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完全有能力更好(观察家)

2019-06-19 08:17梁海明
环球时报 2019-06-19
关键词:港人香港经济

梁海明

中国内地庞大的市场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内地好,香港必须更加好。香港要担当起作为世界进入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但它的发展不能也不应只依靠内地。只有依靠自身积极求变,香港的未来才能变得更具特色、更加国际化,才能协助内地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政策的落实,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香港经济当前面临的问题,除了外界讨论较多的制造业空壳化、楼价高升、贫富差距拉大之外,还有一些新现象。比如,身为国际城市的香港,其国际化程度正在下降,港人的视野、见识收窄了,由国际化转为欧美化,甚至“股市化”。多数港人对世界的认知仅仅集中于欧、美、日及中东地区的少数几国,且仅仅对上述国家中能影响股市、汇市波动的事兴致勃勃,没有兴趣全面、深入到经济、文化、社会及传统等各领域中去。对除此之外的国家,港人往往兴味索然,未能及时捕捉到众多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令香港丧失了不少发展机遇。

再比如,专才赴港实际上并不大“专”。过去二十多年,香港虽与新加坡一样引进了超过100万各类人士。但不同的是,新加坡引进的绝大多数是高学历人士,且他们当中大多数选择在新加坡定居、工作。而香港引进的人士平均学历并不高,纵使是高学历专才、优才,也是“身在香港心在外”,多数只为寻求一张香港身份证,未能有效地为香港经济发展作出各界期待的贡献。

“港”问路在何方?外界有一些悲观的论调,但笔者的态度是乐观的。

时代总在适当的时候“眷顾”香港。翻开过去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史,香港每隔十年、八年均会遭遇一道坎,无论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港人移民潮,皆令香港经济、社会动荡,但很快又激发出“起死回生”的顽强生命力,推动香港进一步向前发展。

笔者坚信,香港未来如果要重新起步,应至少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其一,香港需要重新发展制造业。自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制造业开始北上内地之后,留在香港的工厂成了不再生产产品、没有生产工序的“空壳”。制造业的消失成为香港近年经济的一大困局。港人如再继续眷恋炒楼市、炒股票赚快钱,或者寄望内地大力支持继续提供优惠政策赚“容易钱”,只会导致香港经济走入死胡同。香港更需要的是多打造高端制造业、创新产业,生产更多“MadeinHongKong”的产品,而非仅仅是由香港投资的“MadebyHongKong”产品。

其二,香港要重返外向型经济,成为新型亚洲贸易中心。除了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创新产业之外,香港另一个需要转型的重点是外展化。新型贸易不是大家熟知的进出口商品传统贸易,而是“离岸贸易”,它涉及的商品、服务事实上并不进出香港,而是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提升香港的经济:一是子公司获利后,返回给香港母公司的利润回报;二是子公司协助香港母公司在管理、金融服务、产品设计、外销网络、物流等方面,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融入更大的国际市场,获取更广的资讯,更快地学习技术并获得技能,开辟新的投资领域,这不但能推动母公司发展壮大,也能推动出口高速增长。

香港未来应进一步依靠“离岸”发展模式,才能不断扩展和转移外展网络,将投资、贸易与国际市场连结起来,并结合香港本土强大的金融、服务业,共同促成香港成为新型亚洲贸易中心,甚至是亚洲乃至全球价值链的管理枢纽。

其三,香港应该更加国际化,扮演中国内地“走出去、引进来”的中间人角色。长期作为国际自由港、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过去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资源与经营经验,可充当“引路者”带动内地企业“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香港还应在此过程中扮演“推动者”角色。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核心竞争优势并非只是中央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或是前往香港上市的公司数量,而是以律师、会计师、投行和专业咨询等众多专业人士所组成的“群聚”效应,在这种非常交易导向的氛围之下,未来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和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其四,必须提升创新力。在内地创新企业、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之际,香港失去创新力了吗?香港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创业?这是笔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实际上,香港的创新能力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微信中语音传送功能,最早是由香港公司“GreenTomato”发明的。但是,香港有香港的问题。香港高校教师考核“以论文论英雄”,而教师们获得的专利有没有成果转化、专利是否有授权买家,均非考核标准。再加上,由于香港高校教职员工的薪酬普遍较高,成果转化对教授并无很大的诱因。而且香港各高校对于知识产权的政策不同,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学校拥有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大部分,而教授只拥有小部分,这个规定还适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研究成果,成果转化对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经济诱因同样也不大。相关产学研机制需要做进一步改革。

中央政府对香港政府的政策不会改变,只要众多港人取得共识,重归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香港未来依然是一块得天独厚的福地。▲

(作者是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港人香港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香港ifc商场
香港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