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产解冻”屡禁不止打击治理须出组合拳

2019-06-18 08:36
中国防伪报道 2019年3期
关键词:骗局中老年人诈骗

广西百色警方破获了一起涉案金额达490余万元的电信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相比于最近频繁发生的P2P爆雷中以亿元计的投资损失,490余万元的金额只是毛毛雨,但此案中犯罪嫌疑人行骗时所依仗的噱头:“民资资产解冻”,却并非只是个几百万元的骗局那么简单。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切实增强识骗、防骗意识,凡是涉及“民族资产解冻”的项目都是虚假骗局,切勿相信,发现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民族资产解冻”在历史上真实情况

1979年5月,中美两国政府曾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解决资产要求的协议》,据此协议,中国大陆居民和单位被美国政府冻结的资产,将由美国政府于1979年10月1日全部解冻。

但此后,“民族资产解冻”就成了一些不法分子进行诈骗的噱头,并编造出前朝皇族宝藏之类子虚乌有的事情。

为解决中美冻结资产问题,中国银行会同有关部门从70年代初期起,在建立工作机构、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数据资料、提出解决对策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由于当时中美关系仍存在不少问题,所以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79年3月2日美国财政部长布卢门撒尔访华,草签了中美两国解冻资产的协议。中国银行积极参与中美解冻资产的谈判工作。国务院1979年4月20日批准,关于处理中美两国私人资产的分工是:向美国支付美元的工作,由财政部列入当年的国家预算支出计划;被美国冻结资产的收回工作,资金的调回和调回后的处理,由中国银行会同外交部负责办理。

在中美双方正式签订协议的前夕,美方突然提出被美国冻结的中方资产不能满足美方资产所有者要求偿付的问题,要求中方支付5000万美元差额。对此,中行根据掌握的资料,认定双方索偿的资产金额接近,确信中方完全可以收回抵付美方的金额。因此,中方提出,对中方被冻资产,采取由美方解冻,中方自行收回的方式。

经过一系列工作,1979年5月11日,中美两国签订了关于解冻资产的协议。协议中规定,美国及其国民对中国的资产要求,是指从1949年10月1日到协议签订日,被中方实行国有化、征收、干预和其他措施占有的在华资产。中國及其国民对美国的资产要求,是指从1950年12月12日到协议签订日,被美方冻结的资产。中国政府同意向美国政府支付8050万美元,作为对协议中所列的资产要求的完全的和最后的解决。美国政府同意解冻被冻结的所有中方资产。

就中方来说,在经济上只要能收回被冻资产8050万美元以上,就不吃亏。1979年9月9日,国务院授权中国银行办理收回中国被美国政府冻结资产的命令。同日,中国银行发出公告,要求持有美国政府冻结资产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及时将被冻资产的相关信息向当地或附近的中国银行办理登记手续。对外,中行抓紧进行催索联系。及时向国外代理行和美国持有我方冻结资产的企业、团体寄送国务院对中国银行的授权命令,请各代理行提供有关中方被冻结资产的清单,以便核对清理。

为了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中国银行向美方指出:美国的活期存款虽不计利息,但是由于中方资金被冻结,实际上已经变成长期存款,在此期间美方银行则运用生息获取利润,所以中方要求美方单位给我方自1950年冻结以后的利息补偿。

在清理收回被美国冻结的资产和对内清偿已解冻收回的资产过程中,中行都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美国9家银行冻结中方存款的付息问题,对美方提供的冻结中方资产的数字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以及对美国各州政府提供的数字有的收不回来的问题等等,都需要经过斗争,才能最大程度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经过中国银行的全行努力,在解决中美冻结资产的过程中,共索回被冻资金1.12亿美元,超额完成了中国银行向国务院保证的收回任务,维护了资产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的模式

民族资产解冻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诈骗手段,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其组织者往往宣称,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朝代灭亡之时,为了日后能够复辟,保存了巨大的财富,包括国民党溃败逃往台湾的时候,也在海外遗留了大量的资产。按照骗子们的说法,这些资产总额极为庞大,动辄以数万亿计,现在国家正委托一些民间组织或企业对这些海外“民族资产”进行解冻,你只需要缴纳很少一部分“解冻费”,几万元或者几千元,甚至几百元,就能在这些民族资产解冻后获得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超值回报。

