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传跃
体察内心世界,倡导理性分析,让考生通过对某类问题或现实生活等的思辨,引发富有价值的思考,构成独到的见解,表达深刻的感受,这一特征在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尤为突出,不难看出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思维、新特点和新走势。如全国卷Ⅱ“幸存者偏差”,上海卷“需要与被需要”,以及江苏卷“语言”、天津卷“器”,这些命题无不具有思辨色彩。当下批判性思维全线飘红,任务驱动型写作大行其道,“分析性写作”“说服性写作” 推波助澜,正在形成“中国特色的命题模式”,思辨型材料作文定会是炙手可热的命题形式。
所谓思辨型作文是指在立意、构思等方面融注了辩证思维的因素,在理性的前提下给考生构建一个思辨生活与人生的平台,引导考生感悟生活,直面人生。“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思辨型作文命题通常以明确的话题或概念呈现,体现出思维方式的多向度、多层面,甚至体现出相对性与矛盾性,要有意识地让思维向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角度辐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发光。”思想发光的文章不可或缺思辨说理,没有思辨难有文章的深刻与厚重。那么,思辨型作文写作如何彰显思辨色彩呢?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善与恶、美与丑、正确与错误、成绩与缺点、光明与黑暗等两面性,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如果分析问题只抓住一面,就会“一叶障目,不识泰山”而走向片面极端。因此,说理不能凭主观想当然,要整体把握,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提高全面说理的能力,两面兼顾,同时有所侧重,有所突出,思辨色彩也就呈现出来了。如下面的文段:
这种渴望“被需要”的心态也是个人发展以及价值实现的一大推动力量。中国古代千万士人缘何寒窗苦读、悬梁刺股? 因为渴望被统治者需要。今之众生又为何发奋图强、努力上进?因为渴望被国家需要。试想,若没有这种渴望“被需要”的心态,他们之中能坚持努力的又有几人? 如是,今后又该由谁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责任? 是这种渴望“被需要”的心态,促使芸芸众生努力发展自身能力,提升自我价值。
可是,人仅仅拥有“被需要”的渴望就足够了吗? 若人人都希望社会主动对自己伸出“橄榄枝”,必将造成社会进步缓慢、文明发展滞后。因此,在心系他人、渴望“被需要”的同时,也要主动出击,满足这种需要。比尔·盖茨在电脑行业的成功仅仅来源于计算机领域对他的召唤? 马云在电商行业取得的成就仅仅来自于网上交易对他的呼唤?当然不是!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微软之父”,是因为他主动抓住机遇,迎合了社会和时代发展之需;马云之所以能成为时代弄潮儿,是因为他坚信“大家看不清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主动开辟了电子商务这片新的商业领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唯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迎合”社会、民族及时代需要,才能在“被需要”时脱颖而出,更好地体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2018年上海考生优秀作文《人永远活在自身之外》)
两段文字围绕“被需要”生发,先肯定“被需要”的心态是“一大推动力量”,然后笔锋一转说“仅拥有‘被需要’的渴望”是不够的,并列举比尔·盖茨、马云两个例子,指出他们的伟大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单单是有满足别人需求的心态。作者运用一分为二全面分析问题的方式,既看到“被需要”的重要性,也看到“被需要”的局限性。两面兼顾,以后者为论述重点,避免了说理的片面性、绝对化。
就问题谈问题,就事件说事件,这种孤立看待问题和事件的方式,往往导致论述缺乏广度,甚或走向“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极端。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和其他事物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在论证相关问题时,有意识地将视野放大,由一人一物一现象联想到与之相关的问题,通过与相关问题的联系来揭示中心论点,这种由此及彼、横向延宕的分析方式既能拓展论证宽度,又能彰显思辨色彩。如下面的文段:
苹果手机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便是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不一样的典型代表。在竞争对手不约而同地做起市场调查时,他却认为:虽然产品的生死存亡掌握在消费者手中,但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等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时,他们就会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就是凭着特立独行的个性,凭着洞见未来技术发展趋向的“魔力”,乔布斯“创造”出用户自己都不了解的需求,并且成功地将目标下的概念、技术、设计等一一实现,做出让用户惊叹的产品。正因为不一样,乔布斯的“苹果”才如此被用户需要。
拥有“治癌利器”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也是做到了最大限度的不一样的典范。该医院是国内首家以质子、重离子技术治疗肿瘤的医疗机构,其核心技术也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最尖端的放射疗技术,杀癌效果好且毒副作用小。因此,开业仅30 个月,医院收治的患者就破了千例,这些患者无论是在治疗还是出院随访阶段,肿瘤病情控制情况均较好。因为不一样,这家医院才如此被患者需要。
(2018年上海考生优秀作文《我们需要不一样》)
以“我们需要不一样”为题,观点是“只有做到最大程度的不一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被需要”。文章以2018年热播的综艺节目《创造101》中的现象级偶像王菊切入,这两段以乔布斯不做市场调研却做出最受欢迎的产品,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以尖端技术造福肿瘤患者为论据,拓展思维的广度,有力论证了“只有做到最大限度的不一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被需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一观点,这种辐射式效应的拓展,让观点更具普遍意义。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的,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才能目光深邃,才能揭示实质。静止看待问题,就会“只见君去,不见君还”而走向片面极端;采用不变的观点分析,就必然违背事理。横向延宕拓展了论证的宽度,纵向求索则开掘了论证的深度。议论文写作要抓住事物发展这一本质特征,透彻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思路才能纵横捭阖,论述才能辩证有力。如下面的文段:
