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新
受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一书的影响,进入2018年冬,“帮教育”提出了“走向生活的教育”和“看得见的教育”。
事实上,仅从学科的角度讲,当我们提出“看得见的教育”时,我们的视线并没有指向语数外等中考学科,而是指向体美音史地生等,并在行动上强调两点,一是要建学科教室,二是开展项目式学习。
一所学校或一个校长不可能帮助每一位教师去完成其学科教室的建设,而事实上,每一间学科教室只与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教师的个性相关联,学科教室的建设是每一位学科教师自己、并需要和同学们一起搭建一间“房子”,所以我们更加强调:学科教室需要教师自己去完成其内容,学校需要提供的仅是一个毛坯式的物理空间及将教师的设想变成现实的资金支持,也就是说:“学科教师的样子,就是其学科教室的样子。”所以,一个等待的教师、没有行动的教师,其学科教室会始终没有踪影。
在光谷实验中学,当“帮教育”强调教育要走向生活,强调“看得见的教育”时,除了原有的音乐学科教室、生物学科教室、心理学科教室、创客教室以及理化实验室和少量的功能教室及体育场馆,进入2019年春,美术组的学科教室建设是最为显著的。
美术教学更应当是一种“看得见的教育”,但一直以来,在这个校园我们很少能够看到美术的样子。其一是因为以前的美术课堂发生在语数外的教室里,空间所限,教师和学生无法将绘画的工具和作品存放在这样的教室里;其二是學生的作品基本在纸上,被教师叠放在办公桌上,或被学生自己藏在书包里,无法呈现给大家;三是受传统教室的影响致使教师更注重教学生画画,而不是让学生创作。
基于需要开陶艺课的原因,我们把视线聚焦到了“陶”身上,“陶”是我们曾经的生活,是一种正在消失的文明,无论是从生活的角度还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学校都有责任将其保存并且传承下去。
“陶”,可以成为连接“教育”与“生活”的桥。
开设陶艺课程,让旧陶为陶艺课程营造环境。绿化教室、办公室,甚至校园中的厕所,去掉曾经的绿植塑料盆用陶来代替,还是一种环保意识。我们还可以让同学们在旧陶上作画,这样陶与教育会联系起来,而且更容易让我们看得见。陶,除了生活的味道,本身也是一种中国文化,这足以让教育在“陶”上发生了。
站在父母和老师的角度,“帮教育”将教育定义为“教育是一种帮助”,认为教育是一种“帮”,并且强调“帮”在现象上指向教育的过程与方法,在本质上指向教育的目的,指向人的能力、责任和精神,指向一种生命的能量。
2019年2月20日,是新春开学的第一天。如同往年,每到新学期伊始,总有家长带着孩子想转入这个校园。这些家长和同学慕名来此求学,无论基于政策的原因能否如愿,我们都应当给每一位家长和同学一种“家”的感觉。那天清晨,家长和同学被请进了“物外书吧”,让他们在等待咨询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阅读。但我觉得,仅仅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还是不够的,因为教育没有发生。
倘若我们更进一步,比方说,告诉每一位孩子,给父母倒一杯茶,并小心烫伤,那么,孩子们还没有“进来”,教育就已经发生了。这时,我相信家长们一定会觉得:这个校园很强大,值得等待和期待。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