许以厚利只是一方面,为了让人们更进一步相信民族资产解冻项目的真实性,组织者还往往以“民族大业”为名号对参与者进行洗脑。在2017年7月份CCTV2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与法》栏目播出的《“民族资产解冻”的秘密》专题中,一个以“中国梦·爱心集团基金会”为名主要进行纪念品收藏的组织,向参与者宣称,每个符合条件的会员都可以收藏一枚纪念币,买了这个纪念币就是爱国人士。纪念币本身价值6800元一枚,但是“发放善款的老人”表示其中的5800元要交给国库,因此每位爱心人士只需要交1000元即可,而“发放善款的老人”还给每位爱国人士奖励60万元的安家费。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到微信公号独角金融后台回复“解冻”获取报道视频。

这个“发放善款的老人”是此类骗局中的重要角色,一般被称为“守护资产的老人”,极为神秘。央视CCTV13的相关报道中,有一位黑龙江齐齐哈尔的“民族资产解冻大业”团队负责人王女士声称,巨额民族资产是个极少数人才知道的秘密,并称,民国时期有十七位要员,为了保护这些资产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他们都已经有100多岁。而这些百岁老人就是所谓“守护资产的老人”。

这听起来像不像一部神话剧?即使这个骗局看起来并不高明,但辅以“高额回报”“慈善”“上交国库”等高大上的名目,再加上一系列伪造的公章、证书,还是让许多中老年人被洗脑,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上交。

2017年4月份,一个叫做“慈善富民”的机构在网上传播4月25日“民族大业国际市场启动大会”将在北京鸟巢举办,只需要在微信群里交10元钱就能到现场领取5万元慈善金,还包食宿,大批中老年人因此从全国各地赶赴鸟巢。

北京市公安局紧急回应此事为谣言,但受骗老人坚持认为“这都是对大会活动的掩护,都是领导的策略”,有的老人甚至与劝说自己的子女反目。直到最终,所谓的“领导”没有出现,所谓的“包食宿”也没有实现,受骗人才渐渐醒悟。

这种诈骗模式的危害性有多大?据央视《焦点访谈》2017年4月报道,民族资产解冻诈骗项目“巨龙国际”的头目在微信群中宣称,已经由公司李总裁将存在美国花旗银行的一笔存款5万亿美元安全拿到了中国,放在了人民银行。为了让人相信,还配以伪造的红头文件以及与国家高层领导合影。

靠着这种漏洞百出的诈骗手段,“巨龙国际”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就迅速在全国范围内积累诈骗金额超过2亿元,已查清涉及到受害人数超过4万。

与之相比,被骗金额规模更大的案件还有很多,但由于此类案件中的受害人一般为三四线城市的退休职工以及中老年人,本来财产就不是很多,几万元十几万元可能就已经是全部身家,甚至在CCTV13的报道中被骗的还有一些是残疾、低保人群,可能连几百元对其来说都是一笔“大钱”。所以从其受害人群来看,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视。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洗脑性极强

1979年12月至198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连发三文,要求坚决制止收兑伪币等打着“资产解冻”旗号的活动,但该骗局却屡禁不止,并屡屡有人上当受骗。

专家表示,此类诈骗案件的受害者一般来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是贪图利益,容易被花小钱挣大钱的馅饼给引诱;其次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生活圈子比较窄,对骗局缺乏应有的判断力。尤其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对于骗局中宣称的国家战略、国家政策有着非同一般的信任,十分容易在类似的骗局中陷入进去。

比如在央视报道中出现过的受害人,一位乡村医生张先生,对“民族大业”笃信之至,即使前来调查取证的办案民警明确告诉对方,这是一个骗局,张先生也依旧不太相信,后来之所以配合民警也是因为觉得“有义务”。“为什么要加这个群呢?就是我们现在要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他的回答十分笃定。

当民警问道,“这种在微信群里交几块钱、十几块钱,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了?”他立刻说对。他还表示,“如果这个是私人圈钱,那他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如果是上交国库,那我就是支援国家建设。”

可是,私人在微信群里交的钱,怎么可能上交到国家?他认为,那都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即使民警再三劝说之下,也难以打消他对于“民族大业”的相信。

那么,普通人如何预防此类诈骗事件的发生呢?相比于中老年人來说,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对于各种骗局见识和了解得更多,可以对家里的长辈在此方面多做一些知识的普及和介绍。

