项目投资额度大,促进作用强,加大与市铁办和铁路部门的对接,加快渝长厦高铁和长沙西站的建设,同步开工建设渝长厦长沙西—湘潭北联络线,加快长益复线等干线道路建设,加快推进湘江航道治理等项目。二是保持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力度。抢抓“六稳”的机会,特别是近期提出的加大融资力度,争取政府专项债券,放宽规范性PPP项目包装的窗口期,积极争取国家和湖南省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基金,加强项目包装和策划,加快推进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特别是民生项目、生态环境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三是加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进度,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推进招商首席责任制,延伸到项目建成投产纳税阶段,引导工业项目加大投资。激励技术改造创新,建立财政资金竞争性安排机制,对共性技术攻关、协同创新等重大创新项目建设的支持。四是设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引导基金,探索成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政府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鼓励资本向新一代信息网络、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投资。加强技术创新源头储备,制定政策吸引资本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围绕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一批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
(二)突出高新产业发展强优势
发挥新区科教资源密集的比较优势,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主要以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及产业化高地为引领,紧盯智能网联汽车、基因技术、增材制造、信息终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创新型新兴产业,巩固提升高端装备制造、先进储能材料、移动互联网、新材料、食品等产业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主要以打造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和服务高地为引领,加快发展研发创新孵化服务、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产业服务、生命健康服务、普惠金融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业态,形成新区发展新动能。一是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力度和上规力度。协调科技部门支持新区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对成功认定的企业给予一定奖补支持,鼓励服务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建立健全帮扶工作机制,促进中小企业上规模。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对接科创板,对接金融办加强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和储备力度,建立科创板后备企业数据库,培育推荐优质科创企业,建立科创板上市“白名单”机制,为优质企业提供注册上市快捷通道。在积极推进银行贷款、担保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多种直接融资方式的基础上,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探索优化简化融资流程,鼓励支持企业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二是加速发展动能转化,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致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及产业化高地,支持自主可控计算机、智能装备、北斗卫星、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创新成果转化,在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命技术、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等5大高端制造业中选择市场前景好、技术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引进或重点培育,大力培育在关键技术领域和关键部件制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技术型“小巨人”企业。三是以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为重点,培育一批品牌价值高、增值能力强的高技术服务企业。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与制造业生产相配套的高技术服务企业,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互动。积极打造高技术服务与制造业的融合平台,新建一批具有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性质技术服务平台,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吸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团队和机构入驻,提升高新区科研和产品开发能力。四是健全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体系。要在土地供给、园区规划、企业融资、人才引进、财政奖补、税收优惠等方面,建立健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湘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龙头企业、研发投入总量靠前企业、研发投入增量较大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高企业、科研成果丰硕企业及产值规模增长较快企业的奖励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