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了孙子变孙子”说起

2019-06-18 02:07王波
妇女之友 2019年5期
关键词:儿孙家庭成员老同志

王波

前些日子,原单位组织近一二年退休的老同志一起聚一聚,老同志們听到消息异常兴奋,奔走相告,热切期待着聚会的日子早日到来。可是真正到了聚会的日子,原本十多人的规模,却只到了区区的六个人,这还要算上迟到早退的两位,想象中的热烈场面,弄得冷冷清清,令人好不失望。不是老伙伴们彼此不思念,更不是没有聚会的意愿,可是聚会真正运作起来,这些本来已经实现了时间自由的退休同志,很多人却不由自主地为了儿孙,彻底失去了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力,成了儿孙的全职免费雇员和保姆。一切行动以孩子们的需要和时间表为中心,每天的生活里有儿子女儿,有孙子外孙,唯一没有的是自己。就像一位老伙伴苦中作乐的调侃:“有了儿子,自己是儿子;有了孙子,自己是孙子。”话语中虽然蕴含着无尽的疲惫和苦涩,可话锋一转说起她的大孙子的种种言行,她便又眉飞色舞地鲜活起来,眉宇间跳跃着喜悦和自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这个时代悄然瓦解,家庭成员的地位也在无形中发生了改变,在尊老和爱幼这个情感天平上,孩子的砝码越来越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日益成为大多数家庭的共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他们就像幼小的禾苗,需要阳光雨露,还要躲避狂风暴雨的威吓和摧残。 而且从家庭的长远发展来看,众星捧月般地尽心呵护自己的后代,期盼其健康成长,快乐幸福也无可厚非,更是长辈们心甘情愿的付出,所以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渐渐变成潮流趋势。

凡事皆有度,对孩子的适度关爱和照顾是理所应当的,但无原则地迁就和溺爱孩子,就是完全错误的一种家庭教育模式。过犹不及,溺爱不是爱而是害,既影响了孩子的正确“三观”的树立,更削弱了孩子顺应自然,融入社会的能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仅如此,一个家庭中如果把关注的重点始终聚焦在孩子身上,还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比如有些妈妈生了孩子,为哺乳和照顾方便,就和孩子同寝,而把丈夫独自留在另一个房间,形成同居分寝的不正常婚姻形式;有的奶奶或姥姥为了照顾孙辈,长期在外地和子女同住,却把一个个生活自理能力本来就一般的老先生孤零零地留在家中,身心健康都受到损害。这些做法实际上就是把本应该属于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和精神关爱无情地剥夺了,偏离了家庭生活的正常轨道,长此以往必然引发一些本不该发生的家庭悲剧。

猜你喜欢
儿孙家庭成员老同志
感悟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表达敬意
爷爷奶奶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幸福的家庭
空军各干休所重视组织老同志撰写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