另外,只要是涉及到要给对方钱的问题,一定要加强警惕,不要想天上掉馅饼的机会主动砸到自己头上;而一些宣称涉及到国家重大战略的项目,骗局居多,也要极力避免掉入陷阱。最后,一但察觉到情况不对,一定要赶快报警。

打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 须祭出组合拳

打着慈善富民的旗号,编造民族资产解冻的故事,的确令人怦然心动,但如此的套路深不可测吗?非也。媒体对相关案例的报道不能说不多,舆论对“民族资产解冻”骗局的指责已经是连篇累牍了。然而,“民族资产解冻”竟然成了“打不死的小强”,仍然顽强地生存在中华大地上,每年依然有设局者在堂而皇之发展会员,每年都会有部分民众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此情此景,无论是社会管理部门还是民众个体,都需要反思。

骗子瞄准“易骗”群体

纵观“民族资产解冻”等类似骗局,瞄准的大都是中老年人,也值得警惕。一则这个群体的信息来源相对闭塞,更容易被骗子牵着鼻子走;二则由于社会流动的加剧,中老年人普遍存在孤独感,骗子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个特性进行精准诈骗;三则这个群体生活稳定,大多积累有不少财富,而财商却不足,被骗子们挖掘其“商业价值”也就在所难免。因此,我们的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不仅要通过举案说法的形式,让这个群体对骗术了解知晓,而且还需对他们开展财商教育,引导他们合理理财投资。

贪婪让人走入陷阱

骗术并不高明,媒体时有报道,然而还是有人上当,被骗得“片甲不留”,归结起来无非就是“利”字作祟。设若每个人都能遏制人性的贪婪,即便骗子“口吐莲花”又能奈之我何呢?“民族资产解冻”等类似的骗局之所以能一直“涛声依旧”,击中的恰恰是人性贪婪的本质。因此,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审视自己,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时时遏制贪婪的本性,否则,指望剑走偏锋、走旁门左道,只能是最终害了自己。

常态化和持续性打击

“民族资产解冻”的案件被警方破获之后,警方每次都会在媒体上发出警示,要求民众擦亮自己的眼睛,切勿轻信上当。然而,等到风头一过,设局者依然我行我素,四处招摇撞骗,“捕猎”一些中老年人,这就需要各地公安部门不仅对“民族资产解冻”的设局者重拳打击,更需要做到常态化和持续性,只有在公安部门的高压之下,才能对那些违法犯罪分子形成震慑。

专门针对老人下手 “民族资产解冻”诈骗案逃犯落网

2019年2月18日,海口铁路公安处北港派出所成功抓获一名诈骗潜逃的网上通缉犯李某。

据悉,民警通过前期摸排工作中得到的线索,得知涉嫌“民族资产解冻案”的诈骗犯李某将通过广东湛江火车轮渡北港码头向海南方向逃跑。派出所迅速部署警力进行抓捕,18日10时成功将李某抓获。

据民警介绍,“民族资产解冻案”是一种兴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诈骗手段,谎称国家正委托一些民间组织或企业对海外大额民族资产进行解冻,只要缴纳很少一部分的“解冻费”就能得到超额回报,对象多为老年人,诈骗团队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社会危害性极大。民族资产解冻类的诈骗案件以前也有,多是通过见面来发展下线,参与的人不太多。但是近几年,犯罪分子开始利用新媒体手段,如利用微信来发展下线,一建群,群里的人被骗之后又建别的群,呈现裂变式发展。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2018年10月,北京市房山分局刑侦支队现案队接到线索,在北京市房山区某单元查获一个“民族资产解冻案”的诈骗团伙,涉案人员李某下落不明。随后,李某被北京警方以诈骗案上网通缉。截至发稿时,案件正准备移交立案单位做进一步处理。

警方提示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只要涉及金钱问题,一定要加强警惕,一旦察觉情况不对,立即报警。相比较中老年人,年轻人对于各种骗局见识和了解更多,可以对家里的长辈在此方面多做一些知识的普及和介绍,提高中老年的防骗意识。

猜你喜欢
骗局中老年人诈骗
康复护理针对疗养院中老年人的应用及体会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揭秘全国各地的骗局
欺世骗局
春节前夕小心“实名诈骗”
诈骗
那些永不过时的“骗局”
警惕电信诈骗
有钱的老人更容易受骗
中老年人的网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