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君
《室外泳池》何曦 纸本水墨 46×48cm 2015
江南城镇是中国当代社会城市生活中最有智慧、生机与故事性的地方。上海地处江南,其风俗文化与江南其他地方有不少相近之处。沪渎之地,襟江带海,开埠以后,日渐成为一个江海通津、人烟稠密、华洋杂居、五方杂处的城市,百年来风云际会,人文炳焕,更不辞细壤、不捐细流,洵有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特质与精神。近代海派文化正是以江南文化为基础和底色,广收博取,吸纳其他地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某些特质,经由上海这一大城市的熔铸与升华而成的都市文化,其中包含着诗意与美学、生活与习俗、个性与多元,包含普遍的文化意义和人文理想。
海派文化的滥觞曾为上海留下绵厚的文化记忆。改革开放四十年,江山如画,风雨如晦,上海筚路蓝缕,铸就辉煌。今天的上海面临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机遇,要继续勇当砥砺奋进的创新者与先行者,向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标迈进。近悦远来,生长于斯或八方来此的人都是上海城市这部人文大书的共同书写者。特别是大江南精湛的手工艺人,他们的手作与我们生活的日常息息相关。他们共同用作品表达宽阔的、关怀一切存在的不忍人之心及宇宙心灵,呈现江南多元包容与韧性的气质与优雅的上海气派,既柔美又刚强,既单纯又丰富,既沉蕴又宽广。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视角又可以多元呈现、阐释作品的主题,无限开放,无限精彩。英国的莫里斯倡导“手工艺运动”,认为最优秀的艺术家也是个工人,最卑贱的民间手工艺人也是艺术家,应该向那些传统手工艺人致以最深的敬意,因为不被俗世羁绊,他们有着最广阔的视野和最干净的内心,穿越无尽的岁月,直到永远。
他们共同用作品表达宽阔的、关怀一切存在的不忍人之心及宇宙心灵,呈现江南多元包容与韧性的气质与优雅的上海气派,既柔美又刚强,既单纯又丰
富,既沉蕴又宽广。
日常器物之美,最能引起我们对生活的眷恋。无论是静置案头的旧时相识,还是流年偶遇的惊鸿一瞥,那种器以载道的宁静与丰足,带着岁月静好的怡然与安稳,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状态,直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沉下心来。在这小小的器物之上蔓延滋生的,不仅有对传统手工艺的缅怀,更有对从容旧时光的眷念。
很多非遗传统手工艺,随看老一辈的匠人远去,生活习惯的更改,也慢慢消逝在岁月的红尘中了。手工艺人的失缺,标志着艺术和温情的时代和我们渐行渐远。
《海阔天空》何曦 水墨绢本 45×65cm 2018
手工艺与我们的文明史同在。老子和墨子都是手工业者出身,孔子的“依仁游艺”,其实也支持多种才艺。但很多非遗传统手工艺,随着老一辈的匠人远去,生活习惯的更改,也慢慢消逝在岁月的红尘中了。手工艺人的失缺,标志着艺术和温情的时代和我们渐行渐远。对于传统手工艺,一直有两种态度,与对待旧器物或建筑的态度相近。一种主张保留原生态技艺、环境或者说“修旧如旧”,认为残旧岁月本身就是一种历史,任何对象都不可人为添增,更不应去除任何细节;也有主张“修旧如故”,如法国保护修复专家Violet-le-Duc致力于将古物复原到未曾存在过的完整,即想象到的“终极完美”。现在提倡不要一尘不变地仿古,比如苏州一带提倡“苏而新”,“蘇”主要是古城风貌、传统手工艺与历史人文的延续,“新”主要表现于创意、新材料和多元合作。我们的传统手工艺主要靠言传身教在代际之间活态传承,并非一成不变,每一代都希望对之前的工艺有所创新和提升,其实更需要有一个良性的引导。
“文人”是中国历史上很独特的一个群体,一千多年来,以历代文人士大夫为主体,凭借书画艺术的平台,发乎创作,潜乎思辨,营造独特价值原则与独立图式系统以及自成格局的人文气象,对构建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也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孤例。与书画作品相对应,心性优雅细腻的文人,以超乎寻常的审美与要求参与到手工艺领域,比如对文房用品、日常器物的设计与改进等,从而大大提高了相关手工艺作品的格调与品位。我们应该向古代文人致敬,向传统致敬,将最好的手工艺活态传承并合作推广。
文化部的“非遗研培计划”,其初衷是异曲同工的,旨在让高校文人艺术家与民间手艺人强强联手、互通有无、协同创新,文人学者与专业设计师的参与,可以让手艺人的作品更有格局和空间,在审美与意境上更上一层楼。而手工艺人的技艺、经验与智慧,也将启发高校教师与专业设计师的创作思路与完成途径。我们希望通过结合非遗元素、技艺,引入当代设计理念,让传统手工艺迸发出另外一种有特色、有内涵的创意竞争力,走入更高雅的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海洋世界3》何曦 水墨纸本 33×33cm 2007
《诗经》里的巨人花园 (刺绣书包)
《诗经》里的巨人花园 (刺绣细节)我们又将耳熟能详的迪士尼动画《爱丽丝梦游仙境》与巨人花园系列呼应组合。我们去掉了兔子佩戴的怀表意象,改写成一件小C龙。
《思无邪(戴C龙的玉兔)》何曦 水墨纸本 28×28cm 2019
《思无邪——〈诗经〉里的巨人花园》系列文人空间作品就是文人与手艺人交流合作的一种探索模式与实践作品,也代表了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的融合创新。本次设计联手上海及江苏常州的非遗刺绣手工艺人、皮具设计师、专业画家,美术学院专业教师与平面设计师,多种专业与手艺人强强联手,资源互补,结合上海崇明手工土布与真皮等材料,将非遗手工艺与文人空间用品设计进行到极致。系列设计是在溯古的基础上结合创新,通过创新设计延续非遗传统手工艺的生命力,在尊重非遗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前提下进行挖掘与整理,共同打造中国式的生活美学。
我们从中国古代诗歌开端《诗经》出发,将目光投向诗意江南摇曳的花草与美好的飞禽走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最能代表优雅的东方式審美。我们选取了具有浪漫气质的草木、水波、飞鸟、游鱼等《诗经》里的意象,既有流光溢彩的江南风貌,又有海阔天空的海派气象。而《巨人花园》则是西方童话故事,作者为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讲述巨人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却不准任何人进入,花园废弃。有一天,由于孩童的来到,春天的美景又重现花园,触动了巨人的心,也让巨人懂得分享。我们的作品通过中西主题元素,渲染了和谐美好、海纳百川、自由包容、海阔天空的境界,仿佛重回美好生命之初,共建和谐的家园。我们又将耳熟能详的迪士尼动画《爱丽丝梦游仙境》与巨人花园系列呼应组合。我们去掉了兔子佩戴的怀表意象,改写成一件小C龙。C龙是红山高古玉的典范作品,也是华夏玉文化的代表。我们的团队师友们也像开启一次美好而梦幻的旅程,一路有鲜花盛放,惊喜不断。
我们首选上海中国画院画家何曦的作品作为刺绣的母本。何曦的绘画基于传统又跳脱传统,他认为迹有巧拙、艺无古今,甚至在他的笔墨世界中,山水、人物、花鸟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他用最单纯巧妙的水墨语言,优雅却不失冷酷地消解了传统架构和意境,从外部真实转向了内心真实,将传统命题做出现代演绎,与我们的创意初衷若合符契。何曦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阐释他的人文思考和悲悯情怀,突显出与时代审美精神和海派文化内核相契合的现实意义,从而成功实现了作为艺术媒介的中国画笔墨的当代转型。作为将海派绘画面向国际的代表人物,何曦为这套文人空间用品创作了海浪、荷花、飞鸟与鱼、兔子、灵猿等绘画主题,为作品的整体风格定下开阔、飞扬、自由、和谐的基调。
刺绣艺人张莉则是江苏常州苏绣(乱针绣)技艺传承人,也是“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2017染织绣研修班学员。乱针绣的特点在于“通于画理”。传统苏绣利用蚕丝的反光进行表现,而乱针绣则要避光。相对于传统苏绣的平针,乱针绣左右交叉,乱中有序,像素描一样,需要砌形,角度多变。同样的底稿每人绣出来的气质都不一样,表达出各自的绘画理解与审美旨趣。如果说平绣使用的是一种工艺语言,而乱针绣则是一种绘画语言,表达的是一种情感与思想、氛围与意境。
刘海粟先生曾对乱针绣给予高度评价:“以针为笔,以丝为丹青,使绘画与绣法融为一体,自成品格,夺苏绣湘绣之先声,登刺绣艺术之高峰。”乱针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江南一带家家户户都有精湛的女红技艺,杨守玉则是乱针绣的创始人,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蕙质兰心,手艺惊人。当时丹阳正则女校的校长吕凤子,聘请杨守玉做女校的刺绣老师,所以乱针绣的产生和发展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而杨守玉的表哥则是大名鼎鼎的刘海粟先生,他于1921年离开家乡,创办了上海美专,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前身。百年之后,非遗传承人张莉来到了与乱针绣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上大校园,更有因缘际会的意义。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张莉的乱针绣从苏绣的基本技法中走出来,用苏绣的语言借鉴西方的光影原理,将素描和色彩结合起来,古为今用,中西合璧,从而使画家何曦的绘画作品得到了生动传神的再现,光影表现变得更加微妙丰富,并在绣片拼贴时呈现独特的立体凹凸效果。
而皮具设计师李彦、夏天雨夫妇,本身就毕业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专业,夏老师留校任教。他们将上海崇明手工土布与皮具设计创意性地相结合,使冷峻帅气的皮具增益一分江南的书卷气,又使素朴而传统的土布拥有了一份时尚与雅致。何曦的绘画、张莉的乱针绣与美院学生柴源园的平面设计相组合,使《思无邪——〈诗经〉里的巨人花园》系列作品既有江南文化的缱绻柔情,又有海派文化的开阔发扬,既传统又当代,既低调又奢华。而新时代的开放与包容,正是这样一种兼容并蓄的人文情怀。梦想与荣光,仿佛在这系列作品上升腾发扬,反映出独特的江南气质与上海气派。
刘焘有诗云:“水逶迤而清深,山连属而秀拔,人才之生是以似之”。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各各源远流长、惊才绝艳。各种手工艺人、设计师强强联手、协同合作、互相激励启发,多元的美好将永恒持续,相与映照,历百世而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