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画这山的一角

2019-06-17 04:43宋梦寒
读者·校园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画院山水画时期

宋梦寒

在1100多年前的南宋,有一位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杨皇后,她精通历史,能诗善画,书法更是端丽娟秀、妩媚多姿,至少有八件真迹流传至今,在美国和日本的博物馆都有收藏。其中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三件书法作品中,有两件是她给画家马远的作品题的诗。这位母仪天下的皇后,人生的一大乐趣就是给画题诗,每每遇到自己喜爱的作品,必会亲自题款。而最让她心仪的就是画家马远的画。

马远是南宋光宗、宁宗时期的画院画家,出生于绘画世家。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加上他的儿子,从北宋到南宋,都是画院待诏,也就是皇家画院的高级美术师。家学渊源对一个画家的成长无疑是十分有利的,马远很早就在人物、花鸟和山水画方面表现出了超凡的才华。在20多岁的时候,他的人物画就得到了皇帝的御题。然而作为一名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姓名的画家,马远最杰出的贡献还是在山水画的创新突破上。

马远生活的时期是南宋的中后期。经历了“靖康之变”的南宋,虽然只剩下半壁江山,却仍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对外开放程度相当高的朝代,也是中华文明处于上升阶段的时期。特别是在“嘉定和议”之后,人民生活安定,抗金热情逐渐消退,追求雅致再次成为文人墨客的艺术创作原则。诗词歌赋也好,书法绘画也罢,都从繁复浓重走向了空灵清淡。北宋壮丽的全景山水被轻盈的边角小景所取代,有着自然诗情的水墨山水成为南宋山水画的主要形式。像对马远有深刻影响的山水画家李唐,他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万壑松风图》,山石险峻,松林高密。但到了南宋时期,他的画风就变得明润简练。他的《清溪渔隐图》水汽氤氲,草木苍翠,之前的雄浑壮美变成了婉约清秀。

马远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他也画水墨山水,同时又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南宋时期的山水画构图多采用“边角式”,画面中有大片留白,所以显得意境深远,给观者以无限遐想。马远就是运用这种构图形式的代表人物。因为他的山水画通常只取山的一角,所以人送外号“马一角”。

他的代表作《踏歌图》只有左侧画了一座瘦削的山峰,前景是一块巨石盘踞于左下方。近处杨柳依依、翠竹掩映,远处云雾迷漫、楼台和奇峰若隐若现。这种“一角式”布局,容易造成左重右轻和左实右虚的不均衡效果,所以作者在右边又画了一株高大的柳树,并让它贯通了上下空间,使画面既稳定又不呆板,既完整又不壅塞。画名之所以叫《踏歌图》,是因为在空旷的山野间,几个农夫踏着节拍边唱边舞边走。踏歌是当时民间一种非常自由的娱乐形式,人物动态的活泼、杨柳翠竹的婀娜与山峰的冷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细节的深入刻画与大笔渲染的洒脱相互映衬,画面因此生机盎然。马远在画中所渲染的自在欢乐的气氛使宋宁宗赵扩龙颜大悦,亲自为他题上了王安石的诗句:“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

因为马远只画山的局部,所以有人稱其为“残山剩水”,说他是在暗指宋代的江山残破。实际上这种取景构图方式仅仅是当时流行的审美趣味的体现而已,也是画家对自然景物高度提炼和艺术加工的结果,是属于美学范畴而不是出于政治的目的(还好皇帝是懂画的,没有因此加害于他)。马远笔下的山峰,要么直冲云霄望不见顶,要么峭壁参天不见山脚。有时候近处的山高,远处的山低,有时候四面皆空,只有中间一叶扁舟。他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大斧劈皴”,下笔简练概括、干脆利落,画风雄奇劲健。马远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化了山水画的诗情,在构成形式和艺术语言上的大胆创造也让他的画有了超越前人的感人力量。

从另一方面讲,当北宋的全景山水画已经发展到了极致的时候,南宋的画家要想突破就需另辟蹊径,所以从“远观其势”转变为“近观其质”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然而,同样从美学评价的角度来看,过于刻意的设计经营和一丝不苟的精致描绘,又往往会失去自然的天真与生气。所以像马远这样的院体画家又会受到文人画家的排斥,被认为“不免身为物役”。但无论如何,马远在艺术上的创新,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画院山水画时期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4 0位老朋友的寄语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程灿山水画作品
画院画家,真成了“印钞机”?
建国以来官办画院情状探查
各行各业办画院正造成当代文化灾难和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