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宇
摘 要:阿拉伯国家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天然伙伴和重要区域,也是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力市场,该地区不同国家投资环境差异悬殊。本文基于我国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现状及特点,从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出口贸易、基础设施、文化环境、政治风险和经济开放度等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对阿拉伯地区投资环境,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在该地区的实施、深化我国与该地区投资合作。
关键词:阿拉伯国家;投资环境;“一带一路”
阿拉伯国家地处亚、非、欧交汇处,地理和战略位置特殊,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天然伙伴和重要区域;“一带一路”沿线覆盖13个阿拉伯国家,包括西亚地区12个阿拉伯国家和北非地区的埃及,占沿线国家总数的1/5。“一带一路”倡议下阿拉伯国家“向东看”趋势不断增强,我国积极开展对阿拉伯世界的投资,不仅满足了双边经济发展的需求,更是通过向该地区展现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模式,为双边谋求深远合作奠定了坚实牢固的基础,因此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推崇。
一、 我国对阿拉伯国家投资的现状与特点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我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对阿拉伯地区直接投资存量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16年我国对阿拉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1.5亿美元,同比增长74.9%。其中,2007-2016年中国对沿线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67%和31.55%,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工程承包及海外投资市场。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投资存在一些显著问题。例如,我国对阿投资产业较为单一,主要集聚在能源产业。虽然近些年该地区房地产业、旅游业和制造业也同样吸引我国投资流量不断提升,但规模远远不及能源业投资,再加上阿拉伯地区不同国家的社会稳定性和政治环境质量差异悬殊,共同加剧了我国对该地区直接投资分布不均问题,对未来双边持续、良好的投资发展产生冲击。
从投资市场潜力来看,阿拉伯地区海合会国家宏观经济稳定、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健全、人均收入高,尤其阿联酋、卡塔尔和沙特在“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评比中排名靠前,位居世界前20%,相比其他阿拉伯国家更能够吸引我国的投资。相应地,我国对海合会国家投资的不断增长,以及我国同卡塔尔、阿联酋设立200亿美元共同投资基金的落实,增加了我国对阿拉伯地区的整体投资力度,提升了我国与该地区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层次,为未来中国在阿拉伯世界更大范围的投资奠定了基础。从近年中国对阿拉伯地区的投资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阿拉伯地区投资规模的扩大,既有利于阿拉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又反哺我国供给侧改革,促进我国富余产能输出至阿拉伯地区,加速了我国投资建设走向国际的步伐。
二、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投资环境分析
(一)市场规模与潜力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的综合体现。阿拉伯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卡塔尔、科威特等国不仅拥有海湾地区规模最大且增长稳定的城镇人口,而且人均生产总值处于世界较高水平,而约旦、黎巴嫩、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也门、苏丹等国处于世界较低水平。2015年阿拉伯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82万亿美元,其中海合会国家、苏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11个阿拉伯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均高于世界增长率平均水平,体现出阿拉伯地区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为投资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保障。
(二)劳动力成本与素质
一般来说,一国的人均收入越低,劳动力成本越低。按照2014年世界银行最新收入划分标准,2016年阿联酋、科威特、沙特属于高收入国家,黎巴嫩、阿尔及利亚等国属于中高收入国家,约旦、摩洛哥、埃及等国属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毛里塔尼亚、也门等国则为低收入国家。在劳动力素质方面,海合会国家教育较为先进,能够保证国内劳动力具有较高素质,而巴勒斯坦、也门等国在教育质量上的落后,成为其国内青年失业率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低收入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占据优势,但高素质劳动力的匮乏,很大程度上会制约该国的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经济的中长期发展状况,进而影响中国对该国的投资前景。
(三)自然资源禀赋
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低,需要寻求资源以保障国内市场供给,因此东道国自然资源越丰富,中国的投资流入越多。阿拉伯地区石油储量大,开发成本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全球常规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和世界能源重要的生产基地,2016年仅沙特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3%。但与此同时,阿拉伯地区除石油资源之外其他资源相对匮乏,其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工业用料、设备和生活用品需要依靠进口解决,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对阿拉伯地区以能源进口和货物出口为主,双边贸易结构看似互补实则失衡,导致我国较常出现贸易逆差。“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阿拉伯地区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需要制定长远的能源投资发展计划,才能既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又能保证双边贸易结构互补呈良性发展态势,进而维护我国对该地区的投资建设健康发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
