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亮 孙富英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尴尬现状:由于多数学生其语文学科基础知识薄弱、相关课程的知识积累欠缺,而有效教学课时又受到挤占。指出中职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强调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从实际出发,合理设定课程体系、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因材施教。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现状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42-01
自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来,中职教育已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一起,构成我国教育的四个层次。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了突出这一导向,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凸显专业课而弱化基础课。语文课应该被置于一个什么样的合理位置?笔者认为,只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是其正确的出路。
一、中职生语文学习现状分析
第一,语文学科基础薄弱。中职学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日趋白热化,生源基本上是“最后末批”录取的“差等生”。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于农村,所以多数呈现出语文学科基础薄弱的现状。
第二,相关知识积累欠缺。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需要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有一些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如学习《荷塘月色》要了解“大革命”时期的白色恐怖,能明白作者需要借“荷塘”这一理想世界去排遣心中的苦闷……在语文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基础不牢,加之对这方面知识知之甚少,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如把“司马迁”和“司马光”混为一谈,把太平天国里的“天京”当成“天津”。基本知识的缺失使他们在课堂上处于游离状态,思想无法集中,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便逐渐失去了兴趣。
二、应对方法
1.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语文学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正确认识它的性质,对于教学体系的设置、教学课程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的中国社会缺少的不是“简单劳动力”,而是高素质的技术型、复合型工人。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语文能力的培养为其他能力的培养起着打基础的重要作用。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在职业教育走向市场的今天,如果说学生是每个学校生产出的“产品”,那么企业则是“上帝”,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应服从企业的需要。当今企业缺乏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劳动力,而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设计中不应孤立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应将它们与专业课程逐步融合,树立所有课程的学习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岗位能力的新理念。语文老师可以训练学生写实验报告,写科技小品文,将语文知识与自然科学中的新技术革命密切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新风尚。
3.重视教学研究。中职学校语文课处于如此尴尬境地,原因之一在于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调落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降低问题的难度,多设计启发式的问题。此外,应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改变旧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让学生的心灵得以释放,共同营造一个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4.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中职学校现行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去向,决定着学生整体素质大幅度滑坡和参差不齐的现状。面对这样的客观情况,选择逃避当然无济于事,唯有因材施教方为上策。中职学校由于语文课时有限,想在短时间内弥补学生以往语文学习的差距不太现实,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强调应用文教学、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应用文是人们在当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从简单实用、有效的角度出发,应用文教学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中职生,应该熟悉其行文规格,在教学训练中培养出写切合实用的应用文的能力。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应用文教学不需要太多汉语基础知识的积累,一个分不清比喻和拟人的学生照样可以写出一张合格的请假条,一份详尽的工作计划。
在国外,汉语越来越受到推崇,而在国内,我们本土学生的汉语水平却亟待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言是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中華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
作者简介:
张君亮(1972.01-),男,汉族,山东泰安岱岳区人,大学学历,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孙富英(1972.08-),女,汉族,山东泰安岱岳区人,大学学历,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