更新自我,活在当下。无论何时,一个人要施展鸿鹄之志,必与当时的时代相同步。李白、杜甫等诗歌界的领袖,他们之所以在诗歌上一展壮志,正是因为站在盛唐的舞台上,他们与时代共荣。而鲁迅、李大钊等,他们有的以笔为刀,有的高呼救国救民之口号。正是在当时国家陷于危难之际,时代沉沦、黑暗,他们更新自我观点,为时代呐喊。而今,虽是和平年代,当科技日新月异,时代飞速发展,正是需要一个个善于更新的自我,活在当下,抓住当今时代的腾飞之翼。
适应时代,勇于创新。无论是改革开放的首创,还是“绿水青山”的呼唤,抑或是现如今“走好我们的路”的提出,都是时代最强音,是对时代召唤的践行,而回看“改革开放”首次提出之时,多少人曾在反对,不敢尝试;“绿水青山”之时,又有多少人在担忧经济发展会因此而迟缓。但这一切总归是发展起来了,而且越走越是阳关大道,在许多先辈们创新思维的引领下,敢于尝试、勇于尝试,不怕千山万阻而走出了一条条平坦之路。创新是适应时代的思维,而勇于创新更是付诸实践的行动。
(2018年甘肃考生优秀作文《时代在新,我们在行》)
文章要表达“更新自我,与时代同行”的观点,前段阐述从古代到近代再到当代,穿越时空,纵向分析表明了“一个人要施展鸿鹄之志,必与当时的时代相同步”的看法;后段通过回看,借改革开放的首创,“绿水青山”的呼唤,“走好我们的路”的提出,折射出改革开放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通过纵向分析表明了“适应时代,勇于创新”的看法。两段文字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事物,彰往知来,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和评析,说理深刻透彻。
议论文论证的逻辑性,往往是看条件分析是否科学全面,因果分析是否准确到位。结论应有前提性,当写作中得出某种结论时,不妨想一想,达到这一结论需要哪些要件,产生这一结论有哪些原因,这样也就把问题分析向前推进了一步,当然也彰显出深刻透彻分析的思辨色彩。或围绕相关问题横向比较,查找条件关联,或围绕相关问题纵深开掘,探究因果关系,不仅能够拓展写作思路,而且增加了认识的广度,更能提升论述的深度。如下面的文段:
有定力的人,首先是一个有知识积累的人。沃德之所以有勇气力排众议,是因为他是统计学教授,拥有丰富的统计学知识。这些知识能够让他科学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最后得出最科学的结论。所以说,坚持己见、做一个有定力的人需要实力。在人们坚信“人类是天之骄子”的19 世纪中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坚定地称人类和动物的祖先是一样的。这一观点广受质疑,但达尔文凭借自己20 多年的研究与积累,坚持自己的观点。后来,事实证明达尔文的观点是对的。拥有实力,才能做有定力的人。
有定力的人,也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对自己不迁就,对他人不盲从。当身边的人逐渐放弃初心,以得过且过的心态自我安慰的时候,青年作家孙晴悦说:“太强很累,不强更累! ”当别人面对权威人士,盲目随声附和的时候,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敌人强大到难以正面突破时,共产党人选择了游击战——不与强敌正面冲突,但绝不轻易向强敌缴械投降。
(2018年辽宁考生优秀作文《人生有定力,风雨不迷航》)
作者立足于“人生有定力”,表达了“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的看法。文章由材料中的沃德据理力争,力排众议,归结到“展示了他的人生定力”,进而明确“有定力”的重要性。这两段文字则是以典型为论据,进一层阐释做“有定力的人”的必要条件:“有知识积累的人”“有原则的人,对自己不迁就,对他人不盲从”。作者由材料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结论之后紧接着列出相应的条件,这样的论证不仅具有思辨深度,而且体现出逻辑的严谨。
事物的发展既离不开矛盾的同一性,也离不开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而共同推动的。提示了事物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规律。对立统一的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它准确地揭示了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问题,是议论文写作彰显思辨色彩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议论文写作要养成善于比照的好习惯,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如果加以比照,就可能得出新颖的结论,体现出论述的深度。如下面的文段:
善于抓住本质,就能看透世事,避免被蒙蔽。比如被媒体大肆炒作的“状元们碌碌无为,而落第者青史留名”,就是聚焦在已成为成功者的落第者身上却忽略了除少数成功者之外,还有难以计数的落第者一生籍籍无名,而青史留名的状元数量极为稀少。唐代事迹可考的29名状元中,有5 位当上宰相,8 位是尚书官员(此为一说),他们能从全国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国之柱石,怎能说他们碌碌无为呢? 别被表象轻易蒙蔽,能抓到本质,方能活得清楚。
而倘若只盯着表面,就会忘了背后蕴藏的本质。正如统计学中著名的“幸存者偏差”,就是仅仅从“幸存者”有限的样本出发,导致得出的结论与实际相悖。为什么公交车明明乘客爆满却还是亏本? 因为你只是在出行高峰期挤公交。为什么飞机失事那么频繁? 因为飞机安全着陆不会被报道。认识了“幸存者偏差”理论,才能透过现象探究本质。
(2018年重庆考生优秀作文《要看水底万丈深》)
作者谈论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这两段文字先说“善于抓住本质,就能看透世事,避免被蒙蔽”,透彻分析了被媒体大肆炒作的“状元们碌碌无为,而落第者青史留名”说法的荒谬;再说“而倘若只盯着表面,就会忘了背后蕴藏的本质”,以公交车亏本、飞机失事这些人们常误解的生活现象类比。前段侧重“抓住本质”,后段侧重“只盯表面”,前后对比强烈,而又统一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内核之中,体现出辩证统一的思维逻辑。
写好思辨型作文离不开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发散思维方式,或横向,或纵向,或求同,或求异,或对比,甚或反弹琵琶,养成多动脑子想一想的习惯,或许就能为写作打开一条路,开辟一方天。让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注入鲜活血液,写作才可能使分析步入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