阿拉伯国家大多属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占其国内生产总体量偏低。基础设施建设最基础的条件是道路联通,目前阿拉伯地区除沙特、阿联酋等国具有较为完善的运输系统之外,其他国家受常年战乱或因政治冲突威胁影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阶段,对能源、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需求量大。2014年约旦、阿曼、卡塔尔、科威特、埃及、沙特阿拉伯、阿联酋7个阿拉伯国家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这将有力推动参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有望促进亚洲区域的互联互通,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投资走出去夯实了基础。
(五)文化环境
阿拉伯地区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的核心地区,与中华文化共同构成“一带一路”文化圈的重要内容,中阿双边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因而具有求同存异的良好基础。但阿拉伯文化体系以宗教文化为表现形式,当地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是我国投资不容忽视的因素,尤其部分国家以宗教为主导,同时部落文化、民族本位主义盛行,时常因教派纷争引发激烈冲突、暴乱,导致社会矛盾纷乱复杂,政经环境动荡多变,无形中增加了我国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除宗教文化外,中阿文化还在价值观、语言、民俗等方面差异显著,增加了我国投资企业触犯该地区风俗禁忌的可能,极易引发宗教冲突和文化风险,导致中国企业良好形象受到损害。
(六)政治风险
阿拉伯地区内部不同利益集团冲突所引发的政治动乱和转型的危机,不仅造成了国家内部动荡不安,也引发了域外国家地缘政治分歧,更加剧了大国之间的对抗与博弈,导致外来投资的风险与成本的增加。目前,阿拉伯世界部分国家虽然实现了政权更迭,但未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的民族冲突;摩洛哥等部分国家更是因受到周边国家的波及和影响,导致其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除了社会较稳定的海合会国家外,也门、叙利亚等政局动荡、冲突频繁的国家并不是对外资友好的地区。另外,阿拉伯国家普遍存在的腐败问题加剧种族和党派之间的矛盾,导致外来投资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引发中国投资项目周期长、成本回收慢等问题。
(七)经济开放度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动态发展,阿拉伯国家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升。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指标2018年统计数据,巴林、卡塔尔、阿曼、埃及、摩洛哥等国的投资自由度、营商自由度和金融自由度均在阿拉伯世界中位居前列,其中卡塔尔在多哈人民币清算中心开放交易后,凭借自身影响力及其金融服務能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在人民币需求满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自由贸易区建设也是对外开放的主要模式之一,海合会积极推动建立海湾关税同盟,但对于非成员国设置的壁垒较高,因此我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自贸区谈判尤为重要。
三、推进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投资的政策路径
(一)优选营商环境较好的国家
总体来看,海合会国家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治安状况,以及私有化改革均胜于其他阿拉伯国家。此外,2020年迪拜世博会、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2023年沙特全国铁路网的建成,以及也门、叙利亚、伊拉克等国的战后重建对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强烈需求,这些都可作为中国在阿拉伯地区开展基础建设投资的重要领域和方面。
(二)发挥出口贸易对投资的前导和促进作用
中国与阿拉伯地区有着良好的贸易合作基础,中国已成为了阿拉伯国家所需要的众多轻质工业品、机械产品、车辆和劳务服务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将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作为重点,以贸易为先导带动投资拓展阿拉伯市场,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并促进经济发展。
(三)国外投资产业带动国内产业链发展
通过对阿拉伯产油国的资源导向投资,将国内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源禀赋优势的国家转移,充分利用和发挥其丰富的资源优势来弥补国内资源缺口。通过对中低收入以下的阿拉伯国家的市场导向型投资,实现由“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向“国外生产就地销售”的贸易模式转型,拓展出口市场和减少贸易壁垒。通过产业结构导向型投资将中国劳动密集型生产转移到阿拉伯地区,满足当地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四)建立健全投资环境评估和综合服务体系
鉴于阿拉伯地区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我国需要加强对阿拉伯国家的政治风险和安全评估与研究,建立健全该地区投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鼓励涉外金融、保险机构加大阿拉伯投资保险业务力度,同时注重商业信用和汇率风险。另外,建议采取人民币交易以提高风险防御能力,充分利用双边、多边投资协定保障对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尊重当地宗教和文化习俗
通过建立高效沟通渠道,加强对阿拉伯地区的社会文化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尊重当地生活习惯和商业传统;通过了解当地国情和文化传统,提出加强人文交流和信息沟通的具体方案以促进中阿投资合作项目。投资企业可增加对当地宗教信仰、管理文化、经营理念以及法律法规的了解,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依托机制开辟多领域的双边合作
中阿合作论坛和中阿博览会是加强中阿合作的两大重要机制,分别从政治外交层面和经贸务实领域加强中阿双边对话与合作。自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至今,中阿合作机制越发成熟,经贸务实合作常态化趋势明显,近些年在人力资源、科技创新、新闻传媒、旅游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也蓬勃发展。中国应借此拓展与深化经贸投资合作机制,提升经济沟通功能的效率与水平。
(七)加强高新科技产业交流合作
除了积极参与到阿拉伯国家有关港口和铁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我国还将利用在大数据、5G通信、云计算和生物科技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与阿拉伯国家共同建设一批互利共赢、互取所需的重点项目,让先进科技惠及阿拉伯地区普通民众,提高当地民众对加强中阿投资合作的民间意愿,推动我国高新科技产业投资更快更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