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石博物馆:记录文化,传承精神

2019-06-18 09:51乔可可
高中生·天天向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雨花台雨花石南京

乔可可

专题策划:去博物馆了解一座城市

编者按: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我们不妨从博物馆开始吧。这些魅力纷呈的博物馆记录的历史悠久而深邃,展现的细节厚重而鲜活,承载的文化独特而深刻。我们在其中不仅能与历史对话,还能深度体会

这座城市別样的精彩。

古都南京,物华天宝,雨花石就是其中之一。雨花石质地晶莹,色彩斑斓,花纹变幻,观赏价值极高。雨花石不仅是收藏爱好者喜爱的珍品,更浓缩了南京地域文化的精华,是南京乃至江苏特有的文化名片。

南京雨花石博物馆,是全国首家系统收藏和研究雨花石的专业性博物馆,致力于宣扬雨花石文化,普及雨花石知识,展示雨花石的独特神韵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天花乱坠,雨花石的文化之路

如果说大自然是一座原始艺术宫殿,那么雨花石就是这座宫殿的缩影。国画大师徐悲鸿曾直呼:“雨花石的颜色太丰富了,我要拜它为师。”20世纪90年代末,在南京市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南京雨花石博物馆诞生了,南京有了可以一饱雨花石之美、了解雨花石知识的文化场所。

南京雨花石博物馆展厅外,有一块云光法师说法的大浮雕,记录着雨花石得名的传说:梁武帝时,一天,云光法师在雨花台讲经,说到微妙之处,感动神灵,遂降下一场五彩天雨。五彩天雨敲击在雨花台上,变成了一颗颗玛瑙般的石头。雨花石因此得名,成语“天花乱坠”也由此而来。

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雨花石自有其地质学上的来历。据地矿学家考证,雨花石是由古长江水系河流搬运而来的。雨花石之所以有不同的色彩,是因为其在原生过程中渗入了不同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本身有不同的色素,于是呈现出浓淡、深浅变化万千的色彩。

正是由于雨花石鬼斧神工的丰富图案,人们爱石、赏石、咏石,形成了独特的雨花石文化。

雨花石文化的起源,根据考古学发现和文献记载,大约是在六朝时期。当时,佛教兴盛,雨花台成为南京佛教的中心,因而孕育出了“云光说法,落花如雨,坠地为石”的传说。因这个美丽的传说,瑰丽的雨花石像是通了灵性,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倒,雨花石文化于是发祥。

据南京雨花石博物馆资料记载,历史上第一次雨花石文化热出现在明代万历年间。南京作为明朝留都,繁华依旧。明人有诗云:“于今太平三百年,献异争奇物华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产于南京的雨花石,引起了文人雅士的关注。一大批文人墨客或以雨花石著文立谱,或以雨花石入画,或为雨花石咏诗。

南京雨花石博物馆科普文化展厅内.最让人瞩目的是两座人物雕塑——王猩酋、张轮远,即“雨花三杰”(王猩酋、张轮远、许问石)中的两位。近现代是雨花石文化形态的成熟期和完善期,王猩酋、张轮远和许问石是该时期享有盛名的三位藏石家。

文史学家郑逸梅在著作中提到:“海内藏奇石,有北张南许之称。”“南许”即上海的许问石,“北张”即天津的张轮远。众人皆知张轮远,却不知张轮远正是受王猩酋的启发才对藏石产生兴趣。

王猩酋青年时代考中秀才,在家设立私塾,潜心教育四十余年。他对雨花石有特殊的爱好,数十年收藏雨花石500余枚。王猩酋撰写的《雨花石子记》,对雨花石收藏的历史、收藏标准、鉴赏品第、赏玩禁忌等,都做了深入的阐述,被誉为中国现代系统研究雨花石的奠基之作。

永恒雨花,难忘的红色记忆

雨花石很早便成为文人笔下的寄情之物,近现代的红色文化,更为雨花石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历史韵味。

1946年,周恩来、邓颖超率中共代表团在南京梅园新村工作期间,每次他们到雨花台,总要拣一些雨花石带回去,以寄托对烈士们的敬意。郭沫若来梅园新村访问,临走时,邓颖超赠送了一些雨花石给他。郭沫若不久写了《梅园新村之行》一文,文中写道:“正中一个小圆桌,陈着一盆雨花台的文石。这文石的宁静、明朗、坚实、无我,似乎也就象征着主人的精神。”

郭沫若通过诗一般的语言,将自己对雨花石的感受叙述出来,周总理的这碗雨花石也为后人留下了特殊的怀念,雨花石成为革命者坚贞不屈精神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在一首诗中继续深化了这一精神意象——“雨花有石凝鲜血”。在郭沫若心中,雨花石是烈士的鲜血浸润出来的美丽之花。

新四军战士艾煊在散文《殉难者的圣地》中说,早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同他一起的许多新四军战士们、第三野战军的战士们有着相同的心愿,希望打下南京后,一定要到总统府和浸透着战友鲜血的雨花台上去看一看。第三野战军总部于1949年7月从上海迁到南京后,将士们便怀着“朝圣”的心情去雨花台祭奠英烈。

因为雨花台烈士,人们对来自雨花台的雨花石寄予了深沉的情思,红红的雨花石也转化为革命先烈形象的物质载体,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红色记忆。

方寸之间,尽显意蕴之美

雨花石集六美(质、色、形、纹、韵味、意境)于一身,呈现出的各种山水、人物、鸟兽、树木等景象,巧妙地组合成一幅幅韵味悠远的图画,让人浮想联翩。

南京雨花石博物馆珍藏的雨花石,分为山水、人物、花鸟鱼虫、诗情画意等类别,每一块雨花石都有名字:“庭院深深”,一畦畦的春花开得正艳,如一颗颗镶嵌在石墙古村落里的明珠;“秦淮夜景”,桨声灯影里,画舫与河面灯火辉映,分外迷人;“关山万里”,长空、翠树、石纹交融了国画的笔调,仰观则气吞云梦,俯视则万象毕俱……

南京雨花石博物馆的一面墙壁上,悬挂着两幅组合成的“雨花石金陵十二钗”雨花石画。其中,“黛玉葬花”,黛玉荷锄,形神兼备,色调雅致;“宝钗扑蝶”,宝钗拿着大扇子飞舞起来,活泼可爱;“元春省亲”,元春身着大红猩猩毡,富贵荣华;“探春结社”,探春青春年少,吟诗作对,好不热闹;“妙玉修行”,亦仙亦人,茕茕独立,不落尘俗……雨花石的纹理恰似画家笔下的点线,虚实相生,构成了一幅幅跳跃婉转、飞动摇曳的图画,方寸之间,尽显雨花石的万千神韵。

雨花石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南京故事的载体。改革开放以来,雨花石迎来了一个辉煌的新时代,收藏、研究雨花石的人越来越多。

南京市一位领导曾说:“文化是南京的灵魂,南京的特色也是文化,要以文化为灵魂,全面推进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南京雨花石博物馆正在做的,就是让更多人欣赏到雨花石的文化精髓,让更多人爱上南京这张历史悠久的文化名片。

(责任编校/冯琪)

猜你喜欢
雨花台雨花石南京
南京比邻
雨花石遐思
“南京不会忘记”
雨花石的文化之旅
常宴铭
瞻前·顾后·融会·贯通
——以“分式”为例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美丽的雨花石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雨花石文化博物馆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