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污染防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2019-06-19 01:07谢洪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8期

谢洪

摘 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实现乡村振兴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当前我国农村的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的突出问题,农村污染防治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为此本文将具体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提出有益的改善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文明建设;改善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8-0024-02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环境的改善毫无疑问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建设还有一定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所以加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1 当前农村环境现状及产生原因及危害

我国是农村大国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现在生活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和沟渠坑塘里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败。(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超多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污染农田土壤,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透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环境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甚至匮乏,特别是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5)乡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未能得到有效处置。这些废弃物如果超标排放就会污染环境。而且在环境中还会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畜健康造成危害。(6)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7)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威胁到人畜的饮水安全。由于农村受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及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比较薄弱,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农村污染问题前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农村环境的脏乱差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指数,造成了危害。不仅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

2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

农村环境改善要从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上着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养殖业和种植业污染防治、落后乡镇企业污染治理等方面全面着力解决大气、水、固体废物的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

2.1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作为重要内容,使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林银山”的理念。农民是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基层乡镇政府应组织开展普法活动积极宣传环境保护各项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探索建立健全环保责任意识清单,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落实环保责任体系,树立村民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人翁意识,将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到思想上,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并逐步转化为自觉行动。通过激发农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来提升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主动拒绝农村污染行为,切实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2.2 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程,着力解决农村垃圾污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白色污染问题,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乡村振兴,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重点突出以县域为单位统筹谋划,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扎实推进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垃圾、污水的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统一排放。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城镇污水管网延伸不到的村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统一收集后采用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治理。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提升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机制,各村庄要合理配备垃圾清扫和密闭式收集设施;有条件的村庄要建设乡镇密闭压缩式垃圾转运站。二是防止土壤污染,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化肥和农药减量使用,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原则,严格控制农药增长率,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同时加强管理防止农用膜对耕地的污染,通过推广使用加厚地膜。三是加大规模化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对畜禽粪便实施综合利用,做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引导养殖规模化,发展绿色养殖,对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严格落实环评要求实施“三同时”制度。四是控制农业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严禁焚烧桔杆,积极扶持秸秆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率。五是积极推进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改善当前农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农村经济的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

2.3 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村容村貌

一要全面推行“三改”(改路、改水、改厕);二要认真做好“四普及”,重点普及沼气、太阳能热水器,改变传统固有生活模式提高生活质量,扶持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通过清洁燃煤替代、煤改气、煤改电等方式减少煤炭散烧直排的污染排放;三要全力推行“三绿化”,绿化环境,建设生态新农村。开展植树造林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提升田园风光品质,创建干净、整治、绿化的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村庄。

2.4 提高资金投入,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加大环保治理资金,技术投入,加强环境治理工作,通过加大各级财政运维投入,保障已建成的污染處理设施稳定正常运行。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提高农村污染治理资金的投入比例,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建立各级政府补助、村集体资金及社会资金参与、村民合理付费相结合的费用分担机制。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将农村的环境保护纳入到当地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规划当中,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责任制,将环保工作责任到人,成立专门的农村基层环保管理机构,设立专(兼)职农村环保工作人员担任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

2.5 严把生态红线,发展绿色产业

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生产生活统筹,以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调整结构,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要把生态环境红线作为乡村产业发展准入的基本条件,依据严控生态功能区和布局要求,严格乡村产业能耗和排污总量控制。

2.6 加强环境执法、强化督导监管,严惩违法行为

开展农村环境执法检查,强化日常监管,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重点打击偷排偷放、非法排放(倾倒、处置)有毒有害污染物等违法行为。严控农村小“散乱污”企业环境污染,建立联动监管机制,加强环境监管和巡查检查,落实基层执法监管力量,设立本村村民为主的监督管理员,发挥村民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性,做到环境监管全覆盖。加强农村环境监控能力建设,实现环境质量监控全覆盖。进一步合理优化监测体系,全面加强乡镇级监测能力建设实现乡镇监测全覆盖,建立覆盖全面的监测网络。逐步提升大气、水监测监控能力,提高预测预警水平,科学评判能力,加强应急预警管控,完善联防联控机制。

2.7 保障措施

一要制定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调动全村力量,大力营造全民用心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要透过广泛深入宣传、层层组织发动,将环境保护的目的、好处、资料、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要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术的新型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加快各种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三要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根据客观状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 结语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民幸福,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当前农村环境的现状,探索适合农村农业发展保护农村环境的绿色道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