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线黑洞照片

2019-06-19 02:55苟利军黄月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数据量视界分辨率

苟利军 黄月

2019年4月10日21点,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6地的视界面望远镜发布会上同步发布。

经过漫长的等待,在全球200多位科学家的努力之下,第一张黑洞照片新鲜出炉。

长久以来在电脑上模拟得到的黑洞形象,第一次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这张来自视界面望远镜的照片里,M8了中心黑洞如同电影《指环王》中索伦的魔眼,在温暖而神秘的红色光环中间,是一片深黑的无底之洞。

这个圆环的一侧亮一些,,另一侧暗=些,原因在于吸积盘的运动效应一朝向我们视线运动的区域由于多.普勒效应而变得更亮,远离我们视线运动的区域会变暗。中间黑色的区域就是黑洞本身——光线无法逃离之处。

19.8年,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了“黑洞”的概念,而100多年前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就、对黑洞做出了精确解,今天我们又收获了第一张黑洞的照片,人类对黑洞和宇宙的认识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2017年4月全球8个射电望远镜阵列组成虚拟望远镜网络“事件视界望远镜”并拍下第一张黑洞照片之时,我们就曾写到,“人类第一次看到黑洞的视界画,无论我们最终得到的黑洞图像是什么样子——是像电影画面一般壮观恢宏,或者只有几个模糊的像素点——事件视界望远镜都意.义非凡,这是我们在黑洞观测史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观测结果不仅仅是一张照片那么简单,它一方面呼应着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一方面也将帮助我们回答星系中的壮观喷流是如何产生并影响星系演化的。我们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真是好运气。

两年之后,这张宝贵的照片向幸运的我们也提出了更多的问题。

这张值得全世界6地同时兴师动众发布的照片,究竟是怎么拍出来的?

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联合了其他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开展了激动人心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全球多地的8个亚毫米射电望远镜同时对黑洞展开观测。

它们北至西班牙,南至南极,向选定的目标撒出一条大网,捞回海量数据,以勾勒出黑洞的模样。

事实上,亚毫米波段和我们非常熟悉的可见光有著天壤之别。这个波段我们是无法直接看到的,所以利用亚毫米波段给黑洞拍照,其实就是得到黑洞周围辐射的空间分布图。

对于我们日常接触的光学照片来说,它反映的是光学波段不同颜色或者频率的光子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分布情况。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亚毫米波段“黑洞照相馆”的原理了。

尽管是在单个频率进行亚毫米波段观测,但由于黑洞周围不同区域的光子所产生的辐射强度不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光子强度分布图,然后假定不同的强度对应着不同的颜色,就能够得到一幅“伪色图”。图中的颜色很可能是科学家根据个人喜好自行设定的颜色——这也可以解释M87的照片为什么是魔眼色,而不是电影《星际穿越》中黑洞“卡冈图雅”的亮黄色。

光学照片的清晰度取决于分辨率。根据天文学家所了解的知识,要想提高望远镜的分辨率,我们可以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是降低观测频段光子的波长(等价于增强能量),二是增加望远镜的有效口径。这一次,通过VLBI技术对全球8个不同地方的望远镜进行联网,我们得到了一个口径达l万千米的望远镜。在VLBI技术相对成熟的射电波段之内,科学家们选择了能量最高的区域——毫米和亚毫米波段。

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卡冈图雅”黑洞有着深不见底的黑色中心与立体清晰的气体圆环,此次发布的照片里的M8了为何模糊许多?

然而,尽管我们现在的亚毫米望远镜基线已经达到了l万千米,但由于空间分辨率刚达到黑洞视界面的尺寸,所以在科学家们观测的有限区域内,分辨率就相当于有限的几个像素。在《星际穿越》电影当中,天文学家基普·索恩设想的黑洞形象,包括吸积盘的许多具体细节都通过技术手段呈现了出来。然而在真实的情况下,我们在照片中只能看到吸积盘上的几个亮斑而已。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既然我们可以将两个望远镜放置得很远从而实现更高的分辨率,那么我们能否只用两个望远镜来完成黑洞照片呢?

很遗憾,不行。观测要求的不仅仅是分辨率,还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细节,而高灵敏度则能够让我们看到更暗的天体。

如果未来能让更多望远镜加入到这个阵列,我们就能探测到更弱的辐射区域,看到更多的细节,得到一张更加清晰的黑洞照片。

视界面望远镜201了年开始给黑洞拍照片,2019年才发布成果,为什么这张简单而“模糊”的照片“冲洗”了两年之久?

首先,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量非常庞大。2017年时8个望远镜的数据量达到了IOPB(相当于10240太字节),2018年又增加了格陵兰岛望远镜,数据量继续增加。庞大的数据量让数据处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其次,在数据处理的过程当中,科学家也遭遇了不少技术难题,比如黑洞附近的气体处于一种极端环境当中,其运动有着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还专门开发了特定的程序和工具。

最后,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最终数据处理的时候,严谨的科学家们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分别处理、分别验证。这两个数据中心,一个位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另外一个位于德国的马普射电所。二者彼此独立地处理数据,也彼此验证和校对,保证了最终结果的准确可靠。

猜你喜欢
数据量视界分辨率
我国科学家发明计算超分辨图像重建算法拓展荧光显微镜分辨率极限
高刷新率不容易显示器需求与接口标准带宽
AMAC
机视界
视界
视界
ARM发布显示控制器新品重点强化对分辨率的支持
电力营销数据分析中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
视界
从600dpi到9600d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