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忠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是中国第二大河,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在我国古代,也有过许多优秀的治黄“河长”,他们的治水经验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
东汉河长——王景
王景(约公元30—85年)是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公元69年,汉明帝决定派王景治理黄河。接受任务后,他动员了几十万劳工,施工约一年,西从河南荥阳,东到黄河入海口,修建了500多公里的黄河堤防,每隔5公里建立一个泄洪水闸(水门),安排专职河堤官吏进行管理,令其轮流放水。
王景系统地修建了黄河堤防工程,稳定了新河床,让黄河行洪路线大大缩短,水面比降(坡度)增加,水流挟带河沙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在许多险要的黄河大堤段,王景命人修筑了石块护堤和挑河建筑,以抵御河水对堤防的冲击。在堵塞决口时,他采用先在决口打入树桩,逐渐加密,然后填塞稻草,后用土石填堵的办法。
王景治理黄河之后到唐朝末年的800多年,黄河一直处于相对安流的状态,1000年内没有发生大型改道。
元朝河长——贾鲁
元朝河患十分严重,1344年5月,黄河在白茅口(今山东曹县境内)等地决口。6月,北岸的金堤决口,自此泛滥7年之久。受水灾影响的有河南、安徽、山东等地18个州县。城池被淹没,民房倒塌,庄稼被毁,百姓流离失所,纷纷背井离乡。黄河决口之后,时任都水监贾鲁奉命巡视河情,考察灾情,奔波几千里。
贾鲁(1297—1353年)是高平(今属山西晋城)人,曾经两次中举,28岁担任过东平路儒学教授,后在编纂宋朝、辽朝、金朝国史时,他主持编纂宋朝部分。
1351年,元顺帝委任贾鲁为工部尚书,负责黄河治理工程。他提出了两条治理黄河的建议:第一,修筑黄河北堤。第二,疏堵并举,让黄河回归故河道东流。
第一步,他命人疏浚减水河道120公里。第二步,在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到徐州路(今江苏徐州)的150公里修治缺口107处,修理北岸堤防约100公里。第三步,用沉船法堵塞黄河决口。贾鲁命人把27艘大船用大麻条绳、竹缆绞缚在一起成为“方舟”。方舟装石,依次下沉,层层筑起“石船大堤”。大堤合龙时,水势猛急,如从天降,怒吼咆哮,撼动船堤,众人议论纷纷,均以为无法完成。只见贾鲁神色淡定,有条不紊地指挥劳工完成了决口截流工程,一举堵住了泛滥7年之久的决口。
治河工程从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二十二日兴工,七月就凿出河道140多公里,八月将河水决流引入新挖河道,九月通行舟楫,十一月筑成诸堤,全线完工,使黄河复归故道,治河大功告成。
明朝河长——潘季驯
潘季驯(1521—1595年),湖州府乌程县(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明朝水利专家。潘季驯从1565年到1592年的27年内,四次主持治理黄河。他上至河南,下到江苏,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对黄河、淮河、京杭大运河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以往治河经验教训,提出了富有创新的治河建议。
他认为黄河最大的问题是泥沙堆高了下游的河床,从而导致黄河决口。因此,他提出了“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建议。即建筑两岸河堤约束黄河水流,让湍急的水流冲刷河底,让泥沙无法沉淀在河底抬高水位。
潘季馴还创造性地把堤防工程分为遥堤、缕堤、格堤、月堤,因地制宜地在黄河两侧配合使用。遥堤离河槽比较远,其作用是挡住洪水防溃。遥堤内紧靠主河槽修筑缕堤,用来把水流约束在河槽内,免其在河滩上漫流,让水流不断地冲刷河床,减少泥沙淤积。遥堤和缕堤之间修筑垂直水面的格堤,以备缕堤溃决时,水流被阻止在一格之内,以免其泛滥横流,水退,则本格的水依然回归河槽。在缕堤的弯曲险要地段修筑月堤,以抵御洪水的冲刷。
此外,潘季驯还动员了大量的人力建筑河堤,把黄河两岸的堤防全部连接起来,并加以巩固,让黄河河道基本趋于稳定。即使是现在的水利专家,也对潘季驯的治水功劳和他提出的“束水攻沙”的理论表示赞赏和佩服。
世界著名河工专家恩格斯教授叹服道:“潘氏分清遥堤之用为防溃,而缕堤之用为束水,为治导河流的一种方法,此点非常合理。”
清朝河长——靳辅
康熙初年,黄河南流的河道日益恶化,不断决口。特别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河、淮河一起涨水,奔腾四溃,决口34处。翌年,康熙调安徽巡抚靳辅为河道总督,开始大规模地治理黄河,历时10年之久(1677—1687年)。
靳辅(1633—1692年),字紫垣,祖籍辽阳(今属辽宁),隶属汉军镶黄旗。清康熙十年(1671年),靳辅在赴安徽就任巡抚途中,路经河北邯郸,见吕祖庵(吕洞宾庙)壁上题有诗句“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替先生借枕头”,甚为惊异。经询问,为游居吕祖庵中的平民书生陈潢所题。陈潢(1637—1688年),浙江嘉兴人,也有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陈潢布衣出身,青年时代就好读农田水利之书,并曾沿黄河上行直至宁夏河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前后,他学习了不少有关治理黄河的文献,研究了历代治黄经验总结和黄河流域的地理形势。两人相见,甚为投缘,靳辅即请陈潢辅助治河。
陈潢认识到黄河河防最大的难题是夏秋大汛,提出治理黄河要顺其性而利导之。他提出了从长远着想,从全局着眼,中、下游综合治理以根治黄河的设想。
靳辅采纳了陈潢的建议,亲临现场了解黄河、淮河河道堤防情况和水患的根源,并沿途向有实践治水经验的人求教,然后系统地制定了治理黄河、淮河、运河的原则,即:疏浚河道、堵塞决口、坚筑河堤、闸坝分洪、修守险工、疏浚海口。
在靳辅、陈潢的主持和计议下,经过10多年的努力,完成了塞决堵漏、挑河筑堤、建闸造坝等数以百计的大小工程,出现了黄河安澜、运道畅通、大片农田恢复耕种的局面。
靳辅、陈潢还发明了“测水法”,以测量水的流量和流速,从而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在水利工程学上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靳辅、陈潢遭御史郭琇诬告治河多年无功,被革职入狱。后来,康熙因数年河道未决、漕运畅通,查实后发觉是起冤案,处理了诬告官员,靳辅虽复出,但心力交瘁,不久病逝,而陈潢也已在一年前病死在狱中了。
靳辅生前著有《治河方略》,成为后世治河的重要参考文献。靳辅之后,于成龙、张鹏翮先后成为黄河河长,基本上沿袭了靳辅治水之略。靳辅的治河方法,有的至今还在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