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肉瘤样癌一例

2019-06-19 08:24王芳芳胡喜斌孙新海陈月芹
放射学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术区样癌肉瘤

王芳芳, 胡喜斌, 孙新海, 陈月芹

病例资料患者,女,28岁。查体发现腹膜后占位1 d,一般情况好,双肾区未扪及肿块、无叩击痛,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无腰痛,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行全腹部薄层CT动态增强扫描:左侧腹膜后见一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影,大小约7 cm×6 cm×8 cm,病灶内以囊性低密度成分为主,增强扫描包膜增厚区域三期增强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呈延迟强化征象(图1~3),CT值分别为52 HU、58 HU、57 HU;病变内另见多发分隔影,可见强化,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尚可,邻近组织略受压、移位,腹腔内见多发小淋巴结影。

图1 动脉期左侧腹膜后见以囊性低密度成分为主的巨大病灶,未见明显强化。 图2 静脉期左侧腹膜后巨大病灶,边缘见强化。 图3 延迟期病灶包膜增厚,呈延迟强化征象,病变内另见多发强化分隔影。图4 病理诊断:肉瘤样癌。 图5 术后1个月双肺出现转移灶。 图6 术后3个月复发,术区出现软组织病灶。

手术及病理所见:切开左侧后腹膜,可见巨大腹膜后肿瘤,手术台下剖开切下组织,见肾上腺肿瘤,包膜完整,质硬,9 cm×7 cm×5 cm大小,与腰肌粘连,腹主动脉旁见肿大淋巴结一枚。

镜下所见:细胞核深染,异型性明显,胞浆丰富,嗜酸性,异性细胞弥漫性分布,伴大片坏死,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癌细胞CK(+),CAM5.2(+),CD10(+),Vimentin(+),MyoD1(-),Desmin(-),CD117(-),CD34(-),SMMHC(-),S-100(-),CD57(-),CD68(-),PGP9.5(+),TFE3(-),CA9(-),RCC(-),CK7(-),Ki-67(+,>50%)。病理诊断:①左肾上腺肉瘤样癌伴显著坏死;②(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4)查见转移癌(图4)。

患者术后1个月术区出现软组织病灶,双肺出现转移(图5);术后3个月复发(图6),术区出现较大软组织病灶。

讨论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同时具有上皮和肉瘤样间质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很少见,影像诊断困难,定性诊断仍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诊断肉瘤样癌须特别注意肉瘤样组织所占比例,文献明确[1]提出肉瘤样组织比例须在50%以上,若比例过少,宜诊断为癌。肉瘤样癌发病率低,发生部位广泛,以上呼吸道、肺、乳腺较多,发生于腹部比较罕见,腹部的SC文献报道多见于肾脏、肝脏[2],也有对直肠SC[3]和肠系膜SC[4]的报道。

另外腹部SC恶性程度极高,病情发展迅速,极易发生临近组织侵犯和远处转移,预后很差,术后生存期多不超过一年[5]。本病例患者术前10d胸部检查未见转移灶,患者术后1个月术区出现软组织病灶,双肺出现转移;术后3个月复发,术区出现较大软组织病灶。

本例患者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仅表现为腹膜后的巨大占位,影像学表现以囊变坏死为主,延迟强化,与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影像学表现极其相似,由于SC发病率很低,极易误诊为其他肿瘤,本病例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文献[6-7]指出腹部及肾脏肉瘤样癌CT扫描表现多为较大的囊实性肿块, 囊变坏死位于肿块边缘,囊性区边缘及分隔明显强化,囊内见轻中度、延迟强化区域,本病例也为囊实性肿块,囊性坏死多,包膜和分隔多成延迟强化,其CT表现与腹部及肾脏SC案例报道影像学表现比较相似。对于发生于肾上腺SC的国内案例报道罕见,因此对于此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未有定论。本病例意在提高影像学诊断医师对肉瘤样癌的认识,对此类影像学表现的腹膜后肿瘤可以与SC进行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

猜你喜欢
术区样癌肉瘤
基于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分析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一种可切换式多功能口腔治疗用吸引管的研制与应用
乙肝合并肝肉瘤样癌1例及文献复习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5例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分析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
盐酸肾上腺素稀释溶